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南茶陵、炎陵、安仁等地农村的婚庆喜事中农村的婚庆喜事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习俗:成亲的当天晚上,当闹洞房的人群渐渐散去后,刚刚归之于平静的洞房里又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唢呐之乐声……这就是农家新婚大喜之日的最后一道程序——“圆洞房”。所谓“圆洞房”,就是祝愿新婚夫妇婚姻美满幸福之意。
圆洞房一般在晚上11点钟左右进行。晚饭后,亲朋和乡亲们纷纷涌至洞房,吵着跟新娘“讨喜烟”“讨喜糖”;村里还有一些调皮的后生当然不满足于“喜烟喜糖”,而是缠着新郎新娘嚷着“搞节目”。比如要新郎新娘当众“亲一个”,或是要新郎新娘“过桥”,所谓“过桥”就是在洞房中央放一条长木板凳,新郎新娘一人一头,从板凳上穿过。而一条板凳只有5寸来宽,夫妻俩必须在板凳上紧紧拥抱才能走过去……尽管是夫妻,但要在众目睽暌之下亲嘴或拥抱,毕竟有些难为情,怪不好意思的,因而小夫妻难免不从,但主事者岂肯就止罢休,便施予惩罚措施——偷偷将一块厚纸片涂上锅底灰,然后往新郎新娘脸上一抹,于是新郎新娘忽地变成了大花脸……惹得看客们爆笑不止。
男方家长安排专人在洞房里摆上一张八仙桌,乐师们各持乐器围桌而坐。桌子上放有一只红漆茶盘,盘具中盛有新娘从娘家带来的食品——瓜子、花生、红枣、喜糖、桔子、红鸡蛋等。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到农家嫁女时的一个独特风俗——用食品作陪嫁。嫁女时,女方家长早早就得请木匠打制一担樟木箱笼子,樟木防虫蛀、防潮湿,经久耐用;再请漆匠刷上红漆。箱笼里除盛放打发女儿的衣物外,就是各类食物了。这些食物数目较大,且鸡蛋就不下200枚,柑子也有四五十斤。以前不通公路,讨亲嫁女不论路途多远,都得步行。所以嫁女时的箱笼、抬杠等物都要请挑夫。当挑夫挑起箱笼感到很沉重时就知道里面的“呷货”之份量。当然,箱笼里的这些“呷货”不是供小俩口慢慢享用,而是新娘用这些东西来招呼男方的亲朋和村邻的。因为农村还有这样一个习俗——娶亲的这天晚饭后,男方会在厅堂中央摆放几张八仙桌,桌子上摆有新娘带来的这些食物,然后招呼满堂的亲朋和乡亲围拢,一起呷,俗你“团呷”。意思是,从此大家要不分彼此,和顺相处。也就是说,这些“食品嫁妆”其实是新娘跟男方所在地的亲戚和村邻联络感情、消除隔阂的一种表达方式。
话说圆洞房时,新娘在桌上放好这些食品,又给每个乐师倒上一杯糖开水(意甜甜蜜蜜),并恭恭敬敬地奉上一个红包和一条香烟。新郎新娘热情细致的招呼,乐师们更是劲头十足,边呷边吹打弹唱起来。圆洞房,乐师不能随便吹打一下了事,通常要在喜气洋洋的引乐声中唱上一段名为《贺洞房》的专用戏文。
这些祝福的唱词当然是唱得新郎新娘心花怒放,于是小俩口向乐师倒水敬烟敬洒。
无论是吵洞房,还是圆洞房,即便是人们稍有一些“出格”的事,不但新郎新娘不会发脾气,就连平日里一向严厉且循规蹈矩的长辈也会宽容、不会责怪的。因为在乡下有句俗语:“三朝一七,不分大细”,意思是每逢婚嫁,长幼不必拘泥于礼数,大家可以“任性”地嬉闹一番。当然,地方有地方的规矩,纵使乡下人再野,也不会干出对新娘太放肆、太离谱的事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乐师唱完戏文(约半个小时)离身时,新郎新娘都不得出门相送,而是当即关上房门休息入睡。是夜,夫妻俩均不得开门而出,否则,被视为不吉利。说是圆洞房后,当夜不管男方或女方若踏出房门,即为“破”,以致夫妻俩的感情生活轻则麻烦不断,重则不能白头偕老。尽管大家都明白这种说辞太牵强、是迷信思想,但一代又一代的乡下人却一直照办不误;就算是新郎平日里桀骜不驯、爱把长辈的话当耳边风,但在洞房花烛夜也不得不乖顺地恪守这一信条,整夜不敢越雷池(门槛)半步。是啊,婚姻是事关自己一辈子幸福与否的大事,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婚姻途生波折,谁都巴望自己的婚姻有个好兆头啊!
2018-05-11
00:00:00:0■原载株洲县《渌湘》1431094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1805/11/c1431094.html2圆洞房/enpproperty-->2018-05-11
00:00:00:0■原载株洲县《渌湘》14310940c1431094.html2圆洞房/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