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母亲说丁公公过世了,要我和她一道去送最后一程。接着又道,老人家活到90岁能无病而终,是积了福了。我心头一沉,挽着母亲出了门,脑海里却不时回放丁公公生前的一幕幕。
丁公公叫丁清,我家的老邻居,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出生的。老人家是老党员,在苦水里泡大的。家里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老四。因为家贫,父亲不肯供他多念书,说是读书不读书并不重要,四肢发达能劳动,将来为父母亲养老送终就行了。就这样,不满14岁的他被家里安排娶了亲。说成是男大结婚要聘礼,女大结婚要嫁妆,小孩结婚就可以随意些等等。
丁公公虽接受了婚配的理由,却不曾动摇读书的信念。从他在书本上理解到的知识,认定了读书才决定出路!结婚一年,他带着挖树根和做长工挣来的钱逃出了家门,前往汤家坪外婆家读书。1947年他考上醴陵县立师范学校,两年后,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军政大学。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军占领了平壤。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丁公公毫无犹豫地报名上了前线,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赶到了朝鲜半岛。
说起抗美援朝的经历,丁公公感慨万千,中国志愿军选择打夜战,为的是躲避美国的飞机扫射轰炸和坦克碾压。他是个20岁出头小伙子,作战经验不足,被部队任命为宣传队长的头一回,就差点出事送了命。白天他去一山寨搞宣传工作,发现一美军贼头贼脑到处探望,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并未慌神,迅速隐蔽了起来,趁对方不注意拔出手枪抵住那人后脑勺,大声呵斥:“不许动,这儿到处是我们的人,小心乱枪毙了你!”其实周围根本没有自己人,为躲避敌
人的疯狂扫射与飞机轰炸,战友们全躲避到山洞里去了。可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设法将对方制服。就这样,他端着手枪押着俘虏在山沟里走了两里路。等真正进入到了驻地,将俘虏交给首长后,自己瘫倒在了地上!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丁公公还讲过许多,当年他所在的部队,一场战斗下来不足百人。随后,他被编到另一个连战斗,战后清点人数,不足10人。丁公公表示,每当危机来临,脑子里就全是“忠于革命忠于党”之类的口号。说到激动处,他会学一句当年毛主席用家乡话指挥战斗时说的,“要打的,这个要打的,不打还真不得了!”意思是说美军要打,痛痛快快地打,见人打人,见飞机打飞机。
丁公公的执着勇敢和无畏常常吸引我,缠着他讲故事似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大饥荒那年,丁公公到某连任指导员,那是个新建的连队。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走访、研讨,把回家探亲的事都耽搁了。连队工作逐渐起色,然而,他远在醴陵的父亲和母亲没能闯过饥饿这一关,没能等到远离家乡的儿子,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丁公公悲痛地面向家乡方向跪下,仰天长哭。
1991年,工作了42年的丁公公退休了。为了温暖大家的晚年生活,让身边的老年人有一个活动场所,他将自家客厅改成了老年人活动室,摆上两台麻将机和纸牌桌,每天都有十来位老年人在一起切磋,热热闹闹,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作为老党员、老革命战士,丁公公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两套老旧的中山装轮流穿,边角已有磨损,儿女们要求给他换新的也不肯。很多人说他傻,有福不懂得享受,甚至说他调回醴陵工作后连机关单位都不去。丁公公听后总会一笑,用两句话来形容他的一生:闯过十关得冠军,九十无为心不愧!
如今,丁公公走了,老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在我心中永驻!
2020-11-29
00:00:00:0152616802丁公公的抗美援朝/enpproperty-->2020-11-29
00:00:00:015261680c1526168.html2丁公公的抗美援朝/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