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院前急救与生命赛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李菁菁

王家明

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便可对危急重症患者完成紧急手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率;若遇到堵车,突发疾病患者可乘坐直升机,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医院。

这两年,随着“移动ICU”“空中120”等“救命神器”在我市各大医院的投入使用,株洲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扩展到“地空”联动,一个立体救援模式雏形初现。

那么,这些“救命神器”有哪些“特异功能”?立了哪些“战功”?记者为您一一梳理。

救命神器一:

省直中医院“移动ICU”救护车

【落户时间】2016年10月27日

【配置】拥有远程会诊系统,可在车上做手术

多功能除颤仪、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转运呼吸机……“移动ICU”救护车刚亮相,市民们就被车上这些“高大上”的医疗设备惊呆了。一年多时间过去,救护车上的装备也在不断升级。

“如今,我们的‘移动ICU’救护车还安装了远程会诊系统。”省直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黄磊介绍,通过该系统,医院的医生能通过数据终端,实时掌握尚在转运途中的患者病情及到院时间,提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的安全上了一道“保险”。

【战功】成功转运400余名危重患者

“我们每个月至少要出车20余次,省内所有地市州都去过,最远到过河北承德市。”黄磊说,2辆“移动ICU”救护车投入使用至今,总行程已超过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跑了3圈多。此外,“移动ICU”救护车已成功转运400多例危急重症患者,那些患者的后期救治成功率达90%以上。

【救援案例】茶陵一男子心肌梗塞,“移动ICU”出马助其脱险

2017年10月17日上午10时,覃师傅因胸痛到茶陵一家医院看病,在排队挂号时突然昏迷倒地。医护人员立即将他送至急诊科进行抢救,此时,他已面色青紫,心跳、呼吸停止了。

情况危急,医务人员立即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10时9分,覃师傅恢复了心跳,却仍处于昏迷状态。经心电图检查,覃师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必须马上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茶陵县中医院立即向省直中医院“移动ICU”团队发出了转运求助。

“接到电话后,我们就往茶陵赶,他们也带着患者往株洲赶。很快,两辆救护车在醴陵泗汾镇收费站碰头了。”黄磊说,两家医院的通力协作,让这名患者最后化险为夷。3天后,覃师傅生命体征平稳,被转入省直中医院心内科病房。

救命神器二:

市中心医院“空中120”

【落户时间】2017年10月20日

【配置】拥有除颤仪、呼吸机等,相当于小型“空中ICU”

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投入使用的直升机为莱昂纳多AW-119,是经过专业医疗构改装的直升机,它是同级别中最大、动力强劲、用途广泛的轻型单发直升机,最大巡航速度为244km/h。机舱内医疗配备齐全,包括呼吸机、吸引器、除颤监护仪、注射泵等,相当于一间小型“空中ICU”。

“直升机医疗救援不仅针对车祸等突发意外事件,还可针对如突发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多种急性疾病且距离医院较远情况,可不受地理空间限制进行转运,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还率。”该负责人说。

【战功】成功转运一名危重患者,完成我市“空中120”首次跨区域救援

据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护士长贺喜介绍,我市“空中120”上岗至今,已成功完成一次救援任务,那一趟救援的飞行里程就超过500公里。

【经典案例】将一名重症患者从祁东县转移到长沙市

5月19日晚10时,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接到一个从祁东县人民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

原来,祁东县一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于当天早上8时完成手术,可患者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差,当地医院无法对其实施进一步救治,家属希望将患者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

核实病情后,市中心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措施,院前急救中心的医生、护士迅速准备好仪器物品。

5月20日早上5时,“空中120”机组人员对直升机进行检查。5时30分,救援直升机从市中心医院起飞。6时40分,到达祁东县人民医院。

7时53分,直升机起飞。在飞行250公里后,8时52分,直升机用时59分钟,顺利抵达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停机坪,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2018-05-30

00:00:00:0上有“空中120”,下有“移动ICU”143310002院前急救与生命赛跑/enpproperty-->2018-05-30

00:00:00:0上有“空中120”,下有“移动ICU”14331000c1433100.html2院前急救与生命赛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