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勇
通讯员/刘艳芳
供图/株洲市人民医院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可为苍生大医。”这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对“大医”的界定,成为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典范。
在株洲市人民医院,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有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有让“绝症”屈服的迎难而上,也有巾帼英雄的芳华绽放……他们是医生当中的佼佼者,与其对话,探寻他们身上的苦与乐,我们从中找到了医者仁心的现实注脚。
深入“六大中心”建设,护佑一方安康
——株洲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康华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也必将激励医务工作者担当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发扬大爱无疆的精神。
医生是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我院的医师队伍中,有老当益壮,年过半百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老专家;有年富力强、勇挑重担的中青年医学才俊;更有雏燕展翅、崭露头角的杏林春苗……他们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医院,把大爱和健康献给了患者,谱写了医者仁心的感人乐章。
近年来,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和锐意进取,医院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产科黄莉在株洲市独家开展水中分娩,推进温柔分娩理念;放射科吴体健协助产科完成首例术前球囊阻断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骨科王弘为2岁孩童开展断指再植高难度手术;神经外科罗云突破发展,完成小儿、高龄老人复杂开颅手术;脊柱外科胡卫辰“三维五步”疗法、椎间孔镜治疗腰腿疼痛患者,引领疼痛治疗前沿理念;新生儿科范燕舟成功抢救先天膈疝、皮—罗综合征等危重患儿;泌尿外科杜新建开展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
全体医务工作者推动医院工作稳步向前,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围产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康护中心”突显实力;完善老年病专业建设、探索进行仁康护养院运行,打造湖南省老年病医养结合示范点;与21个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协议,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疗,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医院大门面向新华西路完美转向,停车场道路修整铺平,还有正在进行的食堂改建,老年花园修建,将为患者营造更好的就医体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将继续保持“敬佑生命”的本心,牢记“精医、厚德、博学、超越”之院训,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爱心帮助病患,不忘初心,坚定履职、护佑安康,为促进地区卫生事业和医院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龙达志:无怨无悔30年
※人物名片※
龙达志,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8年9月入职株洲市人民医院,多次获医院“十佳医师”荣誉。
※人物故事※
任劳任怨的品行、精益求精的医术,让接触过龙达志的患者及家属无不对他肃然起敬。从1988年至今奋战在株洲市人民医院。30年时间的沉淀,让他成为医院名符其实的“中流砥柱”,书写了医者大爱无边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诚风范。
1995年,龙达志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成为株洲市人民医院最早一批神经内科领域的专家,同时通过引进肌电图、动态脑电图等高端设备,极大提高了该院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特别是在神经肌肉和癫痫疾病领域全市领先。
2009年起,龙达志担任株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积极引进和培养血管介入人才成为龙达志一直坚持的工作,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急诊溶栓取栓、神经内科介入手术、支架植入手术已成为常规的诊疗技术。株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也成为株洲市脑卒中中心、湘雅神经内科联盟医院。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最真实的。在株洲市人民医院,龙达志一年要看6000余人次门诊,治疗1600余名住院病人,足见其繁忙程度。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加班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看到病人病情稳定,我才放得下心。”龙达志说。
※从医感悟※
既然选择从医就需要耐得住清苦,静得下心,没有好高骛远的目标,不断学习,功到自然成。对我来说,整个团队治疗水平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和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易亚辉:每天与死神赛跑
※人物名片※
易亚辉,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09年9月入职株洲市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专业医师,2012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重症医学专业,并取得重症医学科专科资质资格证。
※人物故事※
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对普通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对于易亚辉来说,在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岗位必须分秒必争,因为他们是在与死神赛跑。
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号称“零距离亲吻死神的勇士。在一次次面对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病人,看到他们渴望求生的眼神和痛苦绝望的表情,易亚辉深深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鲜活生命的脆弱和为人尊严的可贵。
“在重症医学科,病人病情瞬息万变,生命随时可能消逝,将濒临死亡的生命延续下去,是我们的信念。”易亚辉说。有一次凌晨3点多,一名患者喝药酒导致乌头碱中毒送到重症医学科抢救,医生紧急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除颤等抢救措施已超过1个多小时仍不见好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百努力。”易亚辉与同事一起,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不同于普通病房,重症医学科多数病人处于意识障碍或镇静状态,而家属又不能全天候床旁陪护。正是易亚辉他们的认真执着、耐心细致的坚守和慎独,才度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临危时刻,赢得一张张喜极而泣的笑脸。
※从医感悟※
不轻言放弃,只因对生命的敬畏;不计算得失,无愧当初医者誓言。既然选择ICU,见惯生死,更要求我对生命心存敬畏,工作中对危重症患者不抛弃、不放弃。同时需要我不断学习,提升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
岳小东:搏在生死边缘
※人物名片※
岳小东,心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株洲市心血管委员会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3年,冠心病介入手术8年,长期承担长沙医学院冠心病临床教学工作。
※人物故事※
在行医的征途上,岳小东以一颗博爱之心善待每一位患者,全天24小时开机,时刻准备着奔赴手术台。岳小东数不清曾度过了多少个在医院忙碌的深夜、抢救了多少位危重病人,他只知道患者病情就是命令。
一天深夜,医院来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时,岳小东刚刚上床休息,但他马上放下电话,披上外套赶赴医院。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迅速制定了抢救方案。经过一夜无眠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患者转危为安。
这样突发情况不胜枚举。“最长的一次手术做了10个小时,患者血管全堵塞需要开通。”岳小东说,不同于其他外科手续,暴露在X线下高强度的心脏介入手术对于医生来说带来很大的风险,治疗团队需要穿着重达30余斤的防护服,即使这样一台手术接受的辐射量也超过普通人的一生。
在多年的临床医学工作中,岳小东多次与国内著名冠心病介入教授同台手术,每年参加全国心脏病大会及学术交流会,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医学专业论文两篇。但在工作之余,岳小东对家人有着太多的愧疚。“结婚时婚假都没有休,经常晚上就住到医院。”岳小东笑着说,医者仁心的他已经习以为常。
※从医感悟※
介入手术对医生身体健康的损害很大,可以说是用“以命换命”,但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必须一往无前,毫不退缩。也希望患者家属对医生有更多的理解,医患关系更加的和谐。
凌娟:“铅衣玫瑰”绽芳华
※人物名片※
凌娟,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5年毕业后工作于株洲市人民医院,经三年内科轮转后,2008年定科于心血管科,至今在心血管内科工作已十年。
※人物故事※
身披铅衣,在X光下冷静地快捷高效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打开绿色通道,凌娟和她的团队被称为“铅衣玫瑰”。而凌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现实意义。
“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舞台,我想即便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同样可以闪闪发光。”作为临床医生,凌娟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和进步。
2008年凌娟攻读湘雅医院在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随后两次于湘雅医院导管室进修心脏介入,获得心内电生理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植入介入手术资质。“暴露在X线下高强度高难度心脏手术,当时国内鲜有女性学习。”凌娟说,出于对心血管内科的热爱,以及身体里流淌着湖南人“不怕苦、霸得蛮”的精神让她一路前行。
在医院工作过程中,因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凌娟多次荣获优秀医生,优秀教师称号。今年通过湖南省卫计委专业英语选拨,9月将赴德国进修学习三个月。
※从医感悟※
个人的成绩与荣耀来源于长期的自我严格要求,离不开科室、医院的大力培养和支持。临床工作是一个团队,随诊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累积,需要学会做到良好协作,掌握并控制局面。多年来我深刻感受到医疗工作责任重大,临床工作不允许任何差错,不断的学习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周涛:在“绝症”中
创造生命奇迹
※人物名片※
周涛,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8年毕业后即入职株洲市人民医院,2008年在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进修,此后用妙术仁心与病魔斗争,挽救并延续了无数肾病患者的生命。
※人物故事※
肾乃生命之本。如果没有肾脏的排毒功能,身体就会被毒素吞噬。在株洲市人民医院,周涛和他的同事无怨无悔,耕耘不息,一度被称为绝症的尿毒症,在他们的努力下,屡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尿毒症是指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理、生化代谢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人一旦患上尿毒症,要维持生命,就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建立血管通路,而建立血管通路通常要做动静脉内瘘。”周涛说,动静脉内瘘虽然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却也是最需要精细化操作的。
80多岁的老人李女士是一位来自荷塘区的尿毒症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血管纤细,多次造瘘均血流不止,在株洲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如今老人每周2-3次按时来医院透析,病情一直很稳定。
在株洲市人民医院,对于少数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条件差不适合做动静脉内瘘,医生通过置入“长期留置导管”来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尿毒症过去被称为绝症,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成熟,医疗材料质量的提升,加上国家医保政策好,报销比例高,大部分的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数年以上,有的甚至可以延长20年。”周涛说,他们的使命就是让尿毒症从绝症变成可长期生存了。
※从医感悟※
尿毒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只有真正把病人当作亲人,与病人同等心态,同等视角的沟通交流,病人就容易接受,就会对医生充分信任。在这种“温柔敦厚”的氛围里进行治疗,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罗云:打通患者
“大脑”生命线
※人物名片※
罗云,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9年起专攻神经外科,2016年全面负责该专业。在医院工作24年,带头开展了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小儿脑外科手术、脑血管病及脑肿瘤外科手术治疗,负责全院神经外科病患的救治管理、手术、会诊及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
※人物故事※
神经外科是一个繁忙与紧张、沉重与繁琐交织的科室。做为神经外科的“掌门人”,罗云见惯了那种一念即成、一念易碎的生死离别场面。患者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他的努力下,更多的生命保留于人间。
“神经外科是医学最为精细和复杂的学科之一,也是一个汇集最多急危重、疑难杂症病人的学科。”罗云说,经常有颅脑外伤患者及脑血管病突发脑出血等危重病人需要紧急手术和处理。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就如同消防员一般,时刻准备为病人的健康而战斗。
在罗云看来,患者的生命最宝贵,但生存质量、身心健康也不容忽视,具体每个需要手术的患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作最合适的手术方式选择。今年7月,一名高一学生发生车祸导致颅内出血,家属携片到各大医院求询后得到的答复均是毫不犹豫需要开颅手术,考虑到开颅手术肯定会让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额头上留下疤痕,对其以后的生活造成困扰,所以患者及家属比较纠结。罗云通过反复研究后,最终选择“微创”的手术方式顺利地清除了血肿,同时又不留“痕迹”,患者康复良好后又恢复了往日的阳光自信,家属也万分感谢。
医者父母心。工作中罗云坚持不懈的给患者家属做思想工作,劝说家属有一线希望哪怕再多凶险都要尝试,作为医生的他所承受的压力丝毫不比患者家属少。
由于神经外科全年无休,越是节假日,紧急就诊患者越多,罗云对家庭有太多的亏欠。“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晚上睡醒看不到我,哭得很伤心,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我的工作,我热爱这份职业。”说到工作,罗云滔滔不绝,但涉及家庭与生活,罗云一语带过。
※从医感悟※
连续手术是每一个外科医生的常态,但选择从医就要无惧挑战。具体在脑外科患者治疗中,我们会给家属最优化合理的建议,选择给患者最小创伤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花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康复效果。
2018-08-17
00:00:00:0——株洲市人民医院医生工作生活背后的故事144221602他们的医者仁心,感动你我/enpproperty-->2018-08-17
00:00:00:0——株洲市人民医院医生工作生活背后的故事14422160c1442216.html2他们的医者仁心,感动你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