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比赛主题为“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比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全市累计申报参赛项目200余个,经过初赛、复赛层层筛选,最终选拔出12个项目参加全市决赛。参赛项目涉及新材料、智能能源、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参赛人群包括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员、高校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此外,专项赛还有去产能转岗职工和残疾人创业群参加。
什么项目抢占了c位?项目有什么亮点?他们为何胜出?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项目。
华品:为长沙磁浮快线提供“生命之源”
28名职业农民创造“稻田+”,实现循环生态种养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实习生
罗宸月
通讯员/叶云轩
稻田除了种水稻,还可以种什么?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稻田的利用率?
来自醴陵的刘绍华,路演了一个“稻田+”农业技术应用于推广项目。经实验实践,该项目可实现稻蛙渔共生的“稻田+”绿色循环生态种养。
“稻田+”,效益佳
其实,种养结合的模式早已不是新鲜事。
“以前,主要是稻田+鱼,或者稻田+虾。”刘绍华说,近些年不少农户发现养蛙赚钱,越来越多人便去养蛙,以至造成市场饱和,养蛙不赚钱了。“大家都知道蛙是吃害虫的,那为什么不在稻田里养蛙呢?”
刘绍华向记者介绍,“稻田+蛙”种养结合模式,按照有机循环农业原则,形成规模不等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种养循环系统及产业效益单元,提高土地利用率、亩产值及产业效益,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还能减少使用农药。
在推广该模式的同时,刘绍华还免费对农民培训养殖技术,并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收购产品,既解决了农民的种养结合技术问题,又解决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目前,在刘绍华团队的指导下,醴陵已有26户农户使用该模式种养,每亩稻田的经济效益达3000多元。
一支有28名职业农民的团队
“我一直都是田野的孩子。”刘绍华笑了笑。
刘绍华曾在深圳上班,属于“白领一族”。2015年,他接触到农业领域,并考取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农业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此,刘绍华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该创业团队,除了刘绍华,还有27名新型职业农民。刘绍华说:“我们都是在培训、学习的时候认识的,志趣相投的农民。”
今年50岁的廖武生和黄资香,都是醴陵的种粮大户。“加入团队创业,想证明做农民也可以做得很好,也有自身的价值,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农民,带动大家致富。”
对于创业,40多岁的刘绍华充满激情和信心。“创业的两年时间,我从70多公斤瘦到60公斤,我的车仅去年就开了4万多公里。”刘绍华伸出晒得黝黑的手臂,“现在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了,除了省内,还有江西、贵州等地。每天都在外面跑,在试验田做实验。”
在本次创业大赛上,刘绍华获得三等奖。
辞职回乡创业,实现株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实习生/罗宸月
通讯员/叶云轩
长沙磁浮快线的开通,意味着我国拥有了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而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是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这家位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的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研制公司,研发、设计、安装了号称磁浮列车“生命之源”的供电轨系统。
日前,在“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株洲市选拔赛决赛上,该公司拿下了创业组一等奖。
开启接触轨系统的“无缝”新时代,让轨道交通“安静地跑”
“咔哒咔哒……”坐火车时,总会听到轮轨碰撞声,而乘坐高铁却没有这种“咔哒”声。
“那是因为高铁的走行轨没有了热胀冷缩的伸缩缝。”公司战略发展部副部长姜兴振解释说。在轨道交通领域,除了走行轨还有为车辆提供电力的导电轨,因为环境温度变化会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铝合金热胀冷缩量是钢轨的2倍,伸缩缝不可避免,受流器通过预留伸缩缝都会产生强烈的“咔哒”冲击噪音,并制约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接触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2015年,在长沙磁浮试车中,因为接触轨热胀冷缩时的长度变化,每隔50米左右便需要有一个伸缩缝,车辆一经过伸缩缝时就会发出“咔哒”噪声。
“根据声源分析,公司研发出一种无伸缩缝的伸缩式连接器,消除了接触轨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就存在的伸缩缝,减少了靴轨冲击,降低了车辆运行噪音水平,有助于车辆运行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姜兴振说,这项技术将接触轨系统带入了一个“稳定受流、悄然无声”的“无缝”新时代。
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际PCT专利申请并获受理。
打破国际垄断,生产出我国首条“C形钢铝复合接触轨”
自1978年德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条钢铝复合轨以来,德国钢铝复合动力轨技术很长一段时期在移动供电领域一骑绝尘,德国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法勒等行业巨头在技术和市场上均处于垄断地位。
直到2007年,华品轨道技术团队研发出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形钢铝复合接触轨”,实现了技术超越。
有什么优势?
姜兴振说,相比传统焊接复合方式,C形钢铝复合接触轨通过塑性变形使铝基体与钢质电刷面彼此完全填充,结合力更强,消除了复合间隙,更耐腐蚀,且C形接触轨在侧部受流时,刚柔适中,在线路曲线区段无需预弯,降低了安装难度。
“同样是在长沙磁浮项目中,由于我们使用的是C形钢铝复合接触轨,刚柔适度无需预弯,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姜兴振介绍。
目前,公司拥有轨道交通移动供电领域6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4项,开发的新型动力轨系统被芜湖跨座式单轨运营线初步设计采用,首创的“大雁形接触网支架”将传统的“蜘蛛网”式的接触网变成了一行展翅飞翔的大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景观,现已成功应用于成都有轨电车蓉2线工程。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实习生/罗宸月
通讯员/叶云轩
“觉得人生很短,工作久了,想换一种活法,去闯一闯,看能不能成功。”7月12日,谭建可路演结束后,不少评委问及创业的缘由,他自信地说。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政策号召,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实际上,这对像谭建可这类有志做一番事业的青年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去年,他辞职从深圳回株创业,创立了湖南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日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高可达10吨
今年35岁的谭建可是茶陵人,大学毕业后,就在深圳从事锂电池研发工作,还曾在国内排名前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厂做过技术和售后。
“找到投资合伙人后,便义无反顾回来创业了。”谭建可说,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市场以国产为主,工艺成熟,市场总量达70亿,而国内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公司有50家左右,湖南也不多。
谭建可分析,而锂电池已在传统数码电子与动力电池上有着广泛与成熟的应用,随着世界各国计划逐步对传统燃油车停止生产与销售,其需求将进一步激发,相关上下游市场潜力可观。
去年,公司最终落户在醴陵市经开区醴商创业园。目前,第一期已建成生产,日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高可达10吨。
“这个行业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一样,都很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乡创业,希望能为家乡新能源项目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助推新能源产业再上台阶。
未来,将研发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此次比赛中,经过层层筛选,谭建可最终获得三等奖。这更加增强了谭建可的信心。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运用传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铂威辅以少量的新型工艺。
谭建可说,未来,硅碳负极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当前松下已经实现含硅碳负极材料电池的量产,同时特斯拉已经将硅碳负极应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未来应用前景持续向好。下一步,铂威将加大研发力度,将研发硅碳负极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018-07-16
00:00:00:0“中国创翼”株洲选拔赛收官144160302看看大赛中有哪些新点子新创意/enpproperty-->2018-07-16
00:00:00:0“中国创翼”株洲选拔赛收官14416030c1441603.html2看看大赛中有哪些新点子新创意/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