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金文:放弃海外定居,毅然回乡扶贫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李华

彭运南

“再过2个月,这一片又会开满荷花。现在,村级旅游接待中心基本建成,可以考虑办个荷花节,以后,村里还要开发龙泉古井和南溪水上项目。”4月22日,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挽着裤脚卷起袖子的彭金文站在田边,与村干部交流村级发展规划。

彭金文是地道的龙匣村人,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外闯荡,不仅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还把村里的同龄人带到外面发展。然而,2016年,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放弃海外定居,回乡扶贫。正是他的回归,落后的龙匣村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场筹资会,立下回乡志

2016年,龙匣村邀请彭金文在内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召开了一场座谈会,说是座谈,其实是筹资。彼时,村里没有产业,基础设施破旧,发展缺乏动力,看着家乡的青山绿水,彭金文陷入沉思。

回乡,一个念头从彭金文脑中冒出。“靠个体在外打拼,难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龙匣是湖湘文化名人李东阳的故里,何不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一份规划在他脑海中慢慢成型——建莲荷观光基地、生态有机米种植基地、玫瑰花木基地,打造民俗村居群,开发龙泉古井和南溪水上项目,恢复重建一批诸如隆福寺、杜陵书院、相国第等人文景点。

“我们原计划是去澳洲定居的,他回乡看到很多乡亲还没脱贫,就决定留下来做扶贫事业,老实说,一开始我不理解,但他告诉我,这里是他的根,扶贫也是很有意义的事,于是我全力支持他。”彭金文的妻子介绍,他们俩商议后,把在外的所有企业全部委托他人管理,并计划投资1000万开发龙匣村旅游。

一个合作社,带动一群人

回乡后,彭金文首先考虑的是贫困户增收问题,他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组长召开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之后,他流转土地,成立龙集有机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以劳动力入股,不但不用出资,还给分红。

根据规划,村里划分出了有机彩色稻、荷花、百香果、红薯等不同的种植区域,打造关头产业园。去年,30多亩莲荷观光基地、10余亩玫瑰花木有机蔬菜基地建成,60多亩生态有机彩色稻丰收,获利30余万元,他所在的龙匣一组有36户农户在基地务工,户均年收入过万元,其中陈世鹏等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固定用工对象,月工资在2400元以上。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村里要扩宽公路,他亲自到亲戚家做工作,排除征拆难题,还垫资平整路基3.2公里;为保护村里的三口古井,他带头捐资1万元。

“村里建旅游接待中心,他投资400多万元,而且表示建好后产权归公,集体经营,收益让村民共同分享。”龙匣村党支部书记李晚生对彭金文的大手笔表示由衷佩服。

对此,彭金文却很淡然,他说:“我的根在龙匣,有条件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尤其是回报乡亲,我只希望尽自己所能,让父老乡亲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让龙匣振兴。”

一份规划书,描绘好蓝图

去年夏季,龙匣村大片荷花盛开,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拍照、游玩、买农产品,小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以后,荷花只是点缀,重头戏还在打造东阳故里。”彭金文介绍,产业园内还有龙泉古井、石窝潭奇观等景点,完全可以开发水上乐园。根据规划,龙匣村将建千亩荷花园、开发龙泉古井和南溪水上项目,目标立足关头、带动龙匣、辐射高陇,后期还计划恢复重建隆福寺、杜陵书院、相国第等人文景点,深度开发旅游项目,为茶陵全域旅游添砖加瓦。目前,村里还准备组建文化投资公司,已启动前期项目。

荷花盛开时的龙匣村。谭征奇

供图(资料图片)

2018-04-27

00:00:00:014296130c1429613.html2彭金文:放弃海外定居,毅然回乡扶贫/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