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联系电话:22527655
主编/尹二荣
美编/黄
娇
校对/戴可
花椒致富
鹅向天“歌”
花椒本是一种香料,可茶陵县麻江镇麻石村的村民们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花椒,从而走上了致富之路,助推了脱贫攻坚。
近日,记者来到马江镇麻石村花椒种植园,一排排的花椒树刚刚剪完枝。小小的花椒树在寒冷的冬日里非常的不起眼,但麻石村花椒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平文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到五月份这里就会满树开花,可漂亮了。周平文还说,当初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之后,他一心想把这个项目带到这里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种植技术方面,只要村民愿意种、愿意学,他会全心全意地教。
尽管冬天寒风刺骨,花椒种植园里务工的曾珍娇却满怀欣喜。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在种植园工作的薪水,除了补贴家用之外,还可以有不少结余。
据麻石村村主任谭冬徕介绍,花椒种植园面积达到500亩左右,花椒树结果之后,每棵花椒树可以带来200多元的收入,每亩可达近万元,可带动贫困户25户119人脱贫。
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茶陵宏旺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带动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舲舫乡长鸭村,冬日的蒙蒙细雨让人直打哆嗦,可宏旺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是一番盎然景象,成群的鹅在池塘里戏水、伸展脖子、晃动翅膀。
宏旺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肉鹅一万多羽,鹅苗五千多羽,安排了贫困户25人就业。贫困户费小林因为腿脚不便,一直找不到事做,在这里他终于安下身来。贫困户刘友情也是在合作社务工,他说在这里干比之前做工更轻松,赚钱更多。
据了解,去年,宏旺鹅养殖合作社在马江、虎踞、枣市、腰潞等乡镇,共免费给贫困户发放鹅苗两万多羽。按每户30羽算,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增收5500元以上。同时,宏旺鹅养殖合作社还有针对性的举办养鹅技术培训班,提高贫困户的养殖技术。
宏旺鹅养殖合作监事长陈军林告诉记者,计划2018年建设屠宰场,引进全自动化设备。
跳蚤市场现场火爆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二荣
通讯员
茶大美
萌娃化身“小老板”
跳蚤市场乐翻天
千里“联姻”
甘蓝为媒
茶陵与海口“菜篮子”签订合作协议
绿十万亩荒山
守望乡村振兴
——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南万樟园林理事长刘祖治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刘彦
他,坚守在一方土地,投入上亿元资金,带领群众“拓荒”,10万亩荒山逐渐变成绿园,变成公园,变成珍贵树种、名贵花卉产业园,变成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园;他,懂农业、爱农村,将希望的种子播撒林间,两千余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他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湖南最美扶贫人物湖南万樟园林理事长刘祖治。去年底,又收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倾尽身家,带领群众“开荒”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祖治路过茶陵县严塘镇时,发现大片荒山,村民们无奈的眼神让他酸楚,村里毫无生气的景象让他动容。刘祖治决定把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十几年打拼积攒的上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2年,茶陵县万樟园林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采取林苗一体化发展模式,流转严塘镇21个行政村的10万亩荒山,刘祖治负责园区建设和资金筹集,原始入社成员入股,其他农户以土地入社,或将土地租给合作社,按时领取租金,其家庭成员自愿到合作社务工,领取劳务报酬,入社农民还可以自己种植苗木花卉。
合作社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珍贵树种、名贵花卉,合理密植。到一定年限每亩保留目标树40至60株始终不移栽,让它们形成森林景观,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服务。目前,园区已建成紫薇园、桂花园、杜鹃园、红枫园、玉兰园、琯溪蜜柚园、锦绣黄桃园等,被评为国家现代园林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
发展产业,群众家门口脱贫
严塘镇人均水田面积少,镇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弱病残成了“留守部队”,自身脱贫能力差。
“产业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刘祖治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自己的产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户提供苗木种植所需的种籽、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避免市场上出现的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问题,从而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同时,对农户种植的苗木花卉包购包销,避免相互压级压价、竞价销售、争夺市场的问题,确保农户增收。
贫困户谭东梅,2015年以合作社股东的身份承包了8亩荒山种植紫薇、杜鹃、桂花等苗木,2016年,她把苗木按照协议价卖给合作社,一年获纯收入近10万元,实现了脱贫。
在园区已开发到的村组,凡70岁以下的有劳动能力者都可以在园区务工,这一政策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北漂南下”有困难的贫困农民敞开了一扇就近就业的大门。
64岁的周汉伟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园区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天就能领到100元工资。通过园林务工和土地流转,他成为当地脱贫的典型。回忆过去光景,周汉伟深有感触:“3年前,我家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被评定为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我和老伴都在园区务工,一年收入近5万元。”他说:“园区的工作时间安排很自由,按天计酬,家里的农活也不耽误,还能照顾好小孙女。”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产业遍及2个乡镇21个行政村,产业辐射贫困人口5000多人,年发放农民务工工资2000多万元。
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众走出困境
除了带领和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致富,刘祖治还慷慨解囊,帮助弱势群众走出困境。
他把2134名有智力障碍且生活不能自理、遭受天灾人祸又大病缠身的极贫户以及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等政府兜底人员作为委托帮扶的重点,以个人名义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协议约定每年给每个帮扶对象发放帮扶资金1000元,连续帮扶10年。
对园区周边村组特困户,他每年走访慰问,每次送去慰问金,对特困户、中学生每学期发放1000至5000元的助学金,对考上大学本科、研究生的贫困学生发放500至2000元的奖学金,还为20多名贫困户大学生捐资100余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此外,他还捐资300多万元为山寺村、双龙村等贫困村开通机耕道20余公里,水泥硬化村道20余公里,修建简易桥3座;无偿帮高径、尧市、竹坪等村修农民公园、休闲广场、绿化村道,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二荣
通讯员
王博林
株洲日报讯
“买一样东西免费吃水果啦,快来看一看呀!”2月1日上午,在茶陵县犀城广场,500多位“小老板”在各自的临时摊位前卖力地吆喝,使出浑身解数“推销”。
当天,茶陵县教育局、新城市报在(茶陵)跳蚤市场举行“点亮微心愿”公益活动,来自茶陵县解放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城西小学的500多名校园记者在犀城广场内设置数百个临时摊位,出售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爱心物品。
为了让自己的摊位更加吸引顾客,“小老板”们不仅精心设计制作了摊位牌子,还通过歌舞表演等方式为自己攒人气。来自星海艺校的小演员们以一曲节奏明朗、热情似火的拉丁舞《起舞》带来精彩开场。参加活动的校园记者及观众热情高涨,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
本次活动结合茶陵教育扶贫工作开展,还邀请了解放学校、城西小学、思源学校、云阳中学的老师、学生现场写对联义卖。当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筹得校园记者爱心捐款及对联义卖费用共612元。近期,茶陵县教育局将挑选部分校园记者,一起将这笔爱心款送至贫困家庭。
本次活动为茶陵县迄今为止最大的学生公益活动,得到了茶陵县教育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等单位的支持,社会反响良好。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二荣
通讯员
刘彦
株洲日报讯
一个天涯海角,一个湘东一隅,两地相距千里,却有幸“联姻”,更令人想不到的,“媒人”竟是一种名叫甘蓝的蔬菜。从2016年起,茶陵生产的甘蓝“跋涉”千里后,登上了海口人的餐桌。为了推动更多的茶陵食材入琼,近日,茶陵县派出代表团远赴海南,并与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茶陵,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新型农业组织发展。同时,大力开展节会活动,该县连续6年举办“祖庵美食节”,评选了祖庵家菜示范店,提升祖庵家菜的知名度。去年,该县旅游委又出台文件,提出了将祖庵家菜打造成茶陵的美食名片,对生姜、白芷、大蒜等特色食材的生产给予政策扶持。
在这种背景的指导下,茶陵加大了食材的生产和销售。2016年,马江镇农技员郭长飞,经人介绍,与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牵上线。该镇文江村划整出300余亩地,动员50余户贫困户,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试种甘蓝,随后把甘蓝销往海口。2017年,该村扩大种植面积,生产的60多吨甘蓝全部销往海口,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已顺利脱贫。
双方就种植基地建设方面增加合作意向,有意在海口和茶陵两地合作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产出的种植基地,以此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规范蔬菜种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提高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目的。仪式上,海口市菜篮子市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还与湖南金久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海口市菜篮子公益性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租赁意向书》。
2018-02-06
00:00:00:014220010c1422001.html2A3/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