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疾控成绩单,每一分都事关你的健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2016-2017年,我市连续两年派出专家,援助藏族同胞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图中右二为胡志敏医生

核心提示

卫生应急:平时有“防护网”,

战时有“百宝箱”

疾病防控,防的是侵袭群众健康的疾患,控的是威胁百姓安全的疫情。一座城市的疾控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健康质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市始终在构筑强大的疾病防控网络,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疾控工作也屡屡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全省首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现身株洲;2015-2016年,我市领先全省开展全市居民疾病谱调查。近年来,株洲也在疾控工作领域摘获多个“国字号”荣誉,比如成功创建两个“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

2017年,我市围绕省、市疾病控制工作要点,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及销号制度,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答得怎样?关心它的打分,也是关心你自身的健康指数。

2015至2016年,我市领先全省开展了全市居民疾病谱调查,填补了同类型调查研究的空白

传染病防控:严守底线,稳中有降

在各类疾病中,传染病无疑是对群众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一,而对重点传染病的防控,2017年,我市不仅牢牢守住了底线,还实现同比有所下降,切实保障了群众安全。

市卫生计生委疾控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发病率较2016年稳中有降,连续2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传染病疫情,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疫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未发生死亡病例。

市民或许仍记忆犹新,去年6月底至7月初,我市持续性强降水,给主汛期期间的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但市县两级特别是城区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对结核病定点诊疗转型,我市去年稳步推进,五县市均指定了定点医院,全部完成定点诊疗转型,大部分工作指标完成较好。

去年,我市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醴陵市艾滋病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3项重点工作指标(CD4检测、结核检测、配偶检测比例)完成较好。

免疫规划:领先全省,“保持100分”

对免疫规划,我市做出过开全省先河的举措,也在各类省级考核中保持着优异成绩。

2014年,我市打造了全省首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其后一直坚持推进规范化门诊建设及分类审核,强化接种门诊基础实施建设,规范预防接种管理。截至去年,我市经审核验收的规范化接种门诊有99家,示范化接种门诊11家,合格门诊30家,其中数字化接种门诊14家。

同时,去年我市每月免疫规划量化工作(9大项42个指标)在省级考核中一直保持100分。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建卡率、建证率、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去年,我市继续落实消除麻疹政策,圆满完成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活动,补种率96.61%,麻疹发病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我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全省试行地市,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出入库及预防接种扫码覆盖率100%。

慢病防控:综合联防,成效显著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重要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我市一直在探索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联动机制。

去年,我市运用2015-2016年居民疾病谱调查结果,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中西并重、上下联动、医防合作,组织制定了《株洲市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综合干预实施方案》,指定市中心医院和省直中医院为全市高血压和糖尿病临床(中医)中心,并专门组织专题会议和培训。

同时我市也在继续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去年,天元区、芦淞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示范区省级评估复审;攸县、醴陵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考核评估。

对诸多慢性病防控项目,去年我市一直在扎实推进。比如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项目、“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活动等。

统筹疾控:控有余力,还能外援

对疾病预防控制,我市既能做到综治统筹,还有余力派出队伍支援藏族同胞,通过共同防控疾病,为汉藏同胞结下深厚情谊作出了贡献。

去年,我市出台了《株洲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安监、人社、卫生、发改委、教育等十三个部门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分工。全市以县区为单位,全部通过了消除疟疾行动省级考评验收,已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此外我市也完成《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06—2016年)》市本级终期评估,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了88.74%。碘缺乏病监测未发现异常,合格碘盐食用率98.15%。继续维持麻风病低发病水平,没有报告新发麻风病例,在治现症病人随访率、规范治疗率100%。

2017年,我市完成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任务,并将城区饮用水监测结果在网上按季度进行公示。

在圆满完成我市疾控各项工作的同时,去年,我市也在疾控领域大力援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2016-2017年,我市连续两年开展援藏包虫病筛查工作。市三三一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胡志敏、市二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秀虹、市三医院内科专家刘双武(其中胡志敏两次入藏支援),加入湖南省包虫病流调援藏工作组,远赴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为当地藏族同胞的包虫病筛查等做了大量工作,总检人次大于4200,检出包虫病等各类疾病485例,圆满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其中,胡志敏还被国家卫计委评为2016年援藏先进个人。

近两年来,我市打造了“陆空结合”的应急救援通道,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黄金1小时救援圈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谭德伟

刘银怀

今年年初,全省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株洲被选为代表之一专门做了卫生应急工作汇报,分享了相关典型经验。

突发事件往往危及群众的健康、财产,甚至是生命。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考验卫生计生部门履职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方面,株洲有何实力,为何会从全省市州脱颖而出?

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纯良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现代化医学援助体系,不断完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机制,不仅注重平时的应急体系建设,更提升了处理突发状况的过硬“战斗力”,做到平时备有“防护网”,突发有应急“百宝箱”。

那么具体来说,株洲卫生应急到底有哪些“法宝”?

我市卫生计生系统的疾控专业人员在进行防疫工作

应急网络:深入覆盖,设备齐全过硬

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介绍,我市一直在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目前已搭建深入覆盖到基层,硬件配置和系统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救援网络。

据了解,全市现有疾控机构10家、市职业病防治机构1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4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101家,均指定了卫生应急部门,配备了专兼职人员。

另外,早在2007年,我市便建立了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如今已取得长足发展。我市通过强化硬件配置和系统升级,初步建立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纳入网络医院11家,配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救护车27台,拥有“指挥调度系统、数字录音、生命体征传输、车辆全球定位、4G实施视频、移动电子病历传输”等信息功能。

截至去年年底,除株洲县救援指挥中心正在筹建外,我市其他四个县均已建立县级救援指挥中心。

应急预案:22个预案,方案科学有效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管理。

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透露,市本级有各类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技术方案22个。同时,我市也以市政府名义修订出台了《株洲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终止和总结评估等工作。

此外,我市也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医院等级评审,全部完成了县级以上医院的院前急救和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这进一步强化了各科室、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突出了各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株洲率先在全省设置的数字化接种门诊,如今越发规范

应急规模:19支队伍,勤于培训演练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方面,我市现有医疗救援、危险心理干预、职业中毒、辐射事故处置等6大类19支应急队伍196人,建立了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组建了防空袭医疗救护队和卫生防疫分队,各网络医院均建立了院前急救团队及应急机动队。

同时,我市也在着力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和演练常态化、制度化。每年,市卫生计生委都会依托市中心医院和省直中医院,组织开展一次以上集中培训和演练。市政府每年也会举办一次包含紧急医学救援内容的应急演练。

2017年,我市对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更是力度空前。去年3月,我市组织市疾控中心、市二医院等开展了H7N9禽流感防控专项培训和演练;6月,组织各县市区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艾滋病和结核病定点诊疗培训;7月,会同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启动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累计115个医疗单位参赛;9月,组队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株洲代表队获团体三等奖,职业中毒组获团体单项第一名;组织市中心医院、省直中医院等部分急救分站参加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演习、雷达式镇示范性综合实践拓展训练场学生急救知识培训、国家示范性Ⅱ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急救演练活动,出动救护车10余台次、医护人员30余人次、对学生和群众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约200余人。

应急通道:陆空结合,救护立体快速

去年,我市举行了2017年全市慢性病防控工作会议,并组织了相关培训

轰隆隆的直升机从天空划过,在株洲城市上空,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意味着,一个病危的生命正被紧急送往医院,有望赢得与死神的赛跑,转危为安。而这种在株洲能看到的救援景观,其他城市不一定有。

这得益于我市对陆空立体转运与救治方式的探索。近年来,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大力探索更为快速、有效的救护方式,引进了移动ICU救护车以及直升飞机空中救援模式。

2016年10月,省直中医院投入使用2辆移动ICU救护车,截止目前已累计转诊救治危重病人218例,覆盖五县五区,救治成功率超过95%,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现场检伤分类救治和伤员快速安全转运的能力。

而去年6月,市中心医院与上海一通航公司签订直升飞机空中救援协议,并成为救援直升飞机值守基地医院,初步搭建“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空中生命线,形成覆盖全市黄金1小时救援圈。这在为湖南省为第二家,但在全省地市级医院则是第一家。

应急战果:快速有效,救急及时有力

去年对卫生应急工作的挑战不小,但事实证明,我市应急工作扎实推进之下,已经能快速有效地直面“战斗”,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市共报告29起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未分级事件,涉及人群52254人,发病954人,均得到了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

去年6月,我市也做好了主汛期卫生应急工作,针对全市派出卫生防疫机动队243批次1003人次,累计完成消毒面积54.7万㎡,预防性服药718人,发放宣传单(册)21.58万余份,发放和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精片、漂白粉等消毒药品价值19.47万元。

2018-04-12

00:00:00:0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谭德伟

刘银怀14276410c1427641.html2株洲疾控成绩单,每一分都事关你的健康/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