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航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诞生了国内第一支轻型运动飞行表演队。

姚智辉

供图

相关链接

核心阅读

蓄势许久,一只展翅的“雄鹰”,只待一个绝佳的机会便可振翅高飞,直冲云霄。

从“中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到成长为产业规模高达150多亿元,株洲航空产业早已“热”起来了。但这一次,株洲航空产业要向400亿元冲击,到2025年更要晋级“千亿俱乐部”,实现“飞跃”。

近日,《株洲·中国动力谷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以下简称《规划》制定出台,着眼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航空产业发展制定了“航飞路线”。

从“热”起来到“飞”起来,株洲航空产业还有多远?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十年,株洲航空产业将重点突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四大领域,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1.

航空制造

(1)

中小型航空发动机

依托中国航发南方、中国航发动研所等龙头企业,以承接“两机”专项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项目为契机,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制造强省战略,提升通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进一步巩固株洲在国内通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领先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基地。

(2)

通用航空整机

充分利用株洲在活塞、涡轴、涡桨发动机等领域的技术能力优势,推动本地通用航空动力与整机制造的融合发展,并借助国际合作,优先引进取得适航证、技术成熟先进、具备较大市场潜力的成熟飞机、直升机机型,快速占领国内市场。

如开展适用于航拍航测、农林作业、现场监控等领域的专业级无人机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通过产学研用合作,发展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类无人机及配套地面站、通讯指挥车的研发制造,融入国内无人机产业体系,重点引进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创建无人机产业园等。

2.

通航运营

联合省内航空产业资源及金融投资机构,组建湖南通航产业集团,整合省内通航资源,优先发展通航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支持翔为通航、山河华翔等本土通航运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在国内较强实力的通航运营企业的引进力度,发挥通用航空在公共服务、生产应用、消费娱乐等方面的潜能,应用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大力开展农林作业、通航旅游、短途运输、飞行培训、公务飞行等通航业务,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于通航服务的需求。

3.

航空配套

以航空发动机配套及维修、航空整机配套及维修、飞行及地面服务保障、航空机载设备、航空智能制造、无人机配套制造为重点,聚集配套企业,提升配套能力。

4.

通航衍生

重点实施航空衍生服务、通航文化休闲、配套居住等三大类,如:航空发动机主题博物馆、航空主题公园、航空商贸会展中心、飞行社区、航空主题酒店等项目的建成,举办航展赛事,推广飞行体验,培育航空文化。

5.

承载能力

加快标准厂房和路网建设,建立飞行服务站(FSS)和固定运营基地(FBO),促进通航运营基地在区域外的布点建设,特别是加快株洲南五县市和河西天元区临时起降点或通用机场的建设。开辟以株洲芦淞通用机场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低空飞行航线,逐步发展为联通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通航服务网络。

空域,还是空域

下一盘棋中的“先手棋”

B

好风还要借力。要翱翔高空,株洲还需要“闯关”。

“造得出,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降得下是航空产业发展五个基本要素,但目前还不具备齐全。”汤勇军说。

先说“飞得起”。国家低空空域飞行试点申请,湖南就曾错失良机。“当初,全国第一批低空空域飞行改革试点权申请,湖南有株洲航空产业基地的‘硬实力’基础,申请成功的几率还是有的。”

“两年前,全国第一批低空空域飞行改革试点权申请,株洲没有及时申请第一批试点,先不论成功与否,其实那是第一次,株洲向全国展示自己能力和决心发展航空产业的机会,刷出株洲存在感。”汤勇军谈起当初,仍觉遗憾。

何况,株洲有“硬实力”基础,申请成功的几率还是有的。

再说“造得出”。

有一个现实必须面对:虽然航空工业国内拥有核心技术,但应用于通航产业并不广泛。这一点,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汤勇军表示,目前株洲航空城已经有通用飞机制造生产企业实现了“半国产化”,即机身等部件国产化,但发动机与航电系统这些最为核心的部件,仍需从国外采购。

但株洲不是早就能生产航空发动机吗?为何要费劲用国外的?

记者了解到,从国外采购一台通用飞机发动机只需10多万元,而国内采购费用则高出3至5倍。因为目前“军民融合”程度不够,原主要为军用生产发动机的企业,转而为未成批量的市场订单进行额外研发生产时,各方面都需耗费较大成本。

显然,

“军民融合”的步伐需要更快一点。

再说“降得下”。

航空产业需要“百花齐放”。“如果只有株洲一个城市发展航空产业,建了机场,省内别的城市不加紧机场建设,那飞机从株洲飞起来了,却在其他地方找不了落脚点。航空产业需要形成网格化。”汤表示,航空产业不能走“先放开、再监管”的路子,飞服站等其他要素的建设,需要尽快跟上。

有低空没有打开的原因,有通航技术的原因,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还有通航文化的缺失。

“西方国家的航空史,是从通航——民航——军航,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是通航飞机。而我国是倒过来的,从军航——民航——通航。”正因如此,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我们应该主动作为,去补上通航文化这块短板。”

株洲有只“雄鹰”:

“拥有最完善的产业链”

在中国航空产业的版图上,株洲不可小觑——

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就是在株洲331厂诞生的,从此,株洲也成了“中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至今,国际上能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仅有5个。

斗转星移,株洲从一台发动机开始长出了一个“产业链”。

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具备轻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整机研发和制造能力。其中,由湖南山河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复合材料轻型运动飞机“阿若拉”,便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和生产许可认证的民族自主品牌轻型运动飞机,也是第一款被中航指定为驾驶员教练机的国产机型及第一款在欧洲注册并销售的轻型运动飞机。如今,该公司的通用飞机已占据国内市场70%的份额。还有湖南罗特威直升机、飞虎无人机等3款整机下线。

全省首个通用机场运营。去年,作为航空城内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湖南省首个投入运营、中南地区离城市群最近的通用机场,可为周边地区及全省开展紧急救援、通航作业、公务飞行等提供有力支撑。

“人”也有。株洲有省内最大的一支通航飞行员队伍。国内首支民间飞行表演队、全省首支政企合作的航空应急救援队都在这里;

还有政策“加持”。株洲通用航空城入选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此前,湖南航空产业园被授予“最具投资价值的通航产业园”称号……

目前,株洲航空城汇聚了涉航骨干企业34家,其中航空发动机企业16家、整机制造企业2家、燃气轮机企业2家、通航运营企业5家、衍生配套企业9家,形成了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17年,航空产业产值150亿元,增长16%,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

“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仅这一点,株洲就比别人起跑快。”董家塅高科园党工委书记汤勇军如数家珍。

但在他看来,株洲还有一项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底蕴”——航空人的精神,还有8000产业工人。

“""底蕴""这种东西,听起来好像很虚,但作用于产业的每个具体环节,并决定品质。”汤勇军对此有一番别样解读。

汤勇军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螺丝,航空人称“紧固件”,一个螺丝再小,工艺也要做到极致,毫厘之差就可能导致飞机被撕裂,一个称呼就体现出不一样。

严谨是每个航空人的精神和品质,这个作用于产业链,就是“株洲制造”品质的最好保证。

8000名飞行、机务、维修、航务的产业工人,就是株洲独一无二的优势。

他记得,在一次招商引资会上,一位项目负责人说其他城市能给予更好的政策优惠。他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你能马上找到帮你紧固的工人吗?”

一个问题,让一个项目落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薪也难来此挖人。“比董家塅高科园居住环境好的园区肯定有,但这里的氛围,让很多专家人才舍不得离开。”汤勇军说。

是啊!株洲航空产业有这么硬的底气,何愁不高飞?

株洲航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年)

株洲能“分羹”几何?

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先突破400亿元

C

主要工作内

容基础及配套

1.

启动通用机场二期跑道延长工程前期工作。通过协调,将航空城规划范围内涉及的株洲县村组调整为航空产业发展用地,统一归口芦淞区管辖;

2.

加快航空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

航空城核心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开工;

4.

航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启动;

5.

完成航空城科创园一期项目建设;

6.

南方中学主体竣工;重点项目落地

7.

完成项目投资10亿元以上,新建中小航空发动机总装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线;

8.

建成省空中应急救援中心;

9.

上海航空机械空气起动机项目投产;

10.

与北京中航智成立联飞公司;

11.

建立与乌克兰、俄罗斯航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12.

推进山河科技4—6座轻型固定翼飞机的研发制造项目;

13.

推进与美国三角鹰和重庆宗申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力争2款发动机落地投产;

14.

罗特威无人机和4座直升机的研制成功;

15.

华彬天星落户运营;

16.

引入具有CCAR-147部资质的航空维修培训机构;

17.

争取在株洲南五县和城区建立2个左右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开展农林飞防服务和低空旅游航线。重点招商方向

18.

通用机场二期建设投资运营合作方;

19.

湖南省低空飞服站;

20.

无人机产业园项目,重点引进高空大载量无人机及快递物流智能无人机;

21.

株洲航空检验检测平台合作方;

22.

与美国、乌克兰、俄罗斯开展技术及项目合作;

23.

航空教育平台及培训学校;

24.

航空博物馆、航空商贸会展中心、航空主题公园项目;

“解决这些难题,虽非株洲一力可达,但株洲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成为下一轮最先抓住机遇的。”汤勇军说。

未来10年,株洲航空产业将重点突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四大领域。

当下,作为该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株洲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正在打造中。这里分为四个区,总规划面积为58.1平方公里,包括整机制造与通航运营区(机场核心区)、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区、生产配套衍生产业区和航空小镇生活配套区。

建成后,这里将诞生世界一流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与维修基地、全国一流的通用航空整机制造基地、全国一流的通用航空运营与维修保障中心、湖南地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中心、湖南通用航空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十三五”期间,“两机”专项研制任务将取得突破,发动机产品型谱进一步完善,产量实现翻番;株洲通用机场、应急救援中心、维修保障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形成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通航整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航空配套、通航维修保障与航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基本格局;利用创新的通航发展思路、优质的通航服务保障、领先的通航产业基础、先进的通航产业业态,成为特色鲜明、产业高端、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地上在建载体,天上在争空域。”

根据《规划》,在低空空域试点开放与管理改革上,株洲将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向民航华南地区管理局申请低空航线,加快低空旅游与短途运输产业发展。探索地方政府、军方、民航局三方协调机制,推动株洲低空空域试点开放与管理改革。配置通用航空ADS-B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并在湖南省内推广,保障通航运营安全。扩大通航运营服务范围,实现株洲市域、湖南省域、省间三个局级的通航网络化运营体系建设。

“这样飞得起、管得住、看得见、降得下""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汤表示。根据《规划》,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株洲航空产业领导小组一直在力推组建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集团,统筹全省通用机场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民间的力量也在各自努力。

7月20日,湖南翔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颁证仪式在株洲芦淞区举行,正式成为商业运输运营人。这是湖南首家获得该资质的航企,获得该证后企业运营资质增至18种,可从事非定期载客运输飞行(A点起飞→B点降落)和半径超过40公里的空中游览飞行(A点→B点起降)、直升机医疗救援等任务。

该公司负责人欧德清如是形容:“把通航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意志,株洲一定要加入这一段飞往春天的航程。”

挑战有多大,机遇就有多大。

据预测,未来10年,全国各类通用航空飞机需求达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凌云壮志,株洲航空产业这一次将“飞得更高”。

2014年珠海航展上,“山河科技”的飞机表演“直冲云霄”。

2018-07-23

00:00:00:0145575402株洲航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enpproperty-->2018-07-23

00:00:00:014557540c1455754.html2株洲航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