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假作业原来可以这样玩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邓金星

成建梅

沈全华

刘芳

刘琼

周卓灵童

马文章

实习生

向静芳

通讯员

王佳奕

【很“励志”】

父母:邀约和寻找“别人家的孩子”

【探营地】

STEAM:一群孩子探索“交通与环保”大课题

2月3日开始,全市中小学生开启了“寒假模式”。

市教育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校学生寒假生活做出相关规定,其中包括控制学生假期作业量,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科学安排寒假生活等,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快乐度过假期。

本期社会周刊探访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实录、描述、建议与吐槽,只是为了——向快乐出发。

“2月10日上午和同事李阿姨的儿子聊聊高中阶段学习如何规划;11日下午向肖叔叔女儿传授美术艺考窍门……”这是我市就读清华美院大一一名学生的假期邀约,活动都是他的妈妈定好的。

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准备冲刺国内几个著名美院,她期待在清华美院学子那里好讨教些“独门秘籍”。李女士说,如果能让在名校就读的过来人告诉孩子一些应试技巧,对他帮助更大。

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大三的学生欧阳楚天一直是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寒暑假,来自家长间的热情介绍就没有“消停”过,

“印象深的有一次辅导一个邻居小孩高二数学,原以为只要讲解几道难题的解题方法就好,到最后把整个知识章节从头到尾都过了一遍。”欧阳楚天无奈表示,都是长辈安排的,不好拒绝,只能竭尽所能。

妈妈们说,热衷于给孩子找“榜样”,背后也有苦衷:一方面,榜样的力量,比自己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分量;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难沟通,通过“旁听侧记”,间接能了解一些孩子平时不愿袒露的心声。

2月1日,市外国语学校,株洲STEAM冬令营。

一群身着黄色T恤的中学生,围着来自美国的STEAM课程专任教师、美方负责人Lisa和康考迪亚大学尔湾分校商学院院长史蒂芬·克里斯坦森问个不停,孩子们用英语直接和老师交流。来自广州的翻译罗理群说:“好清闲!”

STEAM教育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一项教育计划,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旨在打破学科疆域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史蒂芬·克里斯坦森介绍,这是首次原汁原味将STEAM课程引入株洲,营员会以探索“交通与环保”为主题,“通过项目引导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将高深的科学知识融入操作和主动探索中去,让学习变得乐趣无穷。”

第一堂课,Lisa用英文激情开讲,进入“桥梁工程”环节。

Lisa讲解原理后,营员们利用手头的一大堆小木片和胶水设计一种承压达标的桥梁模型。这个设计是基于三角形的相关应用。桥梁工程的实验中,很多团队的模型在最后的压力测试中不幸“垮塌”。但是,这正给了营员们一个良性反馈:团队成员在失败中寻找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再做出新的合规的模型。

Lisa说,接下来的课堂,还有污水处理、食物电池、磁悬浮系列等待学生去探究。

【“潮”生活】

“理财”:涌进初中学生假期

茶陵思源初二年级学生张蕊,近几天就忙起了“理财”。班主任彭沈平给她布置了一项极具针对性的寒假作业:通过“理财”,为家人添置“年货基金”。

“这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理财’意识,另一方面是让孩子知道付出与回报的含义。”班主任彭沈平介绍,在她的班里,全班32个学生的寒假作业各有不同:帮父母洗脚、做盆栽、参与年前大扫除、记录全家人的新年心愿.....

“这项活动我们班坚持4个假期了。”彭沈平告诉记者,开学前几天,学生要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或绘画作品或心得笔记交给她,学生也可选择站在讲台上跟全班分享寒假见闻。

学生张蕊的妈妈觉得,这样的寒假作业既贴近生活,又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得到我们的认可后,孩子也更加自信和开心了。”

【最“交流”】

孩子:妈妈不再催我交作业

小明、小亮是双胞胎兄弟,2月5日,他们开始寒假生活的一天。

吃完早饭,就进入语文、数学、英语等书面作业时间,下午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跑步、跳绳等活动轮番来,然后帮着爸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台历等手工制作。

第二天,小明、小亮“出格”:出去跟小朋友玩疯了,直到天黑才回。晚餐时,妈妈说了他们两句,引来小明的反驳:“我们的童年所剩不多了。现在不让玩,以后哪有时间再玩。”孩子的一句话点醒了妈妈,“孩子说得有道理,再不会催他们交作业,只要他俩自觉就好。

小明说,爸妈很开明的,“比如弟弟小亮经常要去绘画班培训,小明对此不感兴趣,就可以在家中练字或搞课外阅读。”

快乐玩一把。

成建梅

王金凤

寒风中,建宁实验中学的足球爱好者在踢足球。

成建梅

吴维

在STEAM营地探究的孩子们。

成建梅

王佳奕

【微调查】

网友:近半学生遭遇过“特殊”

寒假作业

【推荐榜】

王显坤:自编教材让国画容易“上手”

天元区滨江小学,假期的校园少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喧闹,显得静悄悄。

校园一角,被装饰得古色古香的一间大教室,有国画展示区和创作区,悬挂着美术名师工作室的牌匾。

王显坤走过来,褐色的长围巾和中式服装,儒雅沉稳。他师承名门,打小跟随齐白石后人齐林甫先生习书画篆刻,深受齐老怜爱。

走进名师工作室,一眼望去都是王显坤的作品。一幅荷花巨幅很吸引眼球,勾绘的红莲在翻舞的荷叶间似被阵阵馨香袭来沁人心脾;一幅幅水墨山水长卷映入眼帘,画中烟雨濛濛、远山如烟云袅袅、山水相连如衔如绕,典型的“米点山水”。

王显坤老师在滨江小学任教20余年,带领孩子们走入美术世界,成为他的全部。如今,他培养的学生有许多考上各大美术学院深造,有的已经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市面上的教材不是篇幅太小,就是内容不适合,往往一书之中可取者不过十之二三……”带着教学中的困惑,他决定自己编一本系列国画教材。

他自编的中国画校本教材终于成稿,共分为五册:《蔬果谱》《花卉谱》《花鸟翎毛谱》《动物谱》《山水人物谱》。记者翻阅教材发现,和一般的课本不同,这些国画教材采用大开本,手稿装订本带着优雅的墨香。翻开每一册分谱,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示范画、一组组细致周详的步骤图、每一处注释的小楷都一丝不苟、雅致谨严力透纸背,处处示人以规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就连从未画过国画的人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孩子们在寒假中,能够用到这些教材,入门国画。”

王显坤老师满怀希望。

中小学生遭遇过“特殊”的作业吗?

2月6日,记者在“株洲身边事”“株洲儿童教育交流”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25人中,9人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没有遇到过“特殊”作业,4人表示遇到过,但“特不特殊”得视孩子的能力来定;另有部分人,也明确表示“孩子的作业挺奇葩的”。

有哪些作业,你会觉得“特殊”?面对该问题,网友“势在必行”调侃道:“最奇葩的就是孩子没有寒假,都是作业,除了学校的作业,还有艺术班的作业。”彭老师也回应道:“家长们理解的‘特殊’作业,大致指的是实践类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每个年级都会布置,已经不特殊了。”

孩子遭遇“特殊”作业,你会怎么办?

网友“小77”回复:“我肯定会参与。”不过网友“小露儿”却回应:“像煮面、种花之类的,得让孩子全程自己参与、感受才对。”

【说“趣味”】

假期:做一道菜和打扫卫生

“你相信我们寒假作业有‘做菜’,还附加菜谱吗?”初中生刘正阳今年最有趣的寒假作业是“做菜”。

我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结果西红柿没有炒熟,把自家人酸出了“西红柿阴影”。不过,即使味道不怎么样,爸妈却一直鼓励刘正阳,让他觉得“自己为家人做菜挺有成就感”。

这几天,爸妈也会指导刘正阳做菜。逐渐地,做菜从一项寒假作业慢慢变成了刘正阳的习惯,而他的厨艺也日益提高,家庭菜单从最初的“西红柿炒鸡蛋”“醴陵小炒肉”发展到“蟹味菇肉片汤”等。

“今年的寒假作业还有去社区服务。”19岁的龚鹏青向记者回忆她的“服务之旅”,当时和几个同学去社区报到,结果负责人就给她们扫把、拖把、抹布,并要求她们在1小时内打扫完社区中心。龚鹏青心里有了疑问:“实践服务就是扫地啊?”

可当打扫完后,筋疲力尽的龚鹏青看到一尘不染的地面、井然有序的物品时,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除了社区负责人在表上盖的红色“鉴定章”外,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认可了”。

春节快到了,孩子们学剪窗花。

成建梅

黄荣

【来吐槽】

背诵古诗文:家长直呼“吃不消”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背诵这些深奥又拗口的古诗文,让家住天元区李女士和儿子童童直呼“吃不消”。

童童读二年级,“本打算让孩子放松一下,可一看老师布置的作业清单,我就没法‘淡定’了。”

《木兰辞》《蒹葭》《观沧海》……李女士仔细清点了一下,除了一本练习册,儿子童童还得背诵15首古诗词,有的名篇有些“超标”,已经达到初高中生的语文考察范围。

“我并不反对从小背诵古典诗词,关键是里面有些名句太深奥了,孩子根本不懂,还有一些生僻字,难度太大。”李女士说,例如“鞯”“辔”等字十分生僻,为了方便孩子背诵,她不得不抱着一本新华字典,逐一给每个字标注拼音。

“孩子背诵一篇得花大半天时间,我们家长也累得半死,老师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李女士有点郁闷。

小学老师杨敏认为,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是应该选择一些浅显、简短的古典诗词,循序渐进。

学生在组装机器人。

成建梅

王佳奕

【特重要】

建议:引导孩子走出考试“失利”挫败期

“大部分家长很重视假期的各项安排,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员严朝晖说,对家长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处理因期末考试“失利”引起的挫败。

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的总结,考试失利会让孩子受到打击、有挫败感,聚会时被提起也很没面子。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暂时的“失利”,把它看做一次反馈,仔细读懂它给自己的提醒是什么。

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因相互比较带来的伤害。

寒假里,亲朋好友经常聚会,谈话时难免会将孩子们进行比较,优秀的孩子倒是享受,不出色的孩子就非常尴尬甚至受伤。在这种场合,家长尽量多说孩子的优点,不说不足。对于敏感的、年龄小的孩子,甚至可以事先给孩子“定心丸”,例如,可以这样说:“也许别人有些方面比你优秀,但我最爱你!”

请家长一定要懂得,假期,孩子快乐最重要。

2018-02-07

00:00:00:0做手工、学做菜、忙理财……14221150c1422115.html2寒假作业原来可以这样玩/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