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文/吴楚

朱琼

文志明

供图/株洲市园林绿化局

我看株洲园林

时值初秋,如果你从高空俯瞰株洲城区,你会觉得,在点点绿意中,这个秋天,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林荫大道是绿的,停车场也有绿色,各种公园、小游园自不用说,连屋顶都绿了。

你开始回想曾经的荣光:2007年,株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完成株洲城市发展史上一次华丽的转身。

你慢慢回味彼时的自豪:那年月,作为国家老牌工业城市的株洲,“黑帽子”戴了太久,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

你会尝试梳理“蝶变”脉络,“百园建设”“绿荫行动”“七园一带”等等词语出现在脑海。

最后,你难免会自问一句:绿,对老工业城市株洲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幸福的底色,是发展的亮色。”2016年3月17日城市“绿荫行动”启动仪式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这样说。

再让我来告诉你一组“三大指标”数据:2007年,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7.35%,绿化覆盖率为38.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1平方米,截至去年底,这三个数字分别达到39.99%、42.32%和12.82平方米。

向阳广场小游园

我相信幸福指数

一定会持续上升

“我是老株洲人了,其实,现在走在株洲街头,只要你细细观察,便能发现它每天都有新变化,供行人短暂休憩的小游园多了,植物多了,小区里的健身器材焕然一新;人行道上铺设了崭新的盲道。这点点滴滴,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用心与贴心。或许,我们与别的城市还有差距,但我相信,只要管理者用心、市民齐心,株洲园林城市的牌子会越来越响,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持续上升。”

——芦淞区退休职工黄秋兰

城的“绿色蝶变”

养护管理及

精细化巩固绿化成果

“三分建七分管,要巩固多年来的园林绿化成果,就要积极探索城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模式。

就株洲来说,在奖励机制方面,从201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以奖代补500万元用于绿化养护考评,我们还有一套相应的考核机制,精细到绿化带枯萎了几株植物。养护管理市场化正在全市逐步推行。总之,园林绿化成果与养护管理精细化水平都在稳步提升。”

——市园林绿化局绿化考评与管理科科长陈回华

处处公园“暖人心”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和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和现有公园的改造升级。2015年,全市小游园“百园建设”工程完工。“绿荫行动”开展以来,湘江风光带东岸综合治理、万丰湖、小湖塘社区游园、10个街旁小游园、石峰公园提质改造、烈士纪念园提质改造等6个项目已完工。雪峰岭公园、新苗公园、博古山公园、凤凰山公园、枫溪山体公园、凤栖湖等项目正在建设。比如,河东湘江风光带一带串珠,实现河东湘江沿线公园无缝对接,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三线贯通;在2015年“百园”建设的基础上,2016年又完成10个小游园建设;万丰湖项目总投资12亿多元,建设工期50个月,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全长约5千米,与湘江风光带、武广绿带一起构建环形的株洲大河西生态绿色走廊,为附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林荫道路“披彩妆”

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湖南省城镇道路绿化建设导则》等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并根据不同区域和位置进行植物配置,突出生态绿化,“一路一景,一街一品”骨架基本形成。两年计划建设林荫道路18条,其中新丰路、迎新路、航空大道,千亿大道、服饰大道等10条林荫道路已经完工。比如,云龙大道,拓展路面两侧林荫带10-20米,按照规范要求种植大量乔木,林荫效果明显;航空大道、千亿大道、服饰大道建设中,为营造更好的林荫效果,重新优化设计,追加绿化投资,为探索和规范林荫道路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

林荫小区“绘宜居”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等规范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和复查方式,积极探索庭院绿化动态、常态、科学化管理新模式,努力将庭院小区绿化与周边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共享,有力推动城市附属绿地协调发展。我市现有各类具有独立庭院的单位(小区)574家,截至2017年底,已有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306家,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为53.3%。

林荫停车场“增绿意”

坚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新建、改建停车场,要求坚持生态化原则,按照林荫停车场的标准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和隔离防护绿带,增加夏季庇荫面积;尽量运用耐踩踏草地、植草格、嵌草砖及其他透水透气材料铺装地面减少硬质铺装使用比例。两年已经完成14个林荫停车场建设,建成林荫停车位1109个。如,引导中国航发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社会资金实施林荫停车场建设,成为社会参与和“民生园林”的示范项目。

立体绿化“拓空间”

按照《湖南省屋顶绿化技术导则》要求,全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有效引导开发商投资建设屋顶绿化,倡导对符合条件的6层或18米以下城市新建建筑实施屋顶绿化工程,对现有普通、非种植屋面进行简单屋顶绿化,并积极推动墙体、屋面、阳台、桥柱、围栏等绿化,尽可能扩绿增绿。目前全市7个屋顶绿化项目已全部完成,包括银天国际、神农文化休闲街A地块、B地块、丽景滨江、时代·云龙城、东部美的城等,新增屋顶绿化面积15300㎡。

自然生态“展新颜”

我市重点开展城市水域清淤治理,恢复水域面积,并种植适量水生植物,构建自然湿地植物群落和生态岸线,恢复和改善城市水体功能和质;加强城市内自然山体保护和绿化;对开山采石取土造成裸露的山体及工业废弃地等实施生态修复。比如,枫溪港综合整治一期已完工,完成投资1.67亿元,为填补城市湿地公园空白奠定了基础,盘龙湖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创新推广“传理念”

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株洲市菊花艺术节、“爱绿护绿,万盆鲜花进万家”、“爱绿家庭”评选等活动。推出了“种绿护绿、有你有我”“文明游园、你我同行”“万盆鲜花进万家”“园林科普、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并联合株洲在线推出了“种绿护绿,我们在行动”线上宣传活动。2016年3月12日—3月18日,组织开展“绿荫行动,从我做起”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加植绿、护绿、爱绿,2017年3月6日—3月12日,又推出“绿荫行动,拥抱春天”义务植树活动。今年的植树周活动的主题又定为“实施生态修复、共建美丽株洲”,重点结合清水塘生态修复和湘江生态修复,号召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植树活动,助力清水塘城市公园建设及湘江保护与治理。

处处美景,

让我想在株洲定居

“我毕业当天就来了株洲,到现在三年了,城市中心区踏上的第一条路是天台路,当时被路旁茂密的植被震惊了,整条路就像森林中道路一样。到目前为止株洲城区我几乎跑遍了,对我们外地人来说,公园总是先要去看看的,我不知道原来的石峰公园、流芳公园是什么样子,但是三年来我是看着他们‘改头换面’的,感觉越来越好。走在这个城市,好像处处都是公园,处处都有绿色,完全改变了我原来对株洲工业城市的印象,在这里生活幸福感很强,现在准备买房定居株洲。”

——天元区某企业员工李子煊

泰山路

B

公共绿化。谭清云/摄

株洲市城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情况说明

2015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11.59

绿地率(%)

39.23

绿化覆盖率(%)

41.36

2016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12.58

绿地率(%)

39.79

绿化覆盖率(%)

41.9

2017年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12.82

绿地率(%)

39.99

绿化覆盖率(%)

42.32

人的“绿色幸福”

株洲市中心医院

种一棵树,许一个诺

1

对株洲上班族刘朵而言,义务植树,已经成为每年必开展的“家庭活动”。“无论刮风下雨,全家老少都必定争取全部上阵。”刘朵说。

在株洲,还有很多个人或家庭,跟刘朵家一样,已经将义务植树当成习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爱绿、崇绿、护绿的群体意识在株洲不断增强。

数据为证,2016年全民义务植树周期间,仅城区就植树1.7万棵;2017年为1.8万棵。

“全民义务植树周已经成了株洲的名片活动,每年植树时我发朋友圈都能获得一大波点赞。”刘朵说,“赞的不是我,是株洲。”

2017年3月12日,第39个义务植树节前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市委副市记、市长阳卫国在《株洲日报》发表题为《让城市生长在林中

让市民生活在景中》的联名文章,号召广大市民自觉植绿、爱绿、护绿,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呼吁社会携手共建绿色家园。这足够说明这座城市主政者对绿色的追求。

我们试着归纳经验:

政府引导在前,传播绿色文明有载体。机关干部带头植树,“出一身汗,栽一片林”;待建的公园、被采砂破坏的河滩被定为植树点,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变化;创建园林单位,让“逐绿”有了竞争感。

民众参与在后,植树内涵不断延伸。每个春天,市内助残机构联合公益团队,带领特殊群体种下“希望树”;自闭症孩子认养社区树苗,“星星的孩子”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还有步履蹒跚的老人,咿呀学语的孩子,都种下美丽的愿望。

“如果说,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那么,坚持绿色发展,就是株洲市的不懈追求。”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专访市城管局局长李晓彤: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深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株洲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晓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将极大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我市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实现走在“两个前列”创造条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城管系统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绿荫行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全力打造鸟语花香、绿荫盎然的幸福之都、绿色之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城市绿荫行动”将对株洲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李晓彤:实施城市绿荫行动是我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株洲园林绿化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城市绿荫行动能够为城市绿地系统提供更大的绿量、更好的质量、更优的布局,让城市绿色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

经过三年奋斗,力争到2018年底:城市公园数量大幅增加,城市公园将增加10个;绿化“三大指标”大幅提升,预计公园绿地面积增加388万㎡,人均公园绿地由12.82㎡增至14.96㎡、增加2.14㎡,绿化覆盖率由42.32%增加至43.04%,增加0.74%,绿地率提前实现2020年的奋斗目标;城市景观效果大幅改善,相继建成万丰湖、河东湘江风光带等一批园林精品。

我们相信三五年后,株洲将形成“一江串城、十港汇轴、三片相拥、绿网纵横、绿核点缀”的基本结构,构建“七绿带、两绿圈、多绿道、多绿岛”的主体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基本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目标,将呈现一幅“让城市生长在林中、让市民生活在景中”的美好画卷。

记者:下一阶段株洲园林绿化建设主要任务及目标是什么?

李晓彤:可以简要的归纳为大力实施“1234”战略。

一个目标,即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提质升级,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两个加强,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三个推进,即推进园林立法建设,推进绿色人文发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四个着力,即着力增加公园绿地、着力提升景观品质、着力打造文化园林、着力推动公园体制改革。

河东风光带,“带”来获得感

2

石峰区税务局

9月15日晚,一个普通的周六晚上,初秋的天气很是舒爽,河东风光带热闹极了。

如织的人流中,63岁的退休工人刘春红并不显眼,但关于脚下这条风光带,她却有很多话想说。

2006年,想着“与江为邻”,刘春红搬进芦淞区四季花园小区。只要不下雨,老人就沿江转悠,不过,看到一江之隔的河西风光带是那么迷人,河东这边却杂草丛生、泥沙遍地,心中不免有点失望。

老人也想不到,河东风光带说建就建了。她爱花花草草,家里也弄了不少盆栽,相比河东风光带的“八景”,她更爱那些植物。

“还记得开园那天,我起得特别早,拉着家人去赏花,西府海棠,日本早樱,挨个介绍。”刘春红说。

其实,老人并不知道,这里花草多得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河东风光带大型乔木主要有香樟、黄山栾树、旱柳、池杉、乌桕等,其中池杉最多,是主要乔木。灌木则有洒金桃叶珊瑚、红叶石楠、金边大叶黄杨、红叶石楠、银姬小蜡、红花继木、八角金盘等。

花卉方面则有广玉兰、金桂、紫薇、南天竹、毛白杜鹃、金森女贞、迎春、八仙花、玉簪、宿根美女樱等,亲水性植物有芦苇、花叶芦竹、白穗狼尾草、紫穗狼尾草等,还有金娃娃萱草、天蓝鼠尾草、千屈菜、黄馨、麦冬、丛生福禄考、荆芥、葱兰、美丽月见草、旱伞草、狗牙根、百慕大复播黑麦草等。

同样是聊河东风光带的绿化,市民王百祥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上面这些花花草草,而是那些古树。“

“河东风光带要建成了,和株洲市一起成长的古树完好无损,这样的设计很有意义!”前年,王百祥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神农公园后门沿江路上的照片,引起“圈友”们纷纷点赞。

古树老树原地保护,是湘江河东风光带的建设原则。河东风光带全长10.4公里,沿线共有近500棵古树、老树,品种基本为樟树、玉兰树、柳树、杉树。这些树有些树龄很长,有些还是我市建市以来种下的第一批景观绿化树木,它们见证了株洲发展,历史意义比较大,需要进行保护。

“移栽施工难度不小,也无法保证成活,所以采取原地保护。”一位曾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说,建设施工人员说,他们对沿线的大树进行了一次普查登记,并多次与园林绿化部门协商,确定保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10多次方案细化,克服了地下管网重建等施工难度,最终在不影响交通通行的情况下,保护古树老树。

“再也不羡慕河西有风光带了。”王百祥说,“风景绿化是城市的脸面,显然这两年株洲越来越有’脸面’,我们居住也越来越幸福。”

七园一带分布图

育才路墙体绿化

二、专访市园林局局长晏东方:要创建有株洲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公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3

记者:目前株洲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如何?

晏东方:近年来,我市通过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设,城区绿量大幅提升,绿化水平逐渐提高,精品景观不断涌现,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自2007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来,株洲顺利通过住建部两次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9.99%、42.32%、12.82平方米。我市通过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获得飞速发展,2015—2017年新增公园绿地385公顷,相当新建12个神农公园,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增长明显,处于全省前列。

记者: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

晏东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对一个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综合评价,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在规划、建设、绿化、管理上的最高奖项。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对标学习,谋划发展,分步实施。

简要来说,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各项标准,在已有的园林绿化成果基础上进行评估,找到建设、管理、维护上的差距与短板,摸清家底,比如植物园的缺失、数字园林尚未建立、文化园林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第二步,拿方案,列举措。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在对标的基础上,制定全面详细的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库,细化任务与目标。

第三步,重行动,抓落实。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全力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创建目标和任务逐步落实到位。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新的起点,有动力,也有压力。我们将通过创建工作打造具有株洲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持续稳定向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和生态需求。

“周末找个地方转转?”

“去万丰湖看看。”

这样的对话,如今经常出现在河西居民的生活场景中。

万丰湖公园正式开园后,河西甚至整个株洲,又迎来一处地标。开园3年多,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个集休闲观光、娱乐等为一体的山水自然景观公园,已经成为诸多市民的假日首选。

很多市民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两年,株洲公园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仅2017年,就有万丰湖、河东湘江风光带对外开放,雪峰岭公园、新苗公园、凤凰山公园等相继启动建设。预计到2018年底,株洲将再增加10个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这类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塑城市“面子”,而以小游园为代表的中小项目,则注重城市“里子”。

芦淞大桥东桥头的白石园,北邻白石港,增加了廊亭、游路及出入口,可亲水可赏景,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好去处;天元区老年公寓小游园,栽种了多种绿化植被,配置了健身娱乐设施,成为老人们的最爱……

城区小游园是我市绿荫行动计划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2015年城区“百园建设”已先期新建和改造了近百个小游园。2016年石峰区怡馨花园、田心高科园、株冶大坡,荷塘区铁四院、德政路与桂花路交叉口、文化路街头等10个小游园新建或改造后对外开放。

这些小游园因地制宜,除种植乔木灌木外,还精心配置了花草,四季长绿,景观高低错落,形成自然之趣。更为重要的,也是最显人文关怀的是,上述小游园辐射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点:老年人居多。

“原本凹凸不平的水泥地成了一座被绿色植物环绕的游园,里面还设置有凉亭、摇椅、桌子和健身器材等,满意得很。”天元区小湖塘社区居民赵嗲嗲说。

关怀入微才能更显宜居。事实上,就在小湖塘社区,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小游园道路上还设置有扶手。

这种供城市行人作短暂游憩的场地,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绿色“获得感”。

龙泉污水处理厂屋顶绿化。谭清云/摄

石峰山。谭清云/摄

2018-09-18

00:00:00:0核心提示A145702302C/enpproperty-->2018-09-18

00:00:00:0核心提示A14570230c1457023.html2C/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