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电影院系1951年设计,1952年落成。承建单位是湘潭专署辖管的株洲建筑工程公司。观众席一楼是两排竖窗,最低处离地面6米,最高处超过了10米。平板玻璃上刷涂了不透光的黑漆。白天,不放电影时,要撑开玻璃活页以流入新鲜空气;晚上,放电影时,又要关闭。工作人员都觉得太不顺手,便在窗下2米处,设置安装了一个摇把开关,一举解决了随时都可关窗、闭窗的问题。观众场二楼,跨宽达24米,计有10排400个座位。为了不妨碍一楼观众的视线,二楼建筑设计成无柱楼层,没有在一楼浇铸半根梁柱,这在当时的湖南省境内,还是首创。检测查验的时候,人民电影院第一任经理霍世华与施工总设计师华嘉民,联手进行了多次寻乎异常的试验。最后一次,从株洲一中调来400名壮实的学生,在二楼使劲齐步跃高蹦跳,旁边摆放的测量仪器的指针,竟未动一丝一毫。试验完毕,华工程师紧紧握着霍经理的手,兴奋地说:“要是出了问题,我去坐牢,你也跑不了。”瞬间,在场的学生和建筑工人以及影院职工,个个都笑开了怀。
1952年1月8日,人民电影院举行了隆重的开业首映式。市委、市政府很重视,时任市委书记陈继昌、副市长李章亲临剪彩,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侯锡义、宣传部副部长韩瑾行出席并发表了演说,各行业工会和私营工商业主也送来了贺仪。同日,霍经理从上海职业介绍所聘请来的第一任放映员穆鸿琪和徐金根,激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由他俩参谋引荐购回的两台法国制“乐雅尔”式放映座机,与会者交头接耳地欣赏,欢声笑语不断。随即又鱼贯而行,参观了一楼、二楼观众席及附属设施。
人民电影院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原苏联出品的战斗故事片《沙漠苦战记》。那天傍黑,四面八方通向影院的路上,人们相互扯开喉咙吆喝:“快点走起啰,看戏去啰!”来到影院大门,人们高高兴兴地掏钱在售票窗口买票,有序地入场,只是在撩开厚厚的门帘那一刻,眼睛不适应,下意识惊叫:“嗬呵,何解墨黑的啰?”服务人员闻声,马上打着手电,带领观众们一个个对号入座。
《沙漠苦战记》是部战争片。银幕上飞机呼啸、大炮轰鸣、机枪狂扫,之后便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烈镜头,每每此时,观众席上都会啧啧连声:“造孽嘞,死了咯多人!”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当银幕上的机枪口对准观众时,被对准的观众,无不侧身躲避,生怕真的会遭遇伤亡。有胆子小的观众,碰到这种场合,情不自禁,甚至会脱口呼叫,“呵呀,吓死人哒哩!咯号戏,看不得。”急急忙忙、慌里慌张起身就往场外跑;也有胆子大的观众,碰到这种场合,会好奇地溜到台上,用手去触摸银幕,并且悄悄告诉因害怕想离场的伙伴,“嗬嘿,怕么子啰,假的!台上就是一块布……”
更多的观众,电影散场了,也逗留着不肯走,硬是要在台前台后探索,看看飞机、大炮、机枪究竟在哪里。遇到这种情况,只是辛苦放映员了,不辞辛劳地请这些观众派代表到放映室看拷贝和放映机,并给他们讲解电影放映的常识原理。等弄明白了,观众们才会茅塞顿开地来一句,“搞半天,是咯样范的啰。”
人民电影院开业之后,只风光了半年,营业额便遭遇滑铁卢。那时,一部电影拷贝必须放映四场才能回本。可这里的一部新片,头场上座率可能有百分之五六十,接下来的三场就日趋下滑,少到一场仅有七八名观众。影院职工把高音喇叭对准市区,从早喊到黑,还抬着比门板大的电影海报牌上街宣传,上座率依然低迷。
影院召开“诸葛亮会”,大家七嘴八舌提意见,终于找到了症节所在:位置太过偏僻,最近的像堤升街、徐家桥、南湖塘附近的老百姓来看场电影,都要打着手电走好几条田埂小道才能到,睛天犹可,雨天净是烂泥巴,谁会来影院?
面对票房困境,影院职工没有消沉。先是跟相关部门通气,下行政命令,规定机关团体干部每人每月必须看一场电影,稳固发展了比较长期的“基本观众”;再建立“人民电影之友”之类的民间社团,招揽扩拓了“流动观众”;然后通过主动送票上门和“有奖售票”的活动途径,吸引聚集“固定观众”……
俗话说:人气就是财气。人民电影院群策群力,只用了五个月时间,便开始扭亏为盈,湖南省电影发行公司还专门组织全省主要电影院的负责人来株洲观摩学习取经,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2018-08-24
00:00:00:0黄文珊1445340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1808/24/c1445340.html2人民电影院开业忆趣/enpproperty-->2018-08-24
00:00:00:0黄文珊14453400c1445340.html2人民电影院开业忆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