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哉丰收景乐哉金岁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实习生

罗磊

引言

秋分前夕,秋雨淅沥。这是大地在演奏,奏黄了一根根稻穗,奏熟了一个个瓜果,奏出了一首丰收的乐章。

今年农历秋分,我们迎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前夕,在农耕始祖安寝之地炎陵县,一场庆典活动提前展开。带着丰收的笑容,与会者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

丰收只有一种,故事却不重样。七旬老翁日子安稳,却放不下田地,始终热爱农民这个称谓;从事种植养殖的朴实汉子,感恩基层农业工作者的热心帮助;坚持一类经济作物的老农民,不断更新观念将技术放在首位,以“新农民”的姿态,在市场经济中年年丰收。

春去秋来,丰收始终是农人重要的话题,生活重要的指标。我们欣喜地看到,与炎帝结缘千年的炎陵县,农产品不再单一,经营观念不断创新,农业扶持更实更立体。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在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这样的丰收更加意义非凡。

农户耕田逢政运,康庄大道万千人。在丰收的喜悦中,我们走入田间,触摸丰收的故事,记录农民的变化,感受时代的变迁,寻找民族深处的记忆。

A

丰收时节庆丰收

车往炎帝陵方向驶去,窗外大片金黄的田野开始抓住过客的眼球,完成使命的秸秆被农人用传下来的手法扎起来,像一个个骄傲的、等待检阅的士兵。这一切,都是丰收的味道。

9月19日上午,高照的秋日中,记者来到炎帝陵,这里,是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典湖南分会场之一,即将举办一场主题为“稻花香里,祈福丰年”的庆祝活动。

从阙门广场往祭祀广场走,一路上,众多受邀前来参加庆典的农民、农企代表欢笑不断,祭祀大道旁有一丘金黄的水稻田。

“在景区内,这算谁家的粮食?”记者问到。

“别管谁家的,这一片,处处都是大丰收。”一位操着炎陵方言的路人叫道,众人大笑。

丰收,已然成为这个秋天最火热的词语。

在表演环节,各种节目表达着农人对丰收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许。手中的棍忽高忽低,握棍的人大汗淋漓,舞动的龙在辗转腾挪间,不停传递丰年的消息;一唱一和的山歌,朴实动人的言语,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洣水汤汤,鹿原苍苍。五千年前,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奠华夏农工基础;这一天,来自炎陵县水稻、油茶、红茶、黄桃、药材、笋竹等领域的农民代表,共聚一堂,拜祭神农,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农民也能有个节日。”在活动现场,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感慨。

“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朋友设立的节日,是广大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凝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省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严德荣在致辞中说。

严德荣说,确定炎陵为湖南6个分会场之一,既是因为这里是炎帝神农氏的安寝之地,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因为近年来炎陵县“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炎陵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发展为支撑,走效益发展之路,打造了“中国优质黄桃之乡”“茶祖之乡”“中国特色竹子之乡”“天然中药材仓库”等招牌。同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风光带和特色水果、高山茶叶、笋竹林、油茶、酃县白鹅、中药材等“一带八基地”,彻底打响了“特色农业开发战役”。如今,炎陵县的农民收入有一半来自特色农业。

农,是固国之本;民,是筑国之基。大打“特色牌”的炎陵县,在庆典现场,又向各经营主体放出超大“惠农礼包”:

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鼓励炎陵黄桃、炎陵笋竹、炎陵白鹅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加工区、优势区和物流集聚区发展,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炎陵黄桃、炎陵笋竹新上加工企业,在园区招商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一事一议”给予奖励扶持。

重点支持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鼓励炎陵黄桃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广大果农特别是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联社等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生产主体与龙头企业相互联合,每年评选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给予奖励扶持。

重点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炎陵黄桃、炎陵白鹅、炎陵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持。

为弘扬炎帝精神,传承农耕文明,传递重农崇农价值取向,从9月19日至10月18日,全国农民朋友凭本人身份证,扫二维码加入炎帝陵景区微信公众号,即可免费游览景区。

B

心语里面有心愿

“现在的农民,不苦了”

9月19日上午,虽已近秋分,夏日的酷暑还未褪去,在炎陵县鹿原镇塘湾村,唐玉祥夫妇正在田间劳作,妻子将割好的水稻摞好,丈夫在打谷机前甩动双臂,时不时拉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将近10点,一丘水田已经收割过半。

水田就在马路旁,怎不请机器收割?原来,前几日的大风把这吹倒伏了,机器不管用,还是得人来。

[心语]

唐玉祥:我今年72岁了,老婆也64岁了。我们有三个儿子,都成家了,都在外打工,房子早几年前就建好了。

老实讲,家里条件在村里还行,但我们夫妻种了半辈子田,舍不得放下,现在种了5亩单季稻,留出口粮,余下的卖掉。现在种子越来越好,一亩单季稻能有1100斤—1200斤稻谷,抵得了原来种双季稻,肯定是年年丰收。

农民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了,你看这道路跟路灯搞得多客气,国家每个月还给我85块钱补贴,这点农活谈不上什么苦不苦,至少比原来轻松多了。

我还是喜欢农村,我也喜欢农民这个身份,自给自足多劳多得,也心安理得。

“丰收离不开政府的帮助”

这个时节,处处瓜果飘香,田间地头处处都是丰收的气息。但是对从事生猪养殖、水果蔬菜种植的炎陵县霞阳镇天平村农民马海飞来说,这个丰收还来不及庆祝,就得忙着琢磨种植养殖技术、销售渠道,为下一个丰收做准备了。

[心语]

马海飞:今年西瓜产量上去了,黄瓜的销路也拓宽了,目前养殖场生猪存栏200多头,目前来看肯定丰收了。

其实我从事的是循环农业,这个综合性太强,对农民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懂技术更要懂销售管理。中间少不了政府帮助,各种农技培训、现场指导多的是,说明政府也在努力想办法帮助我们农民干事业。

我们自己也要加强学习,本来知识水平就不高,现在互联网发达,不懂就上网查,了解政策、找品种、找农资产品,实在把握不准就去找农业部门,大家都会热心帮助。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为农民丰收节感到高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祝全国农民兄弟越来越幸福。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技术”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炎陵县就是著名的“柑橘之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种类日益增多,柑橘种植面积在炎陵县逐年下降。经过几十年市场洗礼,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柑桔园,既成为“行业小龙头”,也是新标杆,丰收肯定不在话下,那他们有何经验启示?9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霞湾镇天平村的炎陵县柑桔新品种示范园,拜访“园主”张富民。

【心语】

张富民:去年各种品种的桔子卖了4万斤,照眼下的挂果情况估计,今年会多一些。

从年龄上来说,我60多岁,肯定是老农民。但从技术观念、技术水平、市场经济竞争中来说,我却是新农民。

新农民,要求农民把心放在技术上。原来搞集体,每天做事就行了,粮食往粮站送就可以了。后来卖粮食,搞来搞去就是那些套路,也没多少新花样。到自己转型做经济作物,考虑的不仅是要吃饱,还想着能赚点钱。新农民难做,难在品种要选对,技术要跟上。这些都要求农民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主动对接市场,积极应变。

我是从新闻联播上知道国家设立了农民丰收节,当时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几千年了,农民也该有个节日了,感觉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是幸福的。比城里上班族更自由,自给自足多劳多得,去耕耘,去收获,乐在其中。

“创新思路做经营”

尽管炎陵黄桃收获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在炎陵县霞阳镇山垅电商服务站里,整洁的流水线,剩余的成堆的包装箱都能感受到彼时的忙碌。三年前,该镇石子坝村村民罗泽文发现商机,果断成立公司做起黄桃电商,今年销售黄桃460吨,销售额达560万元。

[心语]

罗泽文:往年的订单绝大多数都在湖南省内,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外省批发商明显变多了,广东、江苏、湖北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我认为还是央视推介让炎陵黄桃真正走出去了。批发商跟我们自己都感觉到,市场足够火热,但我们的量还是少了,有的批发商要我们一天发两大卡车,哪有那么多的货!

另外的不同则是,原来黄桃批发价是开园末尾“两头高”,全部上市时就大幅度降价。今年我们的批发价格非常稳定,维持在6元到7元之间。

这是怎么做到的?炎陵黄桃名气越来越大,我们要在经营上创新思路。比如,我们合作的电商平台有20多家,

原来是对所有平台同时上市,今年则是错开,根据不同平台属性渠道,分时段、分批次向不同平台上市,这样就能保证价格与相对充足的货源。与我们合作的120户农户的利益也能最大化。

设立农民丰收节肯定有必要,不过我希望,明年在各种庆典上,能够有更多农民参与、互动的节日,这样才能体现共同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相关链接

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各地区各民族都有很多祭祀、欢庆活动与丰收有关。民间就有了不同形式的“丰收节”。

最早庆祝丰收的节日可追溯到周朝的“乡饮酒礼”,乡民聚在一起“把酒话桑麻”,成了谈年景、话收成、庆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乡饮酒礼”沿袭了三千年之久,是我国最早农民丰收节的雏形。

而在56个民族中,也有不同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等节日。

作为炎黄文化重要代表的炎陵县,也有属于特有的民俗丰收节——尝新节。“尝新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祭祀炎帝神农氏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此外,株洲的苗族地区,还有“赶秋节”,又称“秋社节”。

2017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人大代表提出了设立丰收节相关建议,随后,农业农村部根据国情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广泛邀请了农业、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则有三大意义,一是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二则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三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018-09-27

00:00:00:0145743002美哉丰收景

乐哉金岁事/enpproperty-->2018-09-27

00:00:00:014574300c1457430.html2美哉丰收景

乐哉金岁事/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