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砥砺奋进写华章铿锵激越创辉煌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逸峰

张洁

通讯员

刘涛

廖蔚佳

何俊明

2018年,醴陵要这么干

1月11日,醴陵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回顾2017年工作,描绘2018年蓝图。

过去的一年,对于醴陵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醴陵县域综合发展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56位,前进17位;工业竞争力位居“中国工业百强县

(市)”第86位,前进7位;首次进入中国县域成长竞争力50强榜单,位居第45位。

这一年,醴陵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70余项,成功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同时荣获全省先进,摘得“大满贯”,PPP项目、“河长制”等多项工作在省、市各类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有望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渌江潮涌,瓷城激越。这一年,醴陵市全面打响“四大战役”,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四个醴陵”,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实现了加速崛起、跨越赶超,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着力“三先”,实现“六个新突破”

定量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醴陵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首战之年。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定性目标是“三先”,即“株洲领先”,各项工作要确保株洲市第一方阵;“全省率先”,争当湖南转型升级“排头兵”,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全国争先”,在全国百强县持续进位,挺进50强。

【蓝图】

增长

8.5%

GDP

增长

7.8%

规模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

12%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个着力”,全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1.

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在产业突围上实现新突破。

2.

深入推进“三创四化”,在城镇提质上实现新突破。

3.

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在项目攻坚上实现新突破。

4.

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在安全保卫上实现新突破。

5.

切实增强发展动能,在开放崛起上实现新突破。

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增长

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路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

9%

攀高峰,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去年7月,位于醴陵经济开发区的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复兴号”高铁配件项目正式投产。

“醴陵智造”顺利搭上“复兴号”高铁,一节“复兴号”车厢,将给公司带来60万元的收入。

过去的一年,醴陵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实现量质齐升。去年,该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9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580家。陶瓷产业总产值达701.8亿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3%,电瓷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5%。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被列入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整合1亿元资金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烟花爆竹企业整合至199家;服饰、玻璃、汽配、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构建“一谷一城一园”发展格局,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0亿元,增长12.6%;成功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5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

促发展,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月10日晚,参加醴陵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城区亮化工程。夜幕下的瓷城,就像穿上了一件流光溢彩的“晚礼服”,各种式样的闪烁灯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的醴陵大道、五彩霓虹的“世界和瓶”、美轮美奂的“醴陵之窗”……代表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纷纷感叹城市真美、变化真大!

去年,醴陵市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添动力、以项目求突破,项目数量之多、投资总量之大创历史新高。一年来,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碧桂园房产开发、中盐红四方复合肥(湖南)生产基地等58个项目,合同引资370.2亿元。规范推广运用PPP合作模式,新增官庄湖水系综合开发、凤凰山城市中心公园等PPP项目4个,共征集8个,投资总额约180亿元,获财政部高度肯定;陶子湖综合片区、新妇幼、新三中等133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东富大道等64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全年征地6016亩,征拆房屋1600余栋(套),45个项目征拆清零,征拆征收工作居株洲五县市第一。全年报批建设用地项目55宗,面积5259亩。加强银政企合作,成立众微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3亿元。

美环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去年,醴陵市提质改造凤凰路、李畋路等126条大街小巷,切实解决了市民的“家门口”问题。“小街小巷改造后,街上灰都没有,空气也好多了,路面也不再坑坑洼洼。走出去就舒服,觉得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祖祖辈辈居住在中山南路的刘石君发自内心地说。

近年来,醴陵市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城市和农村同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2%,城乡环境更美、更舒心。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镇村环境更加宜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去的一年,醴陵市全面推行“河长制”“路长制”,启动“五江六水”治理,城区段渌江水质由四类变成二类,“瓷城古韵·一江两岸”文化休闲项目示范段建成投用,“三桥两洲一廊”、仙山公园、渌江广场等30余处城市重要节点和太一市场、黄沙市场等11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相继完成。建成桎木嘴、车顿桥等“口袋公园”20余个,城区绿地率达32.87%,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优良率达86.3%。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镇配套基础设施“五张网”建设有序推进。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80余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257公里,兴建整修各类水利工程400余处,启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33个,完成投资3282万元。

结硕果,民生幸福与时俱进

“没有政府的帮助,我这残疾人不可能会脱贫,更不要说成为‘明星’。”去年12月26日,在醴陵市2017年第二批三星级“脱贫之星”表彰会上,嘉树镇村民黄科宜接过奖牌感慨道。

过去的一年,醴陵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办好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3%,较2016年增加近7亿元。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七个一批、六大工程”,有望实现15个贫困村退出,7125名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98.8公里“扶贫旅游专线”,带动沿线7877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增收。提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10户1819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568户。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特惠保”全覆盖。

“民生100”工程全面完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5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和45所薄弱学校、35所大班额学校改造。高考二本(含二本)以上上线率摘得株洲地区“四连冠”,连续七年被评为“株洲市高中质量建设先进县(市、区)”;积极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00余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项社会保险总人数达162万;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森林防火形势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达55.17%;完成玉瓷路、白兔潭城中村等棚户区改造3509户、公租房建设1146套。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

9%

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5%、2%以上,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2018年关键词

做大做强实体实业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在陶瓷、花炮、服饰、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抓好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陶瓷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将中国陶瓷谷打造成世界级品牌。

◆深入推进《醴陵市推广烟花自动化生产线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兼并重组、改造升级,培植壮大一批花炮龙头企业。

1

园区提质升级

关键词

3

◆深入开展园区攻坚三年大会战,加快推进经济能手培育、服务企业提质、大数据建设、平台公司经营转型、平安园区创建“五大工程”,统筹推进“一谷一城一园”发展,形成千亿园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全域旅游

关键词

2

◆加快建立“1+3+N”现代旅游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四点一谷一片”建设,启动李立三故居、新世纪艺术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做好醴陵窑保护与建设规划工作,创建一批知名景点景区。

“三创四化”,城镇提质

关键词

4

◆统筹推进交通畅通、旧城提质、设施配套、株醴融城“四大行动”,做好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推进白兔潭镇、枫林镇、东富镇、船湾镇、沩山镇5个特色小镇建设。

乡村振兴

关键词

5

以成功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市)为契机,推动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道路提质”“农村环境整治”“农村水域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集中抓好G106沿线和中心集镇的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项目攻坚

关键词

7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五个十大”项目为重点,力争引进5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百强企业,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引资450亿元以上。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中南大学高铁研究中心、升华科技新建扩产等新建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东城大道、枫溪谷生命科学园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仙山公园提质改造、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二期)等项目如期竣工验收。

关键词

6

基础设施

关键词

8

“民生100”工程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质改造薄弱学校30所、建设标准化学校59所,坚决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

深入实施健康醴陵战略,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实行药品供应“两票制”。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终期评估。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

◆大力推进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为9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按照“十有三个一”的标准,推进250个“美醴新村”建设,打造6个邻里中心、20个“五彩社区”。

数说2017

◆启动莲株公路与醴陵大道立交项目建设,加快客运西站、东站建设,完善站场设施,优化交通枢纽布局。

◆新改扩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完成桎马线、醴官线等农村道路提质升级,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推进“厕所革命”,完成2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和5座二类以上城市公厕建设。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7.5亿元

增长8%

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

工业总产值1264.2亿元

增长11.2%

增长14.5%

固定资产投资446.9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亿元

增长11.5%

保护生态环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545元

关键词

9

增长

8.3%

◆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和两型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渌江河开发保护第一个“三年行动”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推行“山长制”,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5.17%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369元

同比增长

8.7%

“瓷城古韵·一江两岸”示范段。

醴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8-01-17

00:00:00:0关键词14198080c1419808.html2砥砺奋进写华章

铿锵激越创辉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