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7年芦淞区党建工作综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栋

通讯员

肖晶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常态化制度化

围绕“核心”

新时代形成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芦淞区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为加快建设富强时尚幸福新芦淞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

 

——书记带头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掀高潮

2017年10月27日晚,市委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刚刚结束,区委书记王建勇立即组织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并带头在基层党建联系点和支部讲授党课,全年深入32个村(社区)、45个基层单位调研指导党建工作,以身作则带动常委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芦淞大地迅速涌起热潮。11月30日至12月4日,芦淞区举办乡科级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班,全区300多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此次集中轮训。组建区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14名宣讲团成员奔赴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区直机关、学校医院国企、园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党组织“神经末梢”。

为了让辖区党员群众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贺家土街道党工委书记聂岚艳可费了心思。

贺家土街道现有党员1600多名,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1143名,占到70%,70岁以上的党员685名,占到42%。“高龄党员多”是芦淞区部分社区显著的特点。

聂岚艳分析,组织老党员们学报告,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很难保证,怎么办?

“我们找准了老党员最关注的热点,组织他们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公寓,然后再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健康中国、老有所养、保障民生的相关内容,一起讨论如何让老年生活更幸福,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老党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自觉地就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了。有的老党员想办个夕阳红互助餐厅,为生病的老同志义务送餐;有的老党员主动要求把收藏几十年的书捐出来,在社区建个读书角无偿开放。聂岚艳被这些老党员的热情感动了,她说:“看着老党员们争相发挥余热的场面,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

12月初,建设街道钟鼓岭社区党支部向部分因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老党员送去了一本新《党章》、一枚党徽、一封给党员的公开信、一册宣传折页、一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辅导资料。党支部书记彭连辉为老党员配戴党徽,并认真作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老党员刘建茂很感动,表示一定会在家反复认真研学,并自觉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幸福芦淞”温暖的一幕幕,是芦淞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个缩影。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区共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300余场,覆盖全区621个基层党组织,1.3万余名党员。

 

——三个新转变,主题党日活动增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新形势下,芦淞区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采取“4+X”的方式,覆盖全区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基层组织生活更加规范,也促使了党员教育的三个新转变。

建立学习制度,从“偶尔学”到“经常学”。一开始,部分党员还不习惯这样的频率,但是随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不断深入,党员们渐渐形成了每月第一个周五参加支部学习的习惯。建宁街道徐家桥社区80岁老党员文家华每月坚持到社区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学习活动时,文家华老人还特意托儿子将他亲笔写的请假条交给社区书记。

开展学习督查,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根据“4+X”的要求,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将党员学习积分情况、党费缴纳情况进行通报,支部还会将党员参加活动的情况以图片、小视频等方式通过微信群、QQ群、红星云等形式告知广大党员,这大大提高了党员们的参与度,激发了党员们的学习热情,各个支部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赶、超”的态势。

丰富学习载体,学习方式从“传统”到“现代”。为庆祝建党96周年,芦淞区直机关工委依托“芦淞宣传”微信公众号,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指尖上的党建知识竞赛”活动,深受党员群众好评。党员们还可以通过“红星云”随时随地学习,登录“网上支部”查看“支部动态”和“组织生活”。据悉,芦淞区“一网一云”平台、“红星云”党员覆盖率、使用率均排名全市第一。

抗洪抢险勇赴一线、大园棚改刷出“芦淞新速度”、“两新”党建助力产业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芦淞区人民向更加幸福的道路迈进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激励着信心,传递着力量,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2017年,芦淞区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党建领航

幸福芦淞”为总揽,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电商企业、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为城区转型发展、助推千亿产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凸显了芦淞特色。

搭起党群民意“连心桥”

紧贴“民心”

党心所系,民心所依。

“现在我们这个无人管理的小区旧貌换新颜了,有了业主委员会,环境变整洁了,26盏太阳能路灯基角已经打好了,社区书记周牛柒说几天后这路灯就亮堂起来了……”2017年12月6日,芦淞区古大桥唐人神家属区80岁的陈奶奶高兴地向再次来访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党代表羊贵平反映了新情况。

原来,半年前,羊贵平在古大桥社区开展党代表驻室活动时,接到群众反映该小区无物业管理、水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羊贵平现场交办后,一直惦念不忘,因此再次来访。

 

无独有偶。2017年6月23日,董家塅街道南苑社区夹坡组涵洞多年无路灯和卫生村1栋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反映到了南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区委书记王建勇接待了来访群众,听取了3位居民代表的意见,现场给予回复,表示会马上进行处理。

短短5天,夹坡组涵洞路灯和卫生村下水管道堵塞问题均得到解决。村民陈志忠说:“书记是个大实在人,真心为民,解决了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书记我们欢迎!”

近年来,芦淞区深入推进党代表驻室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立足办小事,服务大民生,督促办理和谐家园小区出入道路维修、建南花园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实事,搭建起党群民意“连心桥”,让党心民心得以汇聚。

撸起袖子加油干

做事“用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旗、党徽下,党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上抗洪抢险前线、挺身项目攻坚一线、企业基层,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表率。党建领航,以学促做,脱虚向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党旗飘扬在一线

2017年6月,我市出现多年罕见的持续暴雨,雨量之大、时间之长、来势之猛前所未有。芦淞区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冲锋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忠诚诺言。

6月25日,龙泉街道楠竹社区范围内多处出现地质灾害,29岁的社区党员王维在防汛救灾一线组织居民自救。晚上,他在防汛巡查时,不慎摔伤导致右手骨折。得知灾情加剧后,他不顾医生劝阻,毅然冲上抢险前线。“我的小伤不算什么,救灾是大事!”王维说。

6月29日,庆云街道庆云山社区建宁新村小区发生内涝,155户居民家中进水。69岁的老党员蔡泽信不顾身体劳累,入户搜救被困群众。

“是党员的,跟我上。”该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李安军昼夜奔波在抗洪一线,全力处置湘江堤防、大京水库泄洪渠垮塌等17处险情,带领技术人员对隐患点实行24小时监控。

“关键时刻,党员不带头谁带头”“我年轻,让我去”……贺家土街道多个老旧小区发生严重内涝,该街道党员干部纷纷挺身而出,连续多日不停歇,冒雨巡查和检测地质灾害隐患点,转移危险地区居民。洪水退后,又自发清理淤泥和垃圾。

洪水无情党有情,在这风雨交织的战场,芦淞区党员干部们用最热诚的心、最厚实的手传递出最温暖的力量。他们在危难关头“不忘初心”,在抗洪救灾中“继续前进”,树立了“两学一做”的榜样。

“有了党员干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居民们如是说。

——支部建在项目上

大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市区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关系着1354户涉迁户的安居幸福。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芦淞区舞动党建龙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大园棚改项目的快速、和谐、有序推进。短短半个月时间,该项目一期私房签约418户,签约率达82.8%,创造了株洲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最快速度。

党支部建在项目上,构筑战斗堡垒。项目指挥部所有党员佩戴党徽,带头宣传政策、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稳定;征收户中的老党员胡铭、周旭波不仅自己第一批签约,还在签约后积极做好左邻右舍的思想工作,取得了“带头签约,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项目党支部组建了“红蚂蚁”“车马帮”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征收户寻找房源、搬家跑腿,用实际行动和点滴关怀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幸福指数。

“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不然以我现在这条件,一辈子也不可能住进新房子,谢谢你们啊!”

81岁的严芝元老奶奶兴奋地跟工作人员分享着她的喜悦,表达着她的感激,笑容在老人的脸上绽放。

展现“两新”党建新气象

芦淞区因商贸而兴,因市场而旺,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10万人。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党建面临人数众多但党员少、企业众多但党组织散、门面商铺多但党建活动场地少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芦淞区开创了一条市场群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在传统的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方式基础上,创新实施“新增组织强覆盖、建成组织强规范、规范组织强提升”的“三强工程”,重点采取区域覆盖、行业覆盖、产业覆盖和网络覆盖方式,构建了立体交叉的“两新”组织党建覆盖网。即把芦淞城区中心的38个各类服饰鞋帽专业市场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了“温州商会党总支”“智超时尚广场党总支”等党组织,一大批专业市场型、联合型、协会型、商会型的党组织应运而生。要求入党人员明显增加,近三年新发展党员144名。

2017年1月,芦淞区还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市场商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芦淞服饰城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中心设有党建成果展示区、公共事务服务区和图书馆、会议室、健身房等,有效解决了市场群党员活动场地缺失和不优的问题。目前,该中心已开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悦时光·读书会”“服饰企业‘互联网+’创业培训”等党务政务商务服务活动110余场次,深受广大党员、各类组织和企业主好评。“两新”组织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相继落户该中心,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生动局面。

全区“两新”党建蓬勃发展,2017年9月以来,全市第一家互联网电商企业党支部——七十二变服饰有限公司党支部,全省第一家残疾人文联党支部——芦淞区残疾人文联党支部相继成立。

凸显党员义工森林效应

在芦淞服饰城还有一群可亲可爱的“党员义工”,他们当义工、做好事,用“爱心”引导着社会的向善力量。

在芦淞区巨丰市场,有一位70岁的老人,平日里不爱打牌,只埋头做自己的生意,但有一件事,他却非常热心——每到暮秋,他都会带着保暖内衣送到株洲市慈善总会,分发到各个慈善超市,免费送给困难群众。他就是巨丰市场党支部党员潘家荣,这件事他已经做了多年。2008年汶川地震后,潘家荣开启了自己的慈善旅程,至今已累计捐款捐物达370万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株洲市慈善奖”。

还有热心公益的“老黄牛”刘英明、道德模范裘日亮、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刘云辉、扶贫帮困先锋张大庆……每一个“党务义工”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折射着时代的光芒。

在服饰城38个专业市场,成立了54个党组织,1120名党员被划分为54个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帮助企业、市场、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在扶贫助困、捐资助学中,发挥着党员先进性。

时光钟表行党支部12年来每年为贫困户认捐1万元年货;南大门市场党总支、台州商会党支部等认领联系了近300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收入家庭等;智超、金帝等四个党组织与白关镇选青村“联姻”,开展“携手乡村党建行”活动……

从个体发展到群体,芦淞服饰城“党员义工”逐渐形成“森林效应”,成为“富强时尚幸福新芦淞”的动人风景。近年来,先后有超过160名党员被推选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涌现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等优秀分子。

目前,芦淞服饰城已成立了全省首支商圈“党员义工联盟”,打造了市场群“15分钟党建服务圈”,多方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并以此带动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市场自我管理。

一名“党员义工”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党员义工”影响一座城市。在“党员义工”诚信奉献精神的感召下,铸就了市场良好的社会信誉,芦淞服饰城连续5年年销售额增长15%以上。

旗帜指引方向,火炬照亮前程。站在2018年的新起点上,“党建领航

幸福芦淞”的旗帜正在迎风飘扬。

2018-01-12

00:00:00:0打造“中心”14194290c1419429.html2——2017年芦淞区党建工作综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