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放下“砍树刀”端起“绿饭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核心阅读

9月16日清晨,一阵清脆的鸟叫声唤起罗秉乾,他做饭、洗衣、喂鸡,招呼好卧病的妻子周香妹,而后带着镰刀水壶和干粮进山巡视。

2016年11月,罗秉乾被聘为炎陵县垄溪乡龙溪村生态护林员,村里4个村民小组9451亩山林,防火防盗防病虫害都归他管。“眼下是森林防火紧要期,进山的通道要清理,重点部位要查看,才能有备无患。”罗秉乾说。

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是我市“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要内容。3年多来,我市通过生态效益直补、生态产业奖补、生态企业委托帮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998户19158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放下“砍树刀”,端起“绿饭碗”,贫困户多了工资性收入、生态产业经营性收入和生态补偿转移性收入,生活向着美好前进。

山上有绿,袋中有钱

株洲是典型的丘陵地带,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贫困村、贫困户,基本都“困”在绿色的山里。

市林业局局长陈诚描述:“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共生,让农民吃上‘生态饭’。”

什么叫“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怎样才算吃“生态饭”?

比如说,你家有本林权证,里面划定了林地面积、主要树种、林地性质等,如果属于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就可以按照政策享受补助,这笔钱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户,贫困户的补助标准两项分别提高40%、25%。

据统计,去年我市实有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22.9504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各县市区共计发放

6892.09万元。

株洲县古岳峰镇向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春菊,就鼓起了“绿色钱袋”。

李春菊家有8亩油茶林,因为茶树树龄老化,平时疏于管理,油茶林被疯长的茅草吞噬。2017年,株洲县油茶低改项目推进,古岳峰镇被纳入项目试点,老百姓改造油茶林,每亩可享受补助300元。

李春菊把地表重新翻新了一遍,茶树都冒出来了,路也好走,油茶果挂满枝头。去年年底采果,5天足足摘了16箩筐,卖出5000多元,光补助就有2400元。

油茶是我市最常见的山林经济作物。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发展油茶产业是关键一招。近几年,我市每年安排5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和油茶产业提质。

贫困户油茶垦复1亩,可得300元;改造笋竹林1亩,可得200元;森林抚育1亩,可得150元;如果参与珍稀树种林苗培育、花卉苗木培育,每亩有奖补资金300元,新造林1亩以上就按照每亩400元补助。这些钱,实打实进入贫困户口袋。

前不久,株洲县龙门镇的贫困户蓝怡德,抚育楠竹林和油茶林均在20亩左右,经林业部门考核验收,被纳入低改项目享受补助,林业部门还鼓励他发展林下养殖,出资帮其购买鸡苗和围挡,实现生态脱贫。

山上有绿,袋中有钱,生态扶贫这笔账很是划算。

激活产业,铸起“金山”

在茶陵县云阳山脚下的旺水沟,有一处300亩的荒地,如今长满鲜花。这里叫做“茶香花海”,贫困户忙着栽花种草,游客时不时拍照留影。

打造“茶香花海”的是茶陵县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根据规划,这里将发展茶油、茶叶、茶花“三茶”特色产业,打造种植数百种珍贵茶花品种的山茶花主题公园,将改造或新种油茶示范基地5500亩。

不只是在云阳山脚下,该公司自承担委托帮扶以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建立优质油茶林3200亩,安排贫困户就业2390人,带动人均增收1225元。

在虎踞镇高水村的山头,农户们挥舞长长的镰刀,砍掉斜坡上的杂草,新栽种的油茶树,很快“占山为王”。看到茶树边有一簇茅草,建档立卡贫困户谭三姑竟能连根拔起,拍拍泥、踩踩土浑身是劲。

“一年收入有3万元呢。”谭三姑告诉记者,他的丈夫几年前建房时不慎摔伤,医药费花掉40多万元,全家因此致贫。后来,她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又在基地就业,生活慢慢好转,现在开始存钱装修新房。

据了解,该公司主动接受7950人的“委托帮扶”任务,每年给每位贫困农户不少于1000元的利润分红,连续三年无论公司盈亏都得支付;油茶产出后,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按25%、70%、5%的比例进行分成,一年给贫困户分红500多万元。

“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双亲,是靠好心人接济长大的,自己做出成绩后也要回报他人。”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乐文说,公司还拿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给农户作为生产成本,确保帮扶对象稳定受益。

林业企业,覆盖面广、带动性强。我市安排涉林公司以及造林大户吸纳建档立卡特困家庭劳动力,从事生产、抚育等劳动,并按一定标准付给其报酬。

去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上,万樟园林集团被评为全国先进,这是我省唯一一家涉林企业获此殊荣。

这几年,该公司负责人刘祖治扎根茶陵县严塘镇,领着村民在10万亩荒山种珍贵树种和名贵花卉,与周边9个村628户2134人签订了帮扶协议,连续十年每年给每个贫困人口发放不少于1000元的帮扶资金。

贫困户周汉伟年轻时当兵因公负伤,腿脚落下残疾,结婚后生了5个孩子只活下来一个,早几年他还得了癌症。后来,他把自己种不了的林地和土地全部租给了刘祖治,每年有了3000元土地租赁收入,夫妻二人又在园区务工,一年可得6万元左右劳务收入。

激活产业,铸起“金山”,林业产业发展惠及贫困户。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罗秉乾如今很享受护林员这份职业:每天奔走在青山绿水间,渴了捧一口山泉水,饿了摘几个野果。登上了山的高处,一层层美景扑面而来,每天身心愉悦。

罗秉乾今年52岁,个头不高,妻子周香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女儿上大学上高中的,家里因病因学致贫困。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罗秉乾一家吃上了低保,后来申请成为一名护林员。

实际上护林员工作并不轻松,需要按时张贴护林防火通告、标语,做好重点人员(智障人员等)登记工作,每个月要保证不少于10天的巡护,树木生病了要进行初步诊断,甚至遇到盗伐滥伐案件时,还要斗智斗勇。

“每年一万元的工资,对农民来说其实不是小数目。”罗秉乾说,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照顾家人,等到一双女儿毕业后,日子肯定会好很多。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这样的例子如今并不少见。2016年,国家林业局制定了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领取工资。

我市以行政村为单位,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41人担任生态护林员,按照1万元/年人标准发放劳务费。部分县市还统筹生态护林员专项配套保障经费,用于护林员培训、保障和奖励等开支。

茶陵县马江镇月岭村的护林员费牛仔干劲十足,碰到谁在房前屋后乱砍伐树木,他会上前制止。他还自掏腰包购置扩音机,请乡镇林管站的同志帮忙录制生态护林、森林防火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天穿梭在1000多亩的山林滚动播放。

今年夏天,一农户烧稻草引起失火,费牛仔冲在最前头,一边通过扩音器召集附近的村民赶来灭火,一边打电话向村、镇值班室报告。由于处置及时,一场山火被控制在萌芽状态。

给费牛仔算算账,一年护林收入1万元,加上村委会安排他管理卫生工资3000元,去年已经如期脱贫,费牛仔如今腰板挺得直,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在村里有威望。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真金白银,生态扶贫让更多人的美好生活照进现实。

2018-09-20

00:00:00:0生态扶贫惠及近两万贫困户145712002放下“砍树刀”

端起“绿饭碗”/enpproperty-->2018-09-20

00:00:00:0生态扶贫惠及近两万贫困户14571200c1457120.html2放下“砍树刀”

端起“绿饭碗”/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