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马文章
打开手机APP,勾选好要吃的美食,坐等外卖送上门,是时下流行的就餐形式。当全国外卖点单总额超过2000亿元,单日点餐数量达到1800万,3亿多人使用外卖平台之时,外卖平台的食品安全被推及更高标准和关注度。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生效。《办法》要求外卖平台确保入网商家具有实体经营门店,落实配送和维权责任,实现线上线下同质,同时对外卖送餐员的送餐容器和个人卫生提出明确要求。
“商家要开店,上门审核是第一步,伪造证件或冒用他人店铺资质和店内环境照片将严惩。”美团外卖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家线上提交的内容审核通过后,会有市场经理到店审核上传照片,与商家签订纸质合同。
也有第三方平台率先设立“首席食品安全官”职位,卫生条件能否达标先得过他的“法眼”。同时,在商户审核方面,建设“入网经营商户电子档案系统”,与当地食药监部门数据共享对接,实现商户信息“登记”与“验真”的一步完成。
一直以来,外卖餐饮场所和外卖盒包装卫生是关注热点,此次,新政则“紧盯”外卖小哥自身卫生。
记者在美团外卖官网声明看到,针对送餐员,美团外卖配送骑手和商家自配送人员应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上岗时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清洁,规定骑手不能进入商户后厨,不能直接接触餐品。
防卫生污染,重点在于配送食品容器的密封,已有部分外卖平台正在探索新举措。“新版餐箱和清洁消毒操作规范等已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区使用,下一步将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配送箱半年更换一次,且送餐过程中规定骑手不开餐箱。”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饿了么对配送箱的使用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做到配送箱专用,每日清洁、消毒等。
新规:实体店且持证+“线上线下”一致
近年来,网络餐饮可谓井喷,特别是外卖服务,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平台早已成为“吃货”一族手机必备APP。
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至2017年,餐饮O2O市场在线用户规模快速增加,2017年在线用户规模超3亿人。然而,网络餐饮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无证餐馆“开张”、“三无”餐饮热卖、外卖盒“五花八门”等问题令人担忧。
为此,国家食药监总局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办法》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同时,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应当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
对于“最后一公里”的外卖送餐员,《办法》也明确要求,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要制定送餐服务管理规范,加强送餐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保障送餐人员个人卫生。同时,要关心外卖小哥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国家出台新政,监管部门约谈外卖平台公司负责人,新年伊始,对外卖行业改革发展‘动作’不小。”从事餐饮行业20余年的王飞表示,自己也有涉足外卖点餐服务,抓好食品卫生将成为最为重要的事来做。
行动:建立“双抽查”制度,
把失信者放在“阳光”下晒晒
一名外卖小哥用专业送货箱提取点餐客人外卖。
马文章
摄
调查:门店卫生情况堪忧,有人提供“无店代办”业务
记者手记
网络订餐要便利更要安全
网络餐饮异军突起,给吃货一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是,餐饮事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如果不对其予以严格监管,必将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网络餐饮服务业外卖黑作坊屡见不鲜,虽然有监管难度大的客观因素,但最关键的症结还在于第三方平台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实中,有些第三方平台,只求挣得盆满钵满,完全忽视“入网”的审查把关,甚至还揣着明白装糊涂,明里暗里对一些不法行为予以默许。
如果寄希望第三方平台通过自律担起责任,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杯水车薪。唯有出台一套全面完整的法律加上铁面无私的执法,才能倒逼其兢兢业业地履行责任,进而真正抓住根治网络餐饮业黑作坊的“牛鼻子”。
国家食药监督总局适时出台《办法》,看得出整治网络餐饮外卖行业乱象的态度。这既是为行业立规矩、划红线,也是为消费者的“舌尖安全”筑牢防火墙。
“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执行。”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应声而落,需要打破既定秩序,直面接踵而来的挑战。除了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需要在执行层面认真做好相关措施的协调和对接,疏堵结合,以确保其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如此,那些外卖黑作坊,才不会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而死灰复燃。
“食材不新鲜、‘挂羊头卖狗肉’、缺斤少两……”这是不少食客放弃外卖送餐的理由。
外卖的火爆促使行业快速洗牌。如雨后春笋般的“无证”小作坊,看准商机纷纷转投线上。它们摊位点多面广,食品卫生安全却难以得到保障,往往是“打一枪换一地”,面对监管部门执法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新规生效,贵在落实。2017年,市食药监局开展了网络食品安全“清网行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食药监局实地检查入网食品经营者776家,其中,取缔无证经营14家,立案2
起。实现了网络食品经营主体核查率100%
、无证经营查处取缔率100%、网络平台信息公示率达90%的工作目标。
“确保网络餐饮经营‘线上线下一致’是长期的功课,既要保持日常抽查工作的高强度和全覆盖,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措施。”市食药监局餐饮科科长王德喜表示。
“把那些失信单位揪出来,放在阳光里,好好晒晒身上的‘虱子’。”王德喜告诉记者,执法部门除了重点检查证照、健康证、原料进货查验、加工制作、贮存运输、食品添加剂管理等关键环节。还将不定时抽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其网络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信誉度等级评定,纳入其信用等级综合评定,接受公众监督。
“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巡查,尤其是“两证”资质检查。
一幅幅让人馋涎欲滴的图片出现在眼前,下单后,美食很快送到您面前。可您知道给您做饭的店家是什么样的吗?记者暗访中发现,我市一些生意不错的餐饮黑作坊“隐身”在外卖平台。
1月12日,记者来到荷塘区文化路书湘里,在工业大学河东校区街道外有不少小炒店,中午用餐高峰期,厨房内一派繁忙,一份份包装好的外卖盒,正等待外卖小哥前来取货。
它们的后厨卫生能不能放心?记者以上厕所为由,来到一家名为“刘记粥铺”的后厨,只见地板上污水横流,灶台还堆着一些剩菜佐料,摆放餐具的柜子没有任何消毒措施,且堆放有不少杂物,而盛食物的碗沾有不少灰尘。
卫生条件堪忧的不止一处,在另一家湘菜馆门前,堆放着乱七八糟的垃圾、杂物,以及食品原料、酸菜鱼料、食品添加剂等。排风扇的墙面上沾满了黑乎乎的油污。
记者走进光线昏暗的屋内看到,餐厨垃圾桶的剩菜剩饭就敞开放在杂乱的大堂内,未做任何处理。在脏乱的环境中,记者并未看到有悬挂的“两证”。一位中年女性警惕地问“有什么事情”,并且阻止记者继续往后面的厨房走。
外卖生意火爆,开一家网络餐饮店铺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严格的资质认证和备案。可记者调查发现,有不法中介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提供“外卖无店代办”等业务。
记者在QQ查找中输入“代办外卖”“外卖入驻”等关键词,会立即出现一些提供外卖入驻、外卖办理平台服务的QQ群。其中,某个500人规模群的简介,就标有“外卖行业交流群,群主代办各类事项,价格公道”的宣传语。
记者随机添加了4个群,均有严格的验证关卡,截至到发稿时,均未获得验证通过。
通过浏览多家媒体调查曝光的事件发现,这些从事“外卖代办业务”的组织声称,无需营业执照、餐饮许可证,只需提供店铺名称、店铺位置、个人身份证等信息及店铺类型,花费千元左右就可轻松入驻平台。
有外卖代办者保证称:代办的网上店铺安全没问题,即使有平台人员进行线下实体考察,也会有专门人员教一些对策进行搪塞,躲过审核。
2018-01-24
00:00:00:0回应:专人上门审核,配送箱及时消毒网络餐饮新规正式生效,要求入网商家要有实体店且持证、规范外卖小哥卫生14206950c1420695.html2外卖送到手
安全需到家/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