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带走》,这名字乍一听像是爱情片,“哥哥妹妹”的称呼很青春,也带着一点暧昧。实际看下来,影片中的“哥”是亲哥,这是一部讲兄妹之情的电影,让人意外又感动。
兄妹这种人物关系在国产影视剧中并不少见,但主要围绕兄妹、家庭展开故事的,却并不常见,一下子想得起来的,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我的兄弟姐妹》了,不过,这一部的主题是寻找,而不是相处。倒是很多年前,孙悦有首歌名叫《兄妹》,“天天吵架,渐渐长大,多少大坑一起爬过呀”“愿不愿意还生在一个家里,下辈子还是这样吧”,与《快把我哥带走》神似。
“快把我哥带走”是女主角时秒的生日愿望。在她眼中,哥哥时分是个讨厌鬼,父母关系不好,时分有很大责任。时分调皮捣蛋,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游戏和坑妹妹,比如调慢妹妹的闹钟害她险些上学迟到,抢妹妹的吃的,骗妹妹的零花钱,不给妹妹买生日礼物,还在妹妹生日当天骑着辆拉风的摩托车来炫耀。时秒忍无可忍,于是许下“快把我哥带走”的愿望。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时秒的愿望竟成了现实,时分一夜之间成了时秒的闺蜜妙妙的哥哥,兄妹关系转移了,时秒成了独生女。电影的这一处理很高明,成为独生女的时秒通过神奇的“换位”而成了兄妹关系的旁观者,通过旁观者的观察,用一个个事件、行动(而不是主人公干巴巴地陈述)等属于电影的方式,逐步揭示时分顽劣背后的真相。
正如钱钟书那本散文集的名字《站在人生边上》,站在边上总是比身在此山中看得更全面、更客观也更真切。时秒通过时分与妙妙的关系和故事,看到了她不曾想到的真相。原来,哥哥时分看似顽劣,其实一直在默默守候、保护着妹妹,他的种种恶作剧不过是为了逗妹妹开心,不想妹妹目睹父母吵架,那辆拉风的摩托车,正是他打算送给妹妹的生日礼物,“哥将来送你一个更大的车”,这是时分儿时许给妹妹的承诺。随着时分真实动机与形象的逐步揭示、清晰,时秒对哥哥的感情也逐渐深化、升华,依赖、后悔、惭愧、想念,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丰富的层次。
剧情的反转与真相的揭示既合乎情理,又极具戏剧性,所使用的手段也高度电影化。与故事走向转变相伴随、相支撑的,是巧妙的人物刻画。
时分看起来调皮捣蛋、玩世不恭,其实善良懂事,背负着家庭不睦的沉重,却把阳光的一面留给了妹妹,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一个乐观阳光的人在即将与妹妹分离时,忍不住流泪,这泪水就有千斤之重了。《快把我哥带走》并非探讨深刻人性的电影,但时分所体现的人物刻画上的深度和丰富是令人赞叹的。
我不知道扮演时分、时秒兄妹的彭昱畅、张子枫花了多长时间培养感情、默契,他们的银幕表现让我惊喜。兄妹关系亲昵而纯洁,掺杂着亲情、友情和从小一起长大的熟悉和默契,这种感觉很难演,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划向假、嗲甚至暧昧、庸俗。而彭昱畅、张子枫的拿捏恰到好处,不造作也不过火,许多个瞬间,你会觉得他们并非在表演,他们就是一对亲兄妹。
张子枫自一出道,就显出比同龄演员成熟沉稳,而彭昱畅的松弛、生活化则是他的杀手锏。这两位演员年纪轻轻,便已经显出几分游刃有余的味道来。
《快把我哥带走》对兄妹之情的展现让人动容,它所表现的家庭状态则引人深思。不和睦的家庭在中国随处可见,父母吵架或冷战,甚或拳脚相向,成年家庭成员自然有更多的从容与力量去面对压抑的气氛或分手的结局,可对孩子来说,接受起来就没那么容易。而影片中一双父母的表现,在中国的现实中也颇具代表性,即并不太考虑孩子的感受,好像孩子离开了襁褓,就不再需要他们的照料了,反而需要包容他们的自私和任性。
当然,不能奢望所有结合都正确,所有家庭都幸福。只不过,当爱消失,家庭走向解体,或许可以选择做得比影片中这对父母好一点。毕竟,不是谁都有一个时分这样的哥哥。
我们期待世上多一些时分这样的哥哥,更期待有更多人能用成熟、理性的方式对待人、表达爱。
2018-08-31
00:00:00:01443932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1808/31/c1443932.html2《快把我哥带走》,难得一见的题材/enpproperty-->2018-08-31
00:00:00:014439320c1443932.html2《快把我哥带走》,难得一见的题材/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