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育”的天生石桥
仙人桥是由地下石灰岩溶洞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大部分顶盖塌陷以后,保留下来的一小块顶盖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
石桥下洞高60余米,桥面长约20米,两头窄中间宽,最窄处仅50厘米左右,最薄处也仅2米。此桥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七里峡谷溪流蜿蜒穿桥而过,桥上桥下风光无限。
现存于世的天生桥,有的规模很大,但桥下有水的未见记载,基本上是旱谷,即不再发育的“死谷”。仙人桥峡高雄险,桥下七里峡谷曲折险美,常年流水不断,或汹涌澎湃,或悠然潺潺。峡谷里的石灰岩、火成岩、玄武岩似蹲似卧、张牙舞爪,且谷内浓荫匝地、绝壁幢幢、瀑雨涟涟。
据地质学家考查分析,仙人桥是典型溶岩发育的地质遗迹。桥下七里峡谷溪流的河床不断地降低,使得仙人桥的相对高度不断地增长。此桥和此谷还在不断地发育,是世界上罕见的“活桥”“活谷”。仙人桥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风景优美,引人入胜
仙人桥景区以仙人桥为中心连接仙人峡与仙人崖,共有五大特色:一是峡谷幽深显其幽,二是仙桥高悬显其奇,三是山势俊俏显其险,四是植被茂密显其秀,五是传说动人显其神。
仙人桥景区拥有八大风景地段:仙峡寻幽、仙台望月、仙桥贯空、仙人峡、天龙坡、天龙岭、云栈览胜、仙人洞。整个景点的面积为0.8平方公里,开发的游览线路长为2180米,游程约2个小时。
仙人桥有两条游览观光线。游客一般沿着溪流步行而下,可游览观赏景点;另一条游步道比较费力,沿着一条石板小道拾级而上,步步登高。登上天龙坡举目四望,“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里有一个岩洞叫天蓬岩,曾经是佛教大师陈建民闭关修炼的地方。在这里远眺,天地轮廓线清晰舒展,高天流云,群山起伏,比肩而立。伫立桥头,俯视桥下,心惊胆战。桥的一端紧依悬崖绝壁,古松挺拔。风从山那边吹来,呼呼入耳,凌空御风,飘飘然兮。
古人笔下的仙人桥
传说中,仙人桥是女娲娘娘补造而成的。亘古,仙人桥未成型,只有两边的桥墩,女娲娘娘在补天时多了一块三角形石头,就补在仙人桥中间。也有人说是铁拐李,用拐棍凿石而成的。多种版本的传说,给这座横空出世的天然石桥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古人很欣赏仙人桥,自古流传赞美仙人桥的诗文很多。清朝漕泊文人洪诰写了一首七律《仙人桥》:“两峰对出碧云中,一水潺潺路绝通。好是女娲留片石,补天未已补山空。”寥寥几句,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明代著名学者邹东廓(1491—1562),江西安福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翌年,引疾归里,设堂讲学,从学者众。这期间,他游览了仙人桥,赋《经仙人桥》诗一首。诗云:“假道献花岩,周览仙人桥。六丁挥霹雳,群虹驾岧峣。老松垂长影,枭动欲相招。怪石堆丹篆,灵涧泻云韶。年来历名岳,世味渐能销。犹有一瓢水,欲济同室熇。才力不逮志,恐为世所嚣。终当结草庐,赤脚踏琼瑶。”。
自驾路线:
1.神农城出发→珠江南路→新华西路→211省道→G60沪昆高速→S11平汝高速→B42县道→315省道→仙人桥景区。
2.红旗广场出发→红旗中路→新华东路→211省道→G60沪昆高速→S11平汝高速→B42县道→315省道→仙人桥景区。
(文:攸县政府门户网站
摄影:李茂春)
去哪儿
周
之三十八
末
旅游小贴士
景区门票:55元/人。
景区位置:攸县鸾山镇七里村
仙人桥下
步行路线
2018-06-01
00:00:00:0143346302攸县有座天生石桥/enpproperty-->2018-06-01
00:00:00:014334630c1433463.html2攸县有座天生石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