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株洲发展步入“新时代”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通讯员/刘志红

梁运通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南省调整株洲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我市撤销株洲县、设立渌口区。历经8年时间的热切期盼与不懈努力,株洲县撤县设区正式获批,“渌口区”成为株洲第五区。八年设区梦,一朝梦成真,成为株洲建市以来最大、最深刻、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区划调整。株洲城区面积随之“长大”一倍多,由原来的862.69平方公里,拓展为1916.38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至182.08万人(截至2017年底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融“渌”入“城”好扬帆。从2010年至今,撤县设区,八年芳华,焕新株洲,书写了一部怎样的宏伟篇章?

【初梦启航】

城市发展受限,南拓寻求新空间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株洲县位于株洲市东南面,设立于1965年,总面积1053.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88万人,辖8个镇。

株洲建市之初,株洲县是市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改革开放后,株洲县又成为了市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辐射带。

早在2010年,我市就开始萌发株洲县撤县设区的设想。其主要背景是,随着株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区发展空间亟需拓展。2013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了城市南进战略。适应这一战略的实施,株洲县撤县设区显得尤为迫切

从地理空间来看,株洲县撤县设区,有利于向东向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一核一圈一廊”的城镇空间布局,增强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从产业布局来看,我市在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时,城区的东、西、北向都受到了制约,产业延展空间有限,发展腹地不足,迫切需要更大的区域空间布局产业链条。

从两型建设来看,株洲城区面积只有800多平方公里,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一极,调整市区行政区划设置,有利于加快形成与“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相适应,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协调的行政区划新格局。

与此同时,株洲县立足区位优势,按照全市“一核一圈一廊”城市发展构想,主动与市区对接,加快

“无缝融城”,为撤县设区创造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不懈努力,株洲县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撤县设区条件,是湖南省申请撤县设区县里最好的。在城市建设方面,通过规划建设湘江六桥、湘江七桥,加快与河西主城区连接,修建渌枫大道北向加强与市区连通。从县城中心到市中心,车程不过一刻钟。在城市管理方面,以市区为标准,实行环卫24小时清扫保洁;引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与市区自行车通借通还。同时,围绕文化休闲、新能源等产业重点招商,与市区实行“互补”,引进了渌鸿风电、湖南中宏基生物质燃料、金浩万亩油茶生态园等多个项目。

株洲县撤县设区,是400多万株洲人民的热切期盼,国、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相关建议提案。市委、市政府多次向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汇报。然而,当时正处于国务院撤县设区的“冻结期”,全国尚有上百个撤县设区的申报件被搁置,致使申报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2012年8月,国家民政部和国家民委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株进行首次专题调研指导,认为株洲县撤县设区条件基本具备,明确表示支持株洲县撤县设区。

【大幕开启】

申报正式启动,“渌口区”众望所归

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令暂停10余年的撤县设区开始“解冻”。

当年6月,时任副省长蔡振红赴民政部汇报长株潭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带回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发展,民政部拟同意我省长株潭启动区划调整工作,将长沙县、株洲县、湘潭县打包申报撤县设区。

下转A2版②

2018-08-15

00:00:00:0追梦八年终成真,融“渌”入“城”好扬帆144143602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

株洲发展步入“新时代”/enpproperty-->2018-08-15

00:00:00:0追梦八年终成真,融“渌”入“城”好扬帆14414360c1441436.html2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

株洲发展步入“新时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