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经典文学书籍结缘,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那时,我还是个年少的农村女孩,家庭条件有限,初中读完,我就到了株洲当时的园艺场,过起了晨耕暮种的生活。给这种枯燥生活带来不同滋味的,是当时长江南路的一家小书店,我从城里农贸集市卖菜回来,总会被她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进去逛逛。
书店名叫“多味书店”,崭新的书一排排高冷地站在木质书柜。我摸摸口袋,里面有几张零钞,但我舍不得拿出来去买书,因为这卖菜换来的钱,也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大部分时候,我都是恋恋不舍地看几眼书柜,然后走出书店。只有到了每周三,我存够了五毛钱,才会迫不及待地把钱递给店主,接过一份《文萃报》,犒劳一下自己饥渴的精神“肠胃”。
发大洪水的那一年,洪水冲垮了河堤,也淹没了那家书店。洪水退去,店主心痛地将一柜柜被浸泡过的书摆在店门口,三折甚至两折出售。一叠叠的书码得高高的,黄泥水未干,还在一滴滴往下渗着。顾客寥寥无几。我有些同情地对店主说,这时买你的便宜书不好意思呀,你亏太多了。店主诚恳地说:你们肯买就是帮我忙了。
那一回,也是我少年时买书最多的一次。我把湿书挑回家,小心一本本冲掉些泥水,然后摆在院子里晒,过半小时再翻翻湿的纸页。全部晒干后,有的书页卷起,我就用电熨斗熨平。就这样,近二十本纸张发黄的经典小说,就“屈尊”摆在了我简易的书架上。美国作家米切尔的《飘》让我看到了斯嘉丽的坚强勇敢,也知晓了美国当年那段南北战争历史。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初恋》让我看到,十九世纪初俄罗斯的少男少女在情天恨海里的缠绵悱恻。英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让我看到了简·爱这位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新女性。
当时的阅读,让年少的我拥有了更多打量与认知人世的角度,也让我有机会打开狭窄的视线,看到更为开阔的人生。
二
有一年的冬天,我用一担蔬菜的收入,换得一本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表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书中荡气回肠的励志故事鼓舞了一代青年,也包括我。路遥借孙少平之口告诉我们,苦难只是一种经历,把苦难放在心里,自强自立,自信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可贵的,即便生活中没有鲜花簇拥,但也要活得充实,而且坦然地去看这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
天妒英才。1992年11月,年仅四十三岁的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积劳成疾,患肝癌溘然长逝,后安葬于他的母校延安大学。当时我惊闻噩耗,也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一本书而敬仰一个人,我当时就想过要去凭吊他。
二十多年后,我在一次旅行归途中特意绕道延安,去到延安大学文汇山,肃立于路遥先生墓前凭吊。我为偶像献上一束鲜花,点燃了先生生前最爱抽的红塔山烟。路遥的墓碑上刻着一头耕牛,有宋体刻字两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路遥一生的写照了吧。
刻成雕像的路遥目光深邃,凝望着他热爱的黄土高原,田野山川。我向他的雕像深深鞠了一躬。
三
有段时间,忙于谋生与养育孩子,我只能与文学书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随着孩子的长大,我才有了更为充裕的时间重拾阅读。
孩子高中、大学的文史教材,我饶有兴味地翻阅,书柜里的藏书也在渐渐增多。
于书桌之上,我阅读着一本本书籍,见识了贤者达人,感受了儿女情长,看到了大漠孤烟、兵戈铁马,也领略了那些我不曾经历的辽阔人生。就这样,很多个夜晚,我常常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读至深宵。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处景,一缕情,也会让我有写作表达的想法。我把那些想法敲打成文,贴在自己的QQ空间里。常有网友给我点评,文字间蕴含的感想若与读者产生交汇,仿佛就会发出微光。我若有幸收获了几许微光,那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生活很现实,为了生存也难免苟且,但我们依然可以保有诗意、眺望远方,并以精神的不懈跋涉去寻求抵达,在心底、在书页之间……
2018-07-13
00:00:00:0陈建红143751502谈读书,话流年/enpproperty-->2018-07-13
00:00:00:0陈建红14375150c1437515.html2谈读书,话流年/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