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以炎帝失败告终,胜利后的轩辕氏部落首领成为新的盟主,自称黄帝。黄帝没有赶尽杀绝,封自己的老领导即原来的盟主炎帝为诸侯,但炎帝觉得很没面子,不愿意在过去的手下去苟且偷生,便带领神农氏部落中自己的核心力量南下,最后在今天的湖南落根,繁衍开枝。
炎帝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株洲民间流行了很多与炎帝相关的故事,比如炎帝姓姜,茶陵有生姜,炎帝告诉人们踩田,告诉人们用中草药治病……但是株洲的地方文献没有留下炎帝南来的这支部落到底有没有建立“古国”。
“古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对原始部落早期萌芽时期的组织的称呼。炎帝既然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古国,他南下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而且他有建国的经验,应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历史记载,炎帝和他的后代确实在湖南建立了古国——缙云古国,也有称厉山国的,因为炎帝又称厉山氏。清乾隆年间的《衡湘稽古录》说,神农“号厉山氏,以长沙(府)为厉山国”。
炎帝最后误食断肠草而死,埋葬在今天的炎陵县鹿原镇。《晋书》说他活了120岁,只说明他长寿罢了,并非真的活了这么久。
缙云古国后来与中原部落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有文:“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的说法:“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东汉经学家马融说,“缙云,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
这些典籍文字的解读是,炎帝建立了缙云古国,但他的后代不争气,好吃懒做,被人骂作“饕餮”,这也是饕餮这个词的最原始出处。“饕餮”是什么东西呢?周鼎上记载了这种动物:“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吕氏春秋》)。
那么是谁骂缙云氏的首领为“饕餮”呢?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舜帝。《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饕餮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中原经历黄帝、颛顼、帝喾之后,传到了尧帝时代。这时南方的缙云古国发展壮大,与北方的黄帝部落开始摩擦冲突。作为尧帝的臣子兼女婿的舜,很想为岳父排忧解难,并通过征伐建功立业。
舜是史上第一个最讲政治的人,《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因此,他发动战争必须先寻找借口,否则师出无名。
那个时代食物短缺,多吃多占、好吃懒做就是残害人民,最被人瞧不起。舜对缙云氏首领展开妖魔化宣传,骂他是饕餮,以显得自己的战争是救人于水火之中。
当时北方的华夏集团是权威型的紧密部落联盟,但缙云古国是多民族构成的松散型部落联盟,有炎帝后裔,也有包括苗族在内的南方诸民族。因此,强大的舜帝打赢了这场战争,将缙云氏部落的首领进行流放。缙云古国存在只有100多年。舜也在战争中逐步掌握军权,完成了对尧帝的禅让。
舜帝继位后,继续对缙云氏残余部落展开征讨。
缙云氏部落衰落下去,南方的少数民族便吞并了缙云氏,建立了三苗古国。
历史记载,进入夏代,夏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最后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
2018-07-28
00:00:00:0佘意明143887202炎帝和缙云古国的兴衰/enpproperty-->2018-07-28
00:00:00:0佘意明14388720c1438872.html2炎帝和缙云古国的兴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