搜索
 

生猪收购价跌破盈亏平衡点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尹照

当最后一批存栏猪完成装车,汤跃前接过猪贩子手中的钞票,数完钱皱起了眉。尔后,他给猪圈门落锁,对记者说:“歇一阵吧,今年是不敢养猪了。”

6月17日,醴陵市茶山镇养殖户汤跃前,一咬牙以6.8元/斤的收购价格,卖出了最后15头肥猪。算算成本,他说,即使不计人工费,一头猪也要亏损800多元钱。

生猪收购价“跳水”,是摆在众多养殖户面前的现实。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收购价持续下跌,从最高的18元/斤左右下跌到目前的7元/斤左右,跌破7.5元/斤的盈亏平衡点。

“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猪价将回到合理区间,养猪进入‘微利’时代是必然趋势。”业内人士称,养殖效益大幅缩水,将加速我市生猪养殖业的新一轮洗牌。

【现状】

养殖户“骑虎难下”

汤跃前养猪已经好些年了,对养猪“涨三年,跌三年,不跌不涨又三年”的猪周期,其实早有耳闻。

2018年,原本在株洲城区开药店的他,回到老家一个小山冲建猪场,把规模控制在100头左右。这一年,他选择与养殖公司合作,公司负责成本,他提供场地和人工,每头猪赚200元的养殖费,外加3元/斤的超重奖励。

也是这一年,生猪收购价稳步上涨,养殖效益逐渐凸显。不甘心的汤跃前,选择在第二年单干,并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左右。“即使把人工水电等成本都算进来,一头猪稳赚2000元。”回忆起前两年养殖的红火场景,汤跃前眉宇间闪过一丝窃喜。

汤跃前尝到了甜头,茶山镇另一位养殖户“完美”错过。2019年,汤立(应受访者要求化名)也坐不住了,当时生猪收购价一度逼近20元/斤左右,按照一头肥猪300斤出栏,扣除3000元左右的仔猪和养殖成本,每头纯收入超过了3000元。

于是,汤立四处筹集资金,前后花去40多万元,盖好了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去年又以每头1785元钱的价格购入仔猪。但接连走低的收购价格,却给了汤立当头一棒。“去年年底出栏的第一批生猪,每头亏损上千元。”汤立总想着压栏,希望价格涨一涨,从两百多斤养到三百多斤,但一切事与愿违,越往后价格越低,目前存栏的猪成了“烫手山芋”。

不仅是小规模养殖户,生猪养殖规模企业同样“骑虎难下”。醴陵市清泥湾生态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平,同样在低迷的猪价中焦头烂额。目前,该公司的养殖规模,从最高峰的5000头左右,缩减至3000头以下。

江平告诉记者,该公司因为采取自繁自养模式,成本控制得当,还能勉强保本。在低迷的猪价面前,该公司以豆粕等“粗粮”替换饲料,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延长肥猪生长周期,尽可能地止损。

【探因】

供求关系是主因

生猪收购价遭遇“腰斩”,唐人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一山,其实早有预见。

去年9月,陶一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随着新一波猪周期启动,生猪产能将面临过剩,到2022年猪价或跌到4元/斤~5元/斤。

没想到一语成谶。从20元,到10元,再到7元,大半年时间内,猪价遭遇“过山车”,最低迷的猪周期已在路上。

“供求关系是主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艳德表示,受生猪产能逐步恢复、肥猪集中出栏和热天猪肉消费减淡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肉品供应与需求发生扭转,猪价来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

据了解,我市年出栏生猪量常年稳定在350万头左右,存栏量维持在220万头左右。早几年,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受到非洲猪瘟和其他因素影响,生猪产能遭遇毁灭性打击,一批散户相继被淘汰,规模养殖企业也缩减了养殖量。

从2019年开始,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涉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多个方面。我市也加快了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相继引进了“新希望”“正邦”“天心种业”等大型养殖企业,共培育了140多家规模养殖场。

根据2021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存栏生猪达到208万头,恢复到正常养殖水平的90%以上。“10%的规模场,养了70%的猪。”董艳德介绍,株洲的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促进了生猪产能的恢复。

此前,一种声音在发酵:“猪价低迷存在市场操控的阴谋论?”对此,董艳德认为生猪这种鲜活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即使出现“囤积居奇”的行为,最终受到损害的只是肇事者。

事实上,上半年养殖户压栏的现象比较普遍,总寄望涨价时再出栏。直到必须要出栏,却造成了肥猪集中出栏,进一步加剧了猪价走向低迷。

夏季本就是猪肉消费淡季,加上早几年肉价维持在高位,老百姓更多选择用其它肉品代替猪肉,消费习惯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肉品需求。“跟房价一样,买涨不买跌,也是一种消费习惯。”董艳德说。

【出路】

控制成本是止损良方

生猪价格跌入谷底,养殖户叫苦不迭,出路在何方?

从当前的养猪群体看,规模化猪企和农民散养户是主力军。规模化猪企往往依靠雄厚的资本、科学的喂养、专业的技术等优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农民散养户则不具备这些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首当其冲。

事实上,生猪价格波动过快、过大,都不利于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往往也会成为整个产业走向的重要推力。

特别是在价格高峰时,如果有利好产业政策出台,很容易引起外来资金盲目入市,一旦价格进入低谷,这些资金投入者大多不能坚持,最终“受伤”的还是养殖户和养猪产业。

但生猪养殖毕竟是全国性的市场,对一个区域而言,并不具备调控能力。在猪价低迷的市场行情下,生猪养殖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新一轮洗牌不可避免。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大型养猪场而言,关键是看管理,只有坚持成本优先,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养殖成本,才能避免亏损。对农民散养户而言,也要做足绿色养殖的文章,通过自繁自养、喂养饲料、规模数量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达到止损目标。

位于醴陵市石亭镇樟树村的清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内,600头吃“粗粮”的母猪膘肥体壮。江平算了一笔账,如果吃母猪饲料每头猪每天的饲养成本是10元钱,而改用其他替代饲料可以降至4元钱,光母猪饲养一天就能节约成本3000多元钱。

事实上,针对近期的生猪市场低迷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并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止生猪价格出现过度下跌,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努力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低迷时更需要产业政策“雪中送炭”,另外还要加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和新成果的运用,鼓励支持产业的创新发展,确保生猪养殖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2021-06-22

00:00:00:0养猪或进入“微利”时代155258802生猪收购价

跌破盈亏平衡点/enpproperty-->2021-06-22

00:00:00:0养猪或进入“微利”时代15525880c1552588.html2生猪收购价

跌破盈亏平衡点/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