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
1991年
经贸商展群英会
开放融合焕新姿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实习生
何芳琴
通讯员/谭茜君
1990年,国际风云变幻,市场疲软,诸多困难没有击倒中国人。这一年,中央做出坚定改革开放、开放浦东新区决定。而株洲人也在对抗市场疲软之战中,不断反思前12年“摸石头过河”的得与失,寻找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支撑……
改革开放,春风浩荡。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红利逐渐显现出来。1991年,株洲首次举办了一场跨省、跨界的大型经贸商展活动,一时间,四方物产汇聚株洲,八方人士共同携手,进一步加强了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经济界的经济和科技交流。从此,株洲商贸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亲历者说
发展芦淞市场,各地客商纷至沓来
讲述人:孙敦平
(曾任芦淞区副区长、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亲历者说
商业业态百花齐放
讲述者:卜杰峰(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宣传广告科科长)
芦淞市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徐家桥一带,老株洲的商业历史一代代延续下来,改革开放之初,这里就有桥头市场,市场里繁华热闹。那时,我担任南区副书记,区街企业的失败让大家站在了反思的十字街口。
从马列主义中找理论依据,克服对私有经济的畏惧和偏见,我们确定了“兴商富民”“商业重心南移”的战略。
我们搭盖了几个棚子,把区内小商贩集中到今天九天市场附近。第一代芦淞市场诞生了。不到1年,卖衣服的、卖蔬菜的,很快就让市场“爆满”了,摊位从几十家,增至600余家,沿江都被商贩占领了。阻碍交通、影响市容、扰乱物价……各种问题逐渐显露。
是退还是进?区委常委会上,大家同说一句话——“乱”就好。“乱”说明群众需求高,说明发展前景好。
1990年前后,小街小巷小市场征拆改造,迁至火车站往南,靠着南大门一带。因为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个摊位。偶然中仿佛有必然,我们“蒙”对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南方沿海的开放、株洲火车站的新建、人民对个性化服装的追求,芦淞市场一下吸引了全国各地,特别是中南、华东一带很多人的眼光。武汉、江苏、浙江等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芦淞市场的崛起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服装加工、运输物流、酒店服务业从此在这里勃发生长。
外来人越来越多,芦淞市场规模越做越大。1990年起,我们开始在“外来户”中选举区人大代表;后来又建立了“个体户子弟学校”,组建个体协会、个体劳动者工会,发展党员,组建党支部。不排外,有奔头,各地经商者纷至沓来。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理念迅速进入株洲人的脑海。
改革开放之初,我市有四大国营商场,分别为株洲百货大楼、建设百货商场、前进百货商店和贺家土百货商店。1993年,我进入株洲百货大楼工作。
上世纪70年代,购物还实行凭票制,包括粮票、布票、棉花票、供应券等,尤其是电视机等家电更是奢侈物件了,想添置几个大件得好几年,因为即使凑够了供应券,商店里也不一定有货。改革开放后,凭票供应的状况逐渐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市场”成为商贸发展的导向,依靠市场供求规律、价格杠杆来规划和引导,市场逐渐活跃,商品日益丰富,结束了商品短缺、供应不足的紧缺时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并逐步拓展了百货业的发展空间。
从当时的一组数据可看出,株洲的商贸市场十分活跃。1988年,株百大楼首次大规模改扩建,并成为全市第一家拥有自动扶梯的商店;1991年,株百年销售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全省除省会城市外第一家过亿的商店;1992年,国内贸易部、国家统计局授予株百“全国百家最佳效益零售商店”称号,在全国排名19位。尤其是到1993年,株洲百货兼并了友谊华侨公司、市松花皮蛋厂、市宏达商场,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国产商品,还可以销售进口货,一些进口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非常抢手。
改革开放的雨露在株洲滋润开后,城市发生了蜕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株洲的商业业态也是百花齐放,不仅有批发也有零售,不仅有百货店,还有专卖店、电器店,商业街等。
市场就如一个江湖,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国营商场,更要遵循市场的规则。上世纪90年代,株洲有一家电器商场,其产品价格比大多商场都要便宜,人们竞相购买,但时间久了,其产品质量不过关,问题暴露,最终倒闭了。这件事,给当时株洲商贸圈上了一课。一个健康的商业业态,不仅要百花齐放,还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孙敦平
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摄
护航市场经济,各种乱象扭转止步
讲述人:胡辉平(曾任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市政协副主席)
卜杰峰。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摄
时代巨变浪潮中,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消极的社会因素伴着积极奋进的社会主流而来。
1987年,我从部队转业至市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分管行政工作;1989年,我考上全国高级检察官,北京学成回株后,分管反贪污反贿赂等业务工作。
为打击当时猖獗的经济犯罪,198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员检察院联合发布通告,对经济犯罪分子发动强大攻势。在通告规定期限内,全市有115名贪污分子投案自首,涉案万元以上的有10名。当年11月,全市检察机关对10名在期限内没有投案自首的贪污贿赂者实施拘捕。7天之内,又有20人向检察机关投案自首。其中,株洲玻璃厂采购员胡某主动交出赃款20余万元。
1990年,市反贪污贿赂工作局成立后,我们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力。为做好工作,我们通过加强宣传,大造声势,从内部抽调骨干,从基层单位借调干部,加强业务培训;扩大案源,采用电话、书信、设置派出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审计、税务、监察和公安等单位联系等。反贪污贿赂斗争,激发了全市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疏通了流通渠道,活跃了购销业务,完善了企业规章制度,教育挽救了不少干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在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今天,重估“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价值,对“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再认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商贸交流促经济新样
讲述者:谭永勤(市商务与粮食局流通产业发展科科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商品流通主要是按照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商品种类少,商店的商品来源渠道单一,市场上很少有综合性的商场或者超市,人们购买商品的方式也单一,市场没有活力。有资料显示,解放初期,株洲仅有商户351家,从商人员1134人,主要有粮食、竹木、南货、药材、钟表、旅店等商业,经营规模不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商贸业的政策,株洲市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拓宽消费服务领域,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全市消费市场营销网络日趋完善,不断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商贸交流频繁,市场繁荣活跃。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市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1991年,我市成立第一家境外工贸企业——特种电磁线厂联合省内几个企业在阿联酋国兴办的阿联酋华湘通用机械电器公司,我市企业直接参与海外工程、劳务合作和技术合作为特点的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1991年6月29日,株洲举办了湘赣边区协作区商品展销会,至6月30日,商展会成交销售4.21亿元。交易活跃超出预期,最后市政府决定商展适当延长。借着这次大型展示、交流活动的东风,株洲进一步加强同省内外、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的经济和科技交流,发挥株洲的交通、工业和物产优势,带动多产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商贸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会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近些年来,我市也举办了一系列的类似湘赣边区协作区商品产销会的商贸交流活动,包括车博会、瓷博会、服博会、神农福地消费购物节、湘菜美食节等,有效地促进了商品流通,拉动了消费。目前,我市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不断繁荣,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富有生机活力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商品市场346个。2017年,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5亿元,增长10.7%。
胡辉平
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摄
报纸见证
1990年5月8日《株洲日报》刊发报道《湖南服装第一市场》
株洲出了个名冠全省的服装市场——芦淞大市场,尽管她“蹦”出来只有几个月。
芦淞大市场去年12月开业以来,已有近千户来自浙江、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和本省的商人在此摆摊,每天销售2000多种服装。从批发到零售,日销售额达30多万元,超过我市任何一家百货商场。这里堪称全国服装总汇。
芦淞大市场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市化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何打开株洲大门,吸引四方客商,南区做出了有益探索。
谭永勤。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摄
报纸见证
大事记
1991年6月29日,《株洲日报》头版刊发《展示株洲风貌
体现协作精神
共振经济大业——株洲暨湘赣边区协作区商品展销会昨隆重开幕》,报道我市此次商展会的盛况,不仅展示了株洲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工业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成果,还展示了株洲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报道显示,商展会两天共成交销售额达4.21亿元。市场交易活跃,超出预料。
4月16日
4月24日
4月27日
5月8日
6月29日
8月1日
10月19日
湖南省首家计划单列紧密型企业集团“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成立。
湖南省首座1000千瓦乡镇电站“酃县水口镇桨村水电站”竣工投产。
株洲塑料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全省正式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企业。此举拉开了株洲市深化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的序幕。
株洲人民广播电台1000瓦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天线系统工程在石峰山的电视发射塔上安装调试成功。7月1日,立体声广播以功率98MHZ正式试播,是湖南省地市级电台首座调频立体声广播。
湘赣边区经济技术协作区在株洲召开为期2天的首届年会。
由株洲市债券公司承包发行的株洲南方动力机械公司1000万元债券公开上市交易。此为湖南省内首举。
为期4天的全国中等城市党报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株洲结束,来自全国73家城市党报的负责人123人参加会议,35家城市报社发来贺电。
大事记
确定在财政决算审计中,改以往单纯审计财政和税务部门为对下级政府决算进行全面审计。
市人民检察院成立反贪污贿赂工作局。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主要奋斗目标是:到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产值达到45亿元,工业总产值83亿元以上,农业总产值11.5亿元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制的电力机车首批部件运往苏联,中国电力机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为应对市场疲软,市政府制定活跃株洲经济若干措施。
中国第一台高速客运电力机车(韶5型)在株洲电力机车厂问世,最高时速160公里。
全国歌剧观摩演出在株洲举行,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赞扬株洲是“全国歌剧之乡”。
南方公司和日本雅马哈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南雅125摩托。
年初
3月
7月14日
7月20日
7月24日
9月21日
11月
12月
2018-08-21
00:00:00:01990年145643602芦淞服饰花样美
笑迎四海客商来/enpproperty-->2018-08-21
00:00:00:01990年14564360c1456436.html2芦淞服饰花样美
笑迎四海客商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