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户动起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赵云超

王军

通讯员/宁思旖

谭妩媚

网岭可是好地方!有区位优势,工业企业多,经济相对发达。

但发展仍不平衡,扶贫压力更不小。建档立卡贫困户1017户、3060人,教育、医疗和住房,对美好生活都有期盼,凉热冷暖各有不同。

没有省级以上贫困村,没有省派市派扶贫工作队,一个经济相对发达、但贫困人口较多的乡镇,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把扶贫大棚建在村口,把农业企业推向市场,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户动起来,攸县网岭镇实现农户聚力、企业发力、政策合力,闯出了一条经济相对发达乡镇的产业扶贫新路。

8月初,记者走田间、访农户,感受网岭镇产业扶贫的热度。

1.

农户聚力:寻回遗失的美好

满屋子腌菜味,藏都藏不住!

这“农家味”,来自巷口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春元家。“看,这些都晒干打捆,准备运往浙江。”王春元指着一米多长、韧性十足的草料说,气味就是从席草里散发出来的。

席草是什么?生产凉席、草鞋和造纸的良好材料,还可编织草帽、扇子、草篮等。攸县素有打草席工艺的传统,从清代以来,民间织草席是攸县传统手工工艺产品之一,也是老百姓谋生的一种手段。

“惊蛰下种,立夏插;立秋就收,处暑打(织),生活所用,全靠它。”驻巷口山村第一书记黄书堂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打草席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席草种植这个传统产业逐渐萎缩。

转机在前几年到来——江浙一带的客商到来到网岭镇考察,发现当地多为水冲田、沙质土,种出的席草纤维长、拉力强,于是和当地政府签订协议,以保底价回收,发展订单农业。

黄书堂把账一算:一亩地可收割湿草4000公斤,送到回收点每公斤能卖1.6元,如果由种植户晒干,根据含水分程度每公斤能卖到6.8元以上,并且农户除人工投入外,其他成本投入低,利润空间大。于是,黄书堂走村串户,发动村民种席草。

56岁的王春元起初还不信。他的儿子患先天性残疾,离不开轮椅,多年来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一屁股债,经不起折腾的王春元老老实实种水稻。在黄书堂“软磨硬泡”下,王春元试着种了一亩席草。

“还是黄书记有远见,这比种水稻强多了。”王春元掀开套在干席草上的黑色塑料袋说,去年尝到甜头后,今年把家里3亩田全部种上了席草,纯收入有2万多元。王春元把一楼的房间腾出来,专门储存席草,满屋子弥漫着清香。

不仅是王春元,网岭镇以槚山片区为中心,鼓励农户抱团发展席草种植,目前已发展到120多户,种植面积将近900亩,年产席草2700吨,产值达到6300万元。

“你们要是早个把月来,田间绿油油一片,路两边都晒满了席草。”在网岭镇席草收储中心,负责人丁冬生把烘干的席草发货到厂家。席草种植量增加,一批外地客商选择在巷口山村安营扎寨,出资购买烘干机、建烤房,聘请丁冬生做收购经纪人。

据了解,受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席草收割期晒干成为一大难题,而机器烘干的席草水分含量低、成色均匀,每公斤市场价达到9.6元,也解决了阴雨天席草收割难的问题,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

遗失的美好又寻回来了。如今,席草种植再现田园,农户抱团成立合作社,未来还将尝试席草深加工,网岭镇迎回传统产业,让更多农户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2.

企业发力:滚起财富的“雪球”

两山夹着农田,黑色的遮阳网撑起保护伞,将热浪挡在半空,田间的油茶苗惬意了,尽情吮吸大地的养分,长势喜人……

网岭镇网金村,今年不种水稻种油茶苗,一方面是种植结构调整让土地“喘口气”,另一方面是种植油茶苗能让土地效益翻番。

为什么选择油茶苗?一株能卖两块多,一亩地能收十万株,长到25公分可推向市场。我市是油茶主产区,其中醴陵、攸县分别是全国第一批、第二批“油茶之乡”,随着树林老化、品种升级,油茶苗需求量市场前景广阔。

市委、市政府也给油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心针”。2015年,《株洲市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全市油茶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重点培育1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油茶加工省级龙头企业,改造低产油茶林100万亩,新造高标准油茶林50万亩。

“油茶采穗圃、良种育苗基地、造林、抚育、低产林改造等,政府都有一定的补贴。”网金村村民谢建光嗅到了商机,2015年,他用在深圳开出租车攒下的钱,回村发动乡邻成立攸县长颐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油茶苗。

田间起垄,水沟纵横,一年生的油茶苗静静躺在营养杯里,两三片叶,娇嫩鲜翠;两年生的苗,密密丛丛。苗木基地由省林科院开展技术指导,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分贷统还、务工就业等方式来实现增收。

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德全,正在苗木基地清沟除草,尽管头顶有遮阳网,但闷热的大棚让人汗水止不住流。“一天工资一百块,不做怎么养小孩?”他说。

周德全的家四壁空空,墙角长出杂草,木门已经发黑,窗玻璃有一块没一块。从云南讨来的老婆离开了家,大儿子患先天性残疾,小儿子还在读书,家里只能靠周德全硬撑。好在苗木基地能务工增收,好在房前屋后种满了油茶,两三年后就能挂果。

长颐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面积有300亩,用工高峰期需要安排300个劳力嫁接苗木,一年发放的人工工资就有100多万元,有的人光嫁接一个多月就能挣上万元。“每年可产出茶油苗3000余万株,销往湖南、江西、浙江等18个油茶主产区。”谢建光说。

发展油茶苗种植产业也成为网岭镇的主攻方向,近两年该镇扶持成立30余家苗木基地,年出土油茶苗7亿株,很多贫困户争相种油茶苗。

精致农业,也在网岭田园悄然兴起。“我们打除草剂,一亩成本35元,请人工除草,一亩要900元。”攸县卡姆生态农场相关负责人唐翌说,精致意味着高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

位于伏陂村的卡姆农场扶贫大棚,每隔几米还安装了诱虫板,采用瓢虫、壁峰等物理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替代农药,从浇水、施肥、防虫等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并建立田间管理档案。

“一盒十斤装的有机米,市场价就卖到288元。”唐翌介绍,大棚里的农产品,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供应企业会员,实现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每亩地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一村一品,农业企业的触角在延伸。网岭镇支持长颐苗木合作社、卡姆生态家庭农场等6家农业企业抱团发展,鼓励贫困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让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扶贫大棚瓜果飘香。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王春元家的席草

3.

政策合力:好风景更有好“钱景”

彭年生的老房子很舒适!土坯墙很结实,堂屋有一排木梁,瓦片高高在上,四向来风,伏天也不燥热。

这套房被攸县健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健坤农业)相中。做什么?装修成民宿,打造成公司研学旅游基地。

根据规划,健坤农业将投资1.5亿元,在网岭镇北坪村打造“攸县健坤农业教育小镇”,既有农业种养加工的生态基地,又有学生研学旅游的实践场所。

这也与我市推动“旅游+”的战略吻合。根据我市出台的旅游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我市将打造一条平汝株洲段黄金自驾游精品路线,打造乡村观光休闲、自然生态康养、人文生态研学游、自驾游旅游产品。

北坪村就位于平汝黄金旅游段核心地带,村里土地平旷,山坳也多,景色秀美,而健坤农业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总公司旗下有9所实体学校,1.3万学生,1200名教职员工。

“2016年12月,国家十二个部委联合发文,推行在校外实行学生研学旅行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健坤农业综合部部长文小明说,一系列利好政策,让企业加快了布局落子的步伐。

彭年生已经78岁,膝下无儿无女,与老伴文再姑是组合家庭,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把农田流转给健坤农业,帮着企业修路、种菜,如今不必为零用钱发愁。等房屋租赁协议签订后,固定收入也会增加。

目前,健坤农业已经流转周边村4000余亩土地,每年发放土地租金130万元,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60多户贫困户。

“今年收割的油菜籽就达3.5万公斤,用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文小明说,等九月份公司正式开园后,研学旅游的产业链,无疑能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

“旅游+”,当然少不了花花草草。在槚山社区贾岭药博园,一池荷花亭亭玉立,瓜蒌爬上了藤条,铁皮石斛、藤腺忍冬、百部等中药材,在钢架大棚簇拥成景。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分贷统还、务工就业等进行帮扶。”基地相关负责人龙亚兰介绍,贾岭药博园到2025年建成之后,将形成中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打造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在他提供的《贫困户劳务收入明细》上,记者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槚岭社区上湾组唐冬元,3月实发工资16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槚岭社区湾里组吴菊林,5月实发工资1000元……

“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网岭镇负责人认为,网岭镇发展8个产业扶贫基地,在于让贫困户真正参与,才能让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相得益彰。

从产业发展中突围,网岭镇已脱贫729户、2133人。放眼望去,巷口山村的席草,伏陂村的有机菜,槚山社区的中药材……好美的“钱景”。

2018-08-08

00:00:00:0一个经济相对发达乡镇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攸县网岭镇的做法是——145613402让土地活起来

让农户动起来/enpproperty-->2018-08-08

00:00:00:0一个经济相对发达乡镇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攸县网岭镇的做法是——14561340c1456134.html2让土地活起来

让农户动起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