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巧的董事长黄文澜很欣喜,她努力坚持11年的事业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认可。
逆流而上,创立天机巧
11年弹指一挥间。黄文澜说,她见证了株洲陶瓷行业的浮浮沉沉。
2007年,黄文澜和几位合伙人一起开创了“醴陵红官窑”品牌。两年时间,“红官窑”成了醴陵的一张名片。那时,品牌意识就植根在黄文澜的脑子里。随后,黄文澜和合伙人花了4年时间又创立了新的陶瓷品牌“元昭”。
2013年底,陶瓷行业进入低谷,株洲的很多陶瓷企业关门,黄文澜的合伙人也放弃了,但黄文澜不愿意离开,2014年底,她决定创立自己的陶瓷品牌——天机巧。
天机巧,取自明代诗人缪宗周的《咏景德镇兀然亭》里的“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寓意持掌天机之巧,成就绝代名瓷。
注册公司、重燃瓷厂的炉火、利用网络做营销策划、广招经销商……天机巧走上了正轨。
然而,重拾信心的黄文澜遇到了全国消费降级的浪潮,定位为礼品瓷专家的天机巧第一年走得很艰难。
制作视频节目,
介绍陶瓷文化
2015年3月的某天,黄文澜的助手向她推荐了公众号“逻辑思维”,视频主持人对各类知识侃侃而谈,给黄文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注重品牌营销的黄文澜觉得这正是天机巧需要的,当晚她就熬夜写文案。第二天,黄文澜简易布景,录了第一期节目。拍摄、美工、剪辑等制作班底全是她的员工。当天下午,“文澜说瓷”第一期节目“教您如何鉴别瓷器”发布在了天机巧的官方微信上。
首期节目仅有56个阅读量。不过,后台很多留言让黄文澜很兴奋。“这至少证明这种方式推广天机巧、推广陶瓷文化是可行的。”她说。
目前,“文澜说瓷”已推出了100期,每次话题都不重样,有陶瓷大师的故事,有釉下五彩瓷工艺介绍,也有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守护。黄文澜说,“文澜说瓷”的目的不在零售,而在推广。
自媒体只是一种尝试,天机巧还利用阿里巴巴、淘宝、有赞、公众号推广品牌和文化。黄文澜说:“多种多样的电商渠道,打开了天机巧的知名度。”去年,天机巧被评为株洲唯一一家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单位。
开发日用瓷新产品,
展现株洲之美
2018年初,定位为礼品瓷专家的天机巧意识到市场的局限性并开始转型。礼品瓷还不是日用瓷,陶瓷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把其文化带入千家万户。
黄文澜发现,国内瓷器,特别是醴陵陶瓷,要么是高高在上的收藏瓷,要么是品质参差不齐的生活日用瓷,中高端生活日用瓷市场还是空白。她想抓住这一商机,解决传统陶瓷设计呆板、造型单一的问题,打造出全新的消费升级产品,让陶瓷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黄文澜看来,陶瓷业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
,需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品牌覆盖率和品牌彰显度。天机巧在2018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上引发轰动的旅游产品就是转型升级的代表作。
天机巧聘请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系的专家作指导,组建5人研发团队,利用两年时间,研发制作出了只有0.5毫米厚度的陶瓷。“这款产品很薄,研发过程很艰难。因为薄,所以在烧制的过程中容易开裂,需要增加材质的韧性和硬度,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耗费了不少的精力。”黄文澜说。
陶瓷邮票一套8张,邮票上都是株洲的风景名胜,取名“株洲印象”,刚上市,就受到热烈追捧,成为株洲旅游市场的新宠,也获得了许多外地旅游公司的订单。顺势,天机巧又推出了“株洲印象”的茶具、茶叶盒、印章、胸牌等产品。
“旅游产品只是一部分,我们已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产品,比如缤纷杯,我们为这款杯子注入故事,注入情怀,让它不仅仅是一个喝水的杯子,能承载更多。这样,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陶瓷文化也得到了传播。”黄文澜很兴奋。
今年上半年,天机巧与湖南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陶瓷产学研基地,黄文澜想借此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国陶瓷文化,致力于陶瓷事业的发展。
(张媛
谢慧)
2018-10-18
00:00:00:0144898002天机巧:让日用陶瓷之美走进千家万户/enpproperty-->2018-10-18
00:00:00:014489800c1448980.html2天机巧:让日用陶瓷之美走进千家万户/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