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
通讯员/谭茜君
株洲日报讯
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落下帷幕。我市一百多家企业抓住契机,连日来在上海与外商及波兰、罗马尼亚政府部门积极对接,谋求合作多赢。截至目前,我市已签约订单超20个,成交金额超1亿元人民币。
此次进口博览会场馆分为两层7大区域,包含服务贸易展区、汽车展区、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3000多家。
活动期间,我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分株洲企业参加了进博会专题配套活动“湖南—中东欧经贸推介会暨商品采购对接会”,与外商及部分政府部门进行了交流沟通,为后期合作打下基础。
“‘进博会’是一个‘买全球’的开放性盛会,有利于扩大开放水平。株洲企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将对我市进口贸易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加大我市融入全球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市商务和粮食局外贸科田鹏表示,株企可通过参展进一步了解同行业企业、产品的发展水平,同时接洽新老供应商,为今后扩大进出口贸易奠定基础。
在此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中,硬质合金企业数量众多。“世界知名的山特维克、伊斯卡、肯纳等硬质合金行业巨头都参加了此次展会,这为我市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了解外商和高科技的窗口,为他们今后多元化发展装上了‘助推器’。”田鹏表示。
展会期间,株企还积极加强与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服装服饰、医药保健等行业企业的对接,并与山特维克、伊斯卡、西门子、阿尔斯通、普惠航空等国际知名企业联系洽谈。
截至目前,订单形式喜人。株企掷重金现场购置机床类设备、红酒、奶粉等进口商品,总金额超1500万美金。
我市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之前一直通过朋友从新西兰进口奶粉用于冰淇淋生产,而在此次进博会上,他们在白俄罗斯的展厅找到了品质更高、价格更低的同类替代产品,“这为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渠道。”
能在国内参加展会,一硬质合金企业负责人欣喜万分,“相比于去国外参展,进博会给企业提供了更实惠、成本更低的交流机会,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机遇和平台。”
改革开放40年,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到处托熟人朋友找关系,才能弄来一张进口彩电的供应票。可这并没有扑灭众人追求进口商品的激情。电子表、录音机、磁带、尼龙布等各色舶来品,漂洋过海,进入株洲百姓家中,成为一代人的专属回忆。
40年过去,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进口贸易也从起步萌芽阶段发展到如今的积极扩大进口阶段。
而今的株洲人,再也无须费尽心思去买那些奢侈品版珍稀的进口商品,他们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便能将各国商品尽收囊中。
改革东风劲吹,株洲人的消费生活在时代更迭中沧海变桑田。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高晓燕
在历史更迭中
探寻产业发展轨迹
A
株洲人与进口货物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
据株洲市志上记载,清光绪年检,英国太沽火油公司在湘潭、醴陵等地觅代理商设煤油(时称洋油)经营机构经营煤油。到了民国初期,美孚公司又在渌口建正大火油库栈,由水路运入株洲、浏阳、萍乡等地批发销售煤油。
改革开放初期,来自苏联及日本等国的彩电在株洲上市,东芝、日立、日电、万宝等品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成为人们追捧的抢手货。
彼时,株洲海关尚未成立,株洲企业进口货物,只能通过其他港口进入株洲。
1999年12月,株洲海关正式成立。当月,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购置的树叶花纸,成为我市首笔海关进口货物业务。
从进口商品种类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大致读出改革开放以来株洲产业发展的变化轨迹:物资匮乏时期,株洲对生产生活物资需求旺盛,进口多以石油、化肥为主,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株洲传统工业逐渐进入全盛时期,矿产原料、化工原料的进口量上升。直至近几年,株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检测设备及零配件的进口升温。
2017年,我市进口总额达33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值,差不多是2001年株洲进口总值(约7.03万人民币)的46941倍。
记者手记
在百姓消费变化中
读懂时代变迁
B
贸易改变的世界
高晓燕
曾几何时,能够找人捎带一箱来自远方的特产,已是令人艳羡不已。如今,我们坐在家里,只需动动手指,即使是西班牙的猪肉、法国的黄油,也可快速得享。
物质水平的提高,让我们有了买遍全球的勇气,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了坐地观世界的窗口。
贸易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
我们通过网购全球,来满足日渐增长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天猫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西班牙生鲜在天猫上平均涨幅达120%。盒马鲜生数据表明,从2018年1月到10月,加拿大波龙的整体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3%。
我们通过网购全球,带动着相关产业和产品的改变。为满足中国巨大的消费力,国外市场正在加大相关产业的布局,比如西班牙开始加大养猪力度,过去五年猪肉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0%。对国外品牌的“钟爱”,也在刺激着国内品牌的嬗变。今年,国货品牌李宁走上纽约时装周,以一系列“帅到炸裂”的中国风设计,刷新了国人对国货的认知。
我们通过网购全球,来展示中国的审美和认同。英国的高街品牌Topshop,近日关闭了在国内的线上销售渠道,只因进入中国以来展示的产品颜色、款式、风格都不大符合国人审美。在国外长盛多年的麦当劳,如今在国内也已化身为金拱门,能够存活下来的肯德基,也是因为主动求变,提供了诸如“老北京鸡肉卷”之类的中国化食品。
全球品牌商在中国的感受和全新认知,都逐渐体现在“中国定制”的产品上。不仅如此,这种带有地域元素的新变化,更通过商品的流动,走向了全球更多市场。
谁说文化的交流只有一种方式?在商品中流动的中国元素,同样也在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气派。
“多西吧(Toshiba),多西吧,新时代的东芝。”时至今日,回忆起30多年前抢购进口商品的场景,年过花甲的李多华依然能哼唱起东芝电器的广告歌曲。
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电视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兴起。从物质年代走出来的人们,看着电视里健康充满活力的少男少女,心中充满向往。外来文化的流入,带动了进口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
“那时候最流行的是电视剧《排球女将》,我们家没有电视,想看只能去单位学生科。”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多华托在湘潭五金公司上班的同学,搞来一张彩电供应票。“当时下着大雨,我一个人坐中巴车赶到湘潭,把电视机拖了回来。到家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李多华回忆道,回来的路上,她还特意给这个“洋玩意”买了张车票。
“那时候,别人家最多能看上黑白电视,有一台彩色电视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李多华说,“那是一台日立的9寸电视,黑白的机身擦得一尘不染,右上方有一些按键用于调换频道。”通过电视屏幕,李多华一家人观赏了1984年奥运会盛况。
时过境迁,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出生在80后尾巴上、从事外贸出口的刘畅,已经很难想象父母辈多年前为购买一台彩电极尽所能的情景。但是许多年过去,人们对于进口商品的热衷,却并未发生变化。
去年5月,刘畅和丈夫赴日本旅游,国人在大阪街头疯狂“买买买”的场景,让她大为震撼。“在大阪的商场里,人们大排场龙,其中中国人占了近一半。护肤品、电吹风、剃须刀、马桶盖、电饭煲……像东西不要钱似的,一个劲掏钱买单。”
网购的兴起,让“刘畅们”购买进口商品的渠道更为便捷而通畅。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11”,刘畅通过网络电商,给自己囤购了一批日本进口护肤品,给儿子买了两箱新西兰进口奶粉,也给家中的长辈购置了几瓶澳洲进口的保健品,“寄送速度非常快,根据网页上显示的收货时间,应该第二天就可以送达,非常方便。”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是怎样的情形。能够轻松‘买卖’全球,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刘畅说,“未来的进口商品市场更让我期待,这对于我自己的事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对于株洲的城市发展来说,同样也是。”
制图/左骏
在工业品海采的结构中
展现成长的曲线
D
株洲的工业发展进程里,进口产品的结构变化,写就了株洲乃至中国制造的成长曲线。
矿产、零部件等机电产品,一度是株洲企业进口产品的“主力”。
“我们的早期进口,是因引进消化技术以及出口市场的需要。”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采购中心关务主管彭鲲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国内企业,在机车零部件制造、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外企业仍有较大差距,首次真正意义出口国外的电力机车,几大主要系统部件都需要进口。
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工贸易的严控,我市企业对矿产等资源类产品的进口逐渐下降。而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在持续的引进、消化、吸收中,飞速提升着制造水平和能力,对进口料件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
“以机车产品为例,目前我们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彭鲲说。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的制造水平,已能够生产并完成90%以上的零部件配套。因此,近年来,中车株机进口产品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现在,除非是国外客户有指定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够采用国产零部件完成生产。”彭鲲说。
2017年,中车株机的进口额逾8000万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2亿美元。
对高新技术类产品以及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正成为株洲企业对外采购的新目标。
今年,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采购额已经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主要方向是磨床、压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以及检验检测设备等。该公司海外采购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对产品加工精度的需求持续提升,需要购进更为先进的设备来完成高端产品的加工制造。此外,随着订单的逐年增加,公司新的产业园也正在建设中,产能的提升也增加了对相关设备的采购需求。
来自海关的数据,也足以佐证我市工业向上的发展曲线。2017年,我市进口以静止式变流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9.5亿元,增长46.5%,占同期全市进口总值的28.8%。而进口锌矿砂及其精矿3.5亿元,下降67.6%;进口铅矿砂及其精矿1.8亿元,下降48.5%。
在买遍全球的菜单中,满足多变的你
C
曾有外媒点评,认为中国人有地球上最多变的“口味”。
对于拥有强烈好奇心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勇于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看准株洲消费者“澎湃”的海淘能力,一批跨境电商平台相继在市内出现。
2015年9月,株洲首个O2O实体体验店——株洲天虹跨境电商体验店正式开业。今年年初,千金文化广场跨境电商直购体验店也开门迎客。
相较于网上真假难辨的“海淘”,以及朋友圈随处可见的代购,这种有品牌商家背书的跨境购体验店,不仅可以让消费者直观看到海外商品的“真身”,享受优质平价的跨境进口商品,更能从采购源头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我们合作的进口商,都是有资质的,所有进口商品都保证有两道质检,手续齐全。”千金文化广场跨境电商直购体验店店长李群说。
株洲消费者的购买欲也被激发。从一开始的奶粉、婴儿用品,到现在的身体护理等日化用品以及休闲零食,海外购总额逐年上涨。“以进口休闲食品为例,每年的增长率达到60%至70%左右,相比较之下,国内休闲食品的增长率仅为8%至10%。”天虹超市经理周锋说,在天虹遍布全国的80家门店,株洲店海外购的销售额,已经挤进了前三名。
省去中间环节、走平价亲民路线的跨境购体验店,价格甚至比网上更有优势。在千金跨境购店内,一款名为“骷髅头”伏特加的乌克兰进口洋酒售价398元,而在网上同类产品标价890元。因为低价正品的保证,开业之初,部分产品还曾被代购扫货,一款澳洲进口的木瓜膏,就曾创下3天内被扫购一空的记录。
目前,株洲消费者的海外购“清单”,大多为“网红”产品,凡是在网上“风”比较大的产品,在株洲市场也一定好卖,不少消费者进店即指明需要哪款产品。因店面有限,跨境购体验店里不足以展示更多的商品,因此还接受线上下单采购、门店登记采购等方式,帮助消费者及时快速采购到心仪产品。
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全球商品,究竟哪些产品好用、适不适合自己,不少消费者仍处跟风和不断的“试错”中。为此,株洲的跨境购体验店,也正在尝试新的方式,帮助好产品找客户。
刚在上海落幕的进博会,千金海外购团队组队前往,寻找更多的优质商品和优质合作商。“我们的团队人员会自己先试用,使用效果不错,就会摆进门店、推荐给消费者。”李群说。这种方法也帮助不少消费者尝试了新产品,比如一款意大利进口的沐浴露,有消费者购买体验后,很快又再次回购。
在天虹海外购,集团的国际直采团队也一直在搜罗更多好吃、好玩的产品。“每年都会有一些品类被淘汰,但是上架的品类数量更多。”周锋说。
图为千金文化广场跨境商品直购体验店。
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
摄
2018-11-12
00:00:00:0已签约订单有20多个,成交金额超1亿元人民币145147202“进博会”,株企收获丰/enpproperty-->2018-11-12
00:00:00:0已签约订单有20多个,成交金额超1亿元人民币14514720c1451472.html2“进博会”,株企收获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