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访石洲洞中仙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早就听说炎陵县沔渡镇石坝村石洲组的张平化故居屋后的山上有个洞中仙。上世纪30年代,张平化同志领导农民运动的时候在那里开过会,藏过身。于是邀好友前往原石洲乡(现石洲乡已与沔渡镇合并)石坝村寻访石洲洞中仙。

顺着张平化故居门口的S205旅游环线上去,大约200米处,有个岔路口。我认识旁边的一户人家的主人,便径直去找他。他是村里的老支书,姓林。

林老支书站在屋侧角往对面山上一指,说就在那山顶上。但是近些年少有人去,估计那路已经没有了,还是我带你们去。

林老支书找了把长砍刀,就领着我们出发了。走了几十米。过了小溪穿过一片造林山,林老支书便开始了用砍刀在前面拼杀。原来的路已经没有“模子”了。爬山才算正式开始。林老支书已经60多岁,挥舞砍刀,身手敏捷,一路言语不多,但他挥舞砍刀的“嗦嗦”声像一支勇往直前的催人奋进的曲子,我们紧跟其后,尽量不与他落下太远。林老支书说,这林子他太熟悉了,哪儿有棵大树?哪儿有个大石头?哪儿是埂?哪儿是窝?了然于心。从年轻时候开始一到冬天便要来这儿捕山鼠。

林老支书几乎是给我们重新砍出一条路来,茅草、杂柴、藤条、荆棘,统统倒向两旁,一路上去,都能看到野猪活动的行迹,有竹子的地方,便见野猪剥吃了的竹笋,再往上爬,便见地上躺倒几根腐朽了的松树,被野猪拱得快变成泥了。林老支书说,那是野猪找松树虫子吃呢。

不知道具体爬了多高,多远,多久时间。抬头仰望,两棵松树笔直长着,像姐妹俩。估计爬到半山腰了。林老支书告诉说,就快到了。隐隐约约见前方的几棵大树下面卧着一窝巨大的石头。

所谓的门,就是利用两个大石头之间的空隙,两边砌了水泥砖,上边横一根杉桐而已。杉桐上还残留一小截石棉瓦,进得门去,里面三面都是石头,却是青天见日,没有了“屋顶”。左边是一个石洞,不很深,不过容纳10多个人还是没问题的。石洞里摆着一大一小两樽菩萨像。林老支书告诉我们,这儿是扶贫济困行善积德的仙呢。传说,谁家里要做红白喜事,要借桌凳的话,只要头天写个条压在神龛下边,第二天便可以借到背回家去,用完送回即可。谁要有个困难,缺个钱,或是没米下锅了什么的,只要头天来朝拜,用纸写个条子。第二天便能得到他所需的钱或米。

我们绕过巨石的另一侧,更是巉岩峭壁,却像屋檐伸出来一截,遮住了天空,形成一个石头盖顶的石棚,棚下,横陈一些大大小小的条形石块。林老支书说上世纪30年代,张平化书记为了躲避白军的追杀,常常躲在这里开会,讨论有关决策。那些石块便成了天然的石凳子。容纳20多人,没有一点问题。巨石表面干净平整,像石匠师傅专门打磨过一样,摸上去凉凉的,不见一点灰尘。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旁边一株杜英树,从蔸边三根垂直长起,长大到一米高左右,其中两株便交织在一起,合长了几寸长之后,又分开各长各的。

长了尺多长后,再次合长,又再次分离,就像人,总是分分合合,缘聚缘散,有趣!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到了巨石的最后面,紧挨着巨石的,还有几个匍匐地面的大石头。仔细看,巨石还是双层的,薄石板下还垫着几块小石块,从巨石与薄石板之间的缝隙望过去,能看到对面那边的亮光。薄石板同样平整、干净。借助两个大石块相靠近的地方,我寻到了一个着力点,抓紧伸展到石头顶上的树枝,爬上了大石的顶端。哇。还真是辽阔,放眼望去,就是整个石洲垌呢。远处的群山,幽幽的、静静的,与蔚蓝的天空相连接,看见天大了许多,地也辽阔了许多。

林老支书说,当年张平化能够把土地革命搞得风风火火,全凭这有利的地形,才得以保存革命力量。因为这里也是最好的瞭望台。居高临下,俯看从十都方向、县城方向、大院方向来的敌人,均能一目了然。

好友情不自禁地说,如今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不用再来这儿求钱粮,借桌凳了,但向善的心永远得有哇。忍不住吟诗一首:“树林葱茏洞中仙,扶贫济困荣世间;自从平化追求现,菩萨悠闲不置签。”

2018-07-06

00:00:00:0黄润妹■原载炎陵县《文艺窗》143676102寻访石洲洞中仙/enpproperty-->2018-07-06

00:00:00:0黄润妹■原载炎陵县《文艺窗》14367610c1436761.html2寻访石洲洞中仙/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