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章
通讯员/刘再武
原材料随意堆放在地上,蚊蝇到处乱飞,盛放原料的桶子脏乱不堪,非法添加违禁品,生产工具发霉生锈……
近日,记者跟随市食药监局芦淞分局突击检查某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上述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消费者也许没有想到:白嫩嫩的豆腐和香喷喷的卤香干,却有许多来自卫生条件如此之差的小作坊。
一边是监管执法部门的“高压严打”,一边则是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经营者打“游击”。“黑豆腐”作坊缘何屡禁不止?经历“阵痛”的豆制品市场如何破局?
【现场】
“肮脏”的小院里堆满了待售的豆腐
近日,有群众举报,位于芦淞区东环路磨子冲环线桥附近的一个小院内,有人从事非法加工生产豆制品。记者跟随市食药监局芦淞分局执法人员,对此进行突击检查。
来到该院子外,刺鼻的味道便扑面而来。院内,阴暗潮湿的房内摆放着不少木桶子,里面盛放着豆腐半成品却没有任何遮盖措施,在院外的一根晾绳上,还晾晒着香干,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加工。
走进厂房内,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一台锅炉不停运转,原材料就搁置在污水横流的地上,苍蝇萦绕。在一个制作豆腐干的区域,记者发现了一大桶类似“酱油色”的液体。加工人员说是酱油,而执法人员在其中一个带有标签的桶子上看到标签,上面隐约写着:焦糖色素。
无证生产、滥用添加剂、生产环境脏乱差……执法人员当即对该“黑作坊”进行查封、断电,并暂扣所有原材料及成品。
【困扰】
黑作坊被查后又“死灰复燃”
事实上,对于豆制品黑作坊的整治,我市从未放松过。监管执法部门一直都是采取“零容忍”“高频次”的态度予以查处。然而,整治后的“回潮”现象却屡见不鲜。
“‘黑豆腐’作坊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一两次专项行动就能根除的。”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张理表示,“豆腐加工的工艺简单,成本低,起步容易,而且黑作坊一般分散隐藏在各村比较偏僻的地方,查处较难。”
记者在多次跟随检查时也了解到,每次接到群众举报后,相关部门都要经过连夜跟踪、调查,以掌握详细情况便于一举查获。“这些黑作坊一般都是半夜生产,凌晨出货,白天休息,十分隐蔽。”张理介绍,“因为所需设备也简单,一些家庭式小作坊被查处后,另找一个地方又开工生产了,很容易‘死灰复燃’。”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黑豆腐”作坊的猖獗,和一些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也有很大关系。有人只管将房子出租出去,至于租用者做什么生意却不管不问。
【破局】
引导豆制品行业集中生产加工
采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严格落实国家环保要求,将它们引入园区进行集中化生产,不失为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径。
位于荷塘区戴家岭的株洲市锦兰豆制品加工基地,是我市最大的一家豆制品加工基地。去年8月份正式投入运营,生产车间占地5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余家作坊进驻。
“废气、废水直接排放是过去家庭式作坊生产常态。”基地负责人熊伟告诉记者,那些家庭式作坊,一般采取烧煤的方式来维持设备运行,缺乏相应环保处理措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5月22日,记者进入该基地看到:生产作坊全部采取了天然气供能,并采用全自动燃气冷凝式锅炉,高效且环保。同时,加工过程中污水直接通过管道排到基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光是环保这块投入就有200多万元,目前已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处理过后的废水可以直接饮用。”熊伟手捧一把“废水”喝了一口。
“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层层把关,保证健康安全的豆制品进入老百姓‘菜篮子’里。”熊伟表示,统一采购原料,查验质量,登记台账,实现食品安全可溯源,是集中化管理的一大优势。同时,公司要求所用经营户在显著位置安装信息公示牌,公示健康证、安全承诺书,通过社会力量监督提高经营户诚信经营。
减免6个月房租、5000元政府搬迁补贴、赠送制作加工工具……基地与相关部门适时推出一系列的优惠“大礼包”吸引着更多豆制品加工者进驻生产基地。“虽然,目前招商上仍有大量缺口,但这是行业未来的趋势所向。”对于未来,熊伟信心满满。
高压严打,监管执法部门对“黑豆腐”作坊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
马文章
摄
2018-05-25
00:00:00:0豆腐小作坊打“游击战”
市食药监局出“组合拳”143265102莫让“黑作坊”里的“白豆腐”上餐桌/enpproperty-->2018-05-25
00:00:00:0豆腐小作坊打“游击战”
市食药监局出“组合拳”14326510c1432651.html2莫让“黑作坊”里的“白豆腐”上餐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