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游客“掏钱”16.42亿元!刷新我市“五一”旅游收入纪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温琳

通讯员/李茂春

马晶)

今年“五一”小长假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较好,疫苗接种持续推进,我市旅游市场强势复苏,熟悉的“人从众”模式再度回归:各大旅游景区游客摩肩接踵,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爆,不少景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火到出圈……

记者从市文旅广体局获悉,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55.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两项数据相比2019年均实现了增长,并刷新了“五一”的纪录。今年,我市旅游收入排名全省第四。

各大景区创收入新高

“五一”期间,我市许多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经营收入都实现大幅增长,呈现“井喷”态势,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炎帝陵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其中,炎帝文化民俗展演生动再现了炎帝神农时代农耕文明盛景。游客们还上台体验民俗文化节目《竹竿舞》,现场手工打糍粑,参与“炎帝陵祭典——非遗体验”等活动。

炎帝陵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炎帝陵景区共计接待游客9万余人,同比增长102.38%,5月2日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酒仙湖景区接待的游客量也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五一”期间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其中木栈道上的300米紫藤花长廊备受游客喜爱。酒仙湖景区内的宝宁寺、水云桥、天空之镜等热门景点,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乡村旅游越来越旺

近年来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景点的接待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传统的山水、人文景点,不少游客选择到乡村度假,寻找“田野与诗歌”。

位于株洲近郊的古桑洲,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点。摘桑葚、游洲岛、赏湘江美景……每天上千游客上岛游览。

茶陵县茶乡花海享有“生态胜境,江山如画”美誉。“五一”期间,数百万株月季、百合、石菊绚丽开放,组成颜色各异的花海。每天有两三千人,前来与花海为伴。

假期中,还有众多来自广东、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外的自驾车,穿梭于湘东醴陵、茶陵、炎陵的景区,成了流动的风景线。

云上大院景区推出了茶旅生态游,引导游客畅饮高山乌龙茶、高山红茶,体验茶园采摘及红茶制作等。

红色旅游备受青睐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年初推出了“学党史

庆百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五一”期间,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人头攒动,前来聆听革命先烈故事的游客络绎不绝。

市民张女士也趁着五一假期,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先农坛,瞻仰先辈英姿、传承革命精神。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醴陵芋园文化旅游景区、茶陵县湾里红军村等红色景点,在“五一”期间成为热门景点。其中,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次,游客相比以往同期有明显增长。

随着沿罗霄山脉一线的红色旅游景点不断被开发、修复,随着醴茶铁路的开通,以及红色旅游(铁路)专列的开行,沿线的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谭震林故居、湾里红军村、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景点串联起来,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更方便了。

工业旅游亮点频频

去山河乐飞体验开飞机的刺激,到中国陶瓷谷探索陶瓷制作的秘密,来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感受株洲科技的日新月异……工业旅游在这个“五一”假期,亮点频频。

陶瓷作为醴陵的支柱产业,陶瓷享誉国内外,“五一”期间,前来醴陵感受陶瓷的游客接踵而至。“瓷器太精美了,艺术家们真是巧夺天工。”“这里的陶瓷氛围真是很浓厚。”……大家对醴陵瓷赞不绝口。

株洲芦淞机场联合山河通航、圆方通航、翔为通航、勇翔通航、株洲航模协会,举行了“机场开放日”活动,2500名游客近距离感受通用航空魅力和株洲航空工业的发展成就。

长沙游客韩迪冰在芦淞机场体验了一把低空飞行,他说:“这次换了一种视角俯瞰株洲美景,视觉效果和感受完全不一样。”

“五一”期间,株洲坚持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及时公布和监控景区承载量,并发风险提示函,搭建全省旅游景区网上预约平台,4A级以上景区实现预约开放,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总体良好,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基本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目标,很好地展现了株洲的城市形象。

2021-05-07

00:00:00:0154420202游客“掏钱”16.42亿元!

刷新我市“五一”旅游收入纪录/enpproperty-->2021-05-07

00:00:00:015442020c1544202.html2游客“掏钱”16.42亿元!

刷新我市“五一”旅游收入纪录/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