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虽是工业新城,却也是一块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史料记载,毛泽东曾16次来到株洲地区,民国时期曾6次到株洲镇。他的每次路过、每个脚印,都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之路。
第一次:
考察株洲、醴陵等地萍浏醴起义情况
1920年易培基担任湖南一师校长,聘任毛泽东担任一师附小主事(校长)。
1965年,毛泽东上井冈山回忆说:“1920年11月,我利用一次休假到株洲、醴陵、萍乡进行考察,对萍浏醴起义的爆发和失败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这次以教师身份考察的是教育,作为革命者,他的主要目的变成了考察株洲、醴陵、萍乡社会情况。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株洲镇。
第二次:
送李立三等去安源在株洲坐车
1921年底,李立三从法国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派他去安源领导工运。其时,中共没有赣区委员会,只有湘区委员会,安源支部属于中共湘区领导,毛泽东是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是李立三的直接上级。
1921年12月中旬,毛泽东与李立三、张理全、宋友生去安源,在株洲火车站乘坐列车,当时的株洲站在今天的江天宾馆附近,称火车南站。
第三次:
毛泽东去安源指导工运在株洲坐火车
1922年5月,毛泽东与李立三去安源,在株洲乘坐火车,到安源后成立了安源路况工人俱乐部,李立三任主任。
第四次:
考察醴陵、株洲等地农民运动
1927年1月27日,毛泽东从长沙出发,乘坐火车,由株萍铁路总工会负责人吴汉卿护送到醴陵农民协会所在地先农坛。在中共醴陵县委书记罗学瓒、县农协委员长孙筱山的协同下,先后召开了县党支部、县农协、县总工会等群团组织负责人汇报会、区乡农协干部座谈会、知名人士座谈会;还在县农协召开的万人农协会员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北伐战争后的形势和农民运动的任务与方法”的长篇演说……
2月4日,毛泽东离开渌口,到达株洲镇,在汪起凤家召开了农运骨干会。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大大鼓舞了农民们的士气,促进了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次:
路过株洲部署秋收暴动
1927年8月30日,毛泽东由安源市委委员宁迪卿陪同从长沙前往安源。在株洲煤炭转运局,召集了株洲区委书记陈永清、委员朱少连开会,传达了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会议关于发动秋收暴动的精神,详细了解了株洲党组织与工农武装的情况,并部署了株洲区委做好秋收暴动的准备。
陈永清、朱少连表示坚决照办,只是缺少军事指挥人才,希望毛泽东能调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干部来。毛泽东询问宁迪卿,安源有谁能胜任这一工作,宁迪卿推荐一支部书记涂正楚可以胜任,毛泽东立即答应马上调来,并于当晚离开株洲赴安源。
第六次:
水口组织连队建党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南下,于1927年10月12日到达酃县十都。10月14日,毛泽东率部队由十都到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团部设在朱家祠。
10月15日上午,在酃县水口乡叶家祠堂,毛泽东主持召开连以上的党代表会议,着手实施在士兵中发展新党员、支部建在连队等建党工作。当晚,根据各连党代表的提名,通过了陈士渠、赖毅、欧阳健、焉辉、李桓、刘炎等6名战士为新党员。毛泽东亲自领着他们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庄严宣誓后,指示各连要按照三湾整编中提出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迅速建立连队党支部,抓紧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不久,各连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中国共产党从此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缔造的人民军队里。
10月21日,毛泽东率主力部队离开水口,经酃县下村于22日下午到达江西省遂川大汾。
第七次:
湖口粉碎叛变阴谋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引起了湖南敌军的恼怒。湖南军阀吴尚第八军派俞业裕加强团,卵翼醴陵、攸县、安仁等县的挨户团共20多个连近3000人于11月26日向茶陵进攻。面对强敌的反扑,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团长陈皓暗中派遣副团长韩昌剑密谋叛变。途中,韩昌剑被毛泽覃抓获。得知陈皓叛变事实后,毛泽东亲赴茶陵,去拯救茶陵的工农革命军。
12月25日,毛泽东带领毛泽覃、陈伯钧等人离开茅坪,向茶陵急进,当日抵达茶陵坑口墟。27日拂晓,赤卫队长向毛泽东报告部队已向南撤的消息。毛泽东当即决定追赶南撤的部队。在中瑶村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一行渡过洣水,急追南下部队。此时,陈皓已率部队先期到达茶陵南部大墟镇湖口,并以团长身份强令南下。当部队离开湖口不远,毛泽东已赶到湖口,传令部队开回湖口宿营。
当晚,毛泽东在湖口老园里王其生家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揭露了陈皓企图将部队拉往湘南投敌的阴谋。随即将陈皓等叛徒逮捕,解往宁冈,会议还讨论了部队的行动方向。第二天,毛泽东在湖口墟一丘稻田里召开了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挥员及随军而来的茶陵县游击队、赤卫队与县委、工农兵政府工作人员大会,公布了陈皓一伙的罪行,宣布了逮捕陈皓等人的决定和张子清代理团长的命令,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然后带领部队返回宁冈。
第八次:
中村授课与领导插牌分田
1928年3月,酃县暴动后,毛泽东在中村指导酃县工作的同时,为提高工农革命军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给工农革命军上了一个星期的政治课。这次政治课,澄清了官兵们的一些错误认识,使他们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提高了阶级觉悟,掌握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知道革命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在后来的艰苦斗争中他们不出怨言,自觉地执行党的政策,很少发生烧杀情况,授课获得了好的效果。
毛泽东在给工农革命军上政治课的同时,在中村还领导进行了插牌分田运动。在运动中,毛泽东来到农协会,见到一大堆写了字的竹牌子,他顺手拿起一根,深有感慨地说:“古人用竹简写书,我们用竹简分田。好呀,没想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文化竟在我们无产阶级土地革命中排上了用场。”毛泽东对在旁的群众说:“过去,我们穷人卖儿卖女是插草为标,如今我们穷人分田以插牌为记。”接着他顺手将一块竹牌使劲地插在地上说:“我们这次土地革命的试点就叫‘插牌分田’吧!”毛泽东又对身边的龙开富说:“以后别的地方搞分田运动,也可以采取插牌的经验。”
据龙开富等人回忆说,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最早的一次分田试点。
第九次:
湘南回师制止“左倾”错误
1928年初,毛泽东率部在中村集结休整后,分兵两路,前往湘南接应湘南暴动的队伍。
4月中旬,毛泽东率部在资兴县东南三四十里的浓(龙)溪洞与肖克率领的宜章农军独立营会合。第二天,会合后的部队从资兴往酃县中村龙塘进发,在吕公坳(今中村乡新开村)击溃挨户团。
毛泽东率部从湘南回师途中,所见所闻,与一个月前大不一样。不少房子、圩场被烧,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凄凉景象。毛泽东对此深感痛心,并对这种极“左”的做法很不满意。酃县县委书记刘寅生知道毛泽东率部到了中村龙塘,便和团县委书记万达才赶到龙塘,向毛泽东汇报了酃县的工作。毛泽东说:酃县也有乱烧乱杀的现象,我们要革命,但不能乱杀人,乱烧房子。对土豪劣绅也要区别对待,要杀的只是那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大恶霸。土豪劣绅的房子是劳动人民建的,可以没收分给农民住。湘南特委搞“焦土战略”,结果脱离了群众,孤立了自己,导致了湘南起义的失败,这种血的教训,值得牢记。刘寅生、万达才随工农革命军到达十都后,当即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关于不要乱烧乱杀的指示,从而,及时制止了酃县的“左”倾错误。
第十次:
酃县县城掩护朱德部队转移
1928年3月底,湘南暴动起义部队遭到国民党8个师的进剿,被迫向井冈山撤退。毛泽覃受毛泽东指派,率一个连从酃县中村出发,前往湘南策应,于4月上旬在耒阳遇见朱德部队。这时,湘粤军阀在蒋介石的指挥下,从四面八方对湘南起义军进行围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朱德决定部队和各路农军分头向井冈山撤退,约定在酃县集中。
4月21日,毛泽东率一团到达酃县城,团部驻洣泉书院。这时,尾追朱德部队的敌军张敬兮一个团和罗定清乡团、罗绍志挨户团由茶陵方向开往酃城。为掩护朱德部队安全转移,毛泽东、张子清在县城西郊部署了阻击战。第二天中午,敌人进攻县城,张子清和伍中豪率一团一、三营在城西的湘山寺、八角亭、天河仙一带阻击敌人。敌人发起十多次进攻,都被打退。战斗非常激烈,持续到下午四五点钟。此时,张子清命令九连连长王良和连党代表罗荣桓率部从天河仙插入敌后,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敌人仓惶往茶陵方向逃窜。张子清率军乘胜追击,在追击中,腿部和脚踝两处负伤。战斗结束后,部队当晚转移到坂溪。在坂溪吃了晚饭后,经石洲往井冈山转移,于第二天早晨赶到十都,再回到宁冈茅坪。
第十一次:
朱毛在十都第一次会面和两军会师
朱德率领的2000多人队伍,在茶陵修整后,于4
月中旬向酃县进发,经桃坑抵达酃县沔渡;在资兴与何长工、袁文才率领的革命军第二团汇合的陈毅,率领8000多湘南农军,也和何长工一道,抵达沔渡,与朱德会合。
再说毛泽东回到宁冈茅坪,听说朱德的部队到了酃县与茶陵交界的地方,迅即率部下山迎接。此时朱德也得悉毛泽东的部队到了十都,随即率直属部队赶往十都。
4月24日,朱德与毛泽东两位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军胜利会师。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至此,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和前来接应的井冈山部队以及各县党政干部、眷属1.8万多人,陆续来到酃县沔渡、十都一带汇集。
两军会师后,毛泽东在十都向朱德的直属部队和湘南来的部分农军发表了讲话,中心意思是“鼓励与团结起来”。随后,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领导进一步研究了部队整编等事宜,根据前湘南特委的指示,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下旬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第十二次:
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攻打酃县
朱毛会师、红四军成立后,蒋介石惊恐万状,当即调集湘军吴尚第八军、赣军杨如轩、杨池生两个师,分别从攸县、安仁、茶陵、酃县和江西吉安、永新、莲花、遂川等地,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
5月下旬,湘敌吴尚第八军3个团从茶陵向宁冈推进,前锋一个团已到达酃县。6月上旬,赣敌第七师杨池生为总指挥,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率5个团再次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牵制湘敌,毛泽东、朱德趁赣敌主力还未到永新之际,决定派三十二团、特务营、三十一团的特务连守山,亲率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团分两路攻打酃县,造成攻打湖南之势,诱湘敌退守湖南,然后回师歼击永新之敌。
部队在茅坪召开誓师大会,旋即分两路向酃县进攻。毛泽东率三十一团经砻市、睦村从西面插入十都良田村。酃县赤卫大队闻讯赶来参战。部队刚到良田,发现敌军一个营驻在沔渡洞里,团部设在尹家祠,前卫连驻大江虎爪滩。当即毛泽东兵分两路突袭敌人。三营和酃县赤卫大队进攻虎爪;一营、二营进攻尹家祠敌团部,割断敌人之间的联系。驻虎爪的敌军骄横好逸,纪律松驰。三营和酃县赤卫大队趁敌不备,一路冲杀,敌军顷刻乱作一团,当即被全歼。敌军团部也遭到一、二营的猛烈攻击,狼狈往沔渡逃窜。毛泽东率部乘胜追击,直抵酃县城。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团从茅坪出发,从东面攻打十都,与敌一个团激战数小时,敌一部沿河逃至沔渡,正碰上三十一团,被全歼。红军已形成对酃县城围攻之势,敌军星夜撤往茶陵。
红军部队在酃城驻了7天,湘敌遭受沉重打击后,按兵茶陵,不敢侵犯根据地。赣敌则以为红军大部队进攻湖南,在永新城蠢蠢欲动,企图乘虚向根据地推进。当赣敌被调出永新城时,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大部队迅速回师集中到宁冈县新城。
第十三次:
在酃县大院主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
“八月失败”后,毛泽东决定留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自己亲率三十一团三营前往湘南迎返红军大队。
1928年8月21日,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离开永新,经荆竹山到达酃县大院东西坑。当地干部群众听说毛委员来了,红军来了,便高兴地送来粮食、蔬菜,热情慰劳部队将士。但大家听到红军大队在郴州失利的消息后,又为今后的革命斗争担忧。毛泽东见此情况,晚上召开县、区、乡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分析了此次红军失利的原因,鼓励大家坚定革命意志,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会议很好地稳定了根据地的人心,也进一步增强了酃县人民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信心。
8月23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桂东与朱德率领的红军大队会合,撤至江西境内。
第十四次:
在株洲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
1930年9月13日清晨,毛泽东率领总前委机关三十多人,在警卫营的保护下,由白田铺向株洲进发。当日中午抵达株洲镇中正街(今解放街)宿营,总前委机关驻恒和药号(1938年改为协丰长绸布店)。
为了解决红一方面军放弃攻打大城市,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当日下午毛泽东在恒和药号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兼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三军团副军团长兼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等十余人。毛泽东在会上扼要地分析了当前形势,回顾了此次攻打长沙不克的主要原因。
会上,在基本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做出了“东进赣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这次会议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纠正了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的危机,是中共党史、红军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第十五次:
在醴陵主持召开湘东特委会议
毛泽东在萍乡部署三军团与前卫部队的战斗之后,考虑到湘东战略地位重要,做好湘东地区的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将有助于支援红军攻打赣西;也有利于湖南发展革命斗争,将来能与赣西连成一片成为红色区域,是一块十分理想的根据地。因此,他指示张启龙,准备到醴陵召开湘东特别会议,听取湘东的情况汇报并研究下步工作。
9月15日,毛泽东与张启龙、石青等湘东特委成员乘火车返回醴陵,驻在状元洲桥公所楼上。毛泽东到达醴陵后,首先起草了呈递中央的报告,总结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久攻不克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红军东进赣西后的行动计划等。17日晚上,在状元洲桥公所二楼会议室,召开湘东特委会议,指示必须选派干部到湘东开展工作,打通湘赣联系发展湘东红色区域。这次会议,为湘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后来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十六次:
重上井冈,留宿茶陵
1965年5月21日,晴空万里,毛泽东主席的专列从长沙出发,经株洲抵达醴陵站。下午2时换乘苏制吉姆汽车,向茶陵驰来。下午5点左右,毛主席从银灰色的轿车中走出来。高大魁梧的身材,亲切的面容,顿时使在场的人惊呆了。他在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陪同下,走进县委常委办公楼。
晚饭后,毛泽东兴致极高地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张平化、李颖(时任茶陵县委副书记)陪同。呼吸到“故地”的气息,他兴奋异常。张平化、李颖汇报茶陵的变化,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当年,我们工农红军在这里帮助建立了县工农兵政府。那时,为了这一政权的建设斗争很尖锐。”“那时,很不容易,我来茶陵时很狼狈。”当李颖汇报到1960年茶陵已修建了横跨洣江的“湘赣大桥”时,主席饶有兴致地说:“茶陵有了大桥,不错!不要叫湘赣大桥,就叫茶陵大桥嘛!”
夜幕降临,毛泽东回到卧室。李颖遵嘱将清同治九年版《茶陵州志》找来。这天晚上,主席一直阅读到凌晨三点才就寝。
次日上午,当汪东兴问要不要安排与茶陵县委的同志见面时,毛主席高兴地说:“当然要见嘛!路过一次茶陵不易呀。”10时许,毛主席身着银灰色服装,脚穿布鞋,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县委、县人委的负责同志中间,并和大家在县委常委办公楼前合影留念。合影后,毛主席说:“这次就不说什么了,我们还要赶路。”小轿车满载着茶陵人民的敬仰之情,在茶陵干部群众的瞩目中驶过茶陵大桥,驶向江西井冈山。
吴志平
谭立洲
佘意明
2018-09-07
00:00:00:0144473402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株洲岁月/enpproperty-->2018-09-07
00:00:00:014447340c1444734.html2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株洲岁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