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怀
通讯员/刘漫林
王博林
——来自茶陵县教育系统的报道
初夏的“犀城”,绿树成荫、花繁叶茂,静谧中孕育着勃勃生机。云阳山下,7.9万名中小学生和1.9万名幼儿园小朋友自4月7日开始,井然有序地安全复学,350多所校园相继洋溢起学子们的欢歌笑语。
琅琅书声的背后,是茶陵县教育系统8600多名教职员工,在面对疫情突袭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坚定前行,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五级防控平台,呵护了十万师生平安。
下好“先手棋”,构筑五级防控联系平台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的是看不见“敌人”,却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每个人的初心与本色。
疫情,就是命令。茶陵县主动下好“先手棋”,率先建立县防控指挥部、教育局、学校(幼儿园)、年级、班级五级防控工作联系平台,通过微信、短信、宣传海报等形式,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建立教职员工、学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通过学校疫情工作联络群、班级家长群,实时掌握学生动态。
及时制订了《茶陵县春季开学整体工作方案》和《茶陵县教育系统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11个工作小组,重点围绕消毒消杀、医疗防疫、后勤保障、项目复工等事项进行周密部署。所有县级领导深入联点学校督查,同时由教育局牵头,携手卫健、疾控、市场监管等部门,分组分批对所有学校(幼儿园)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要严格再严格,细致再细致,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4月3日和7日,县委书记彭新军2次前往茶陵一中督查开学准备工作,要求全方位、无死角消除安全隐患。
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小忠多次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要求准确掌握返校师生的健康情况,确保不漏一例、不漏一人,筑牢坚实严密的校园疫情防控防线。
强化演练,提升应急处置水平。4月6日,全县组织教育、卫健、疾控、医院等部门,在思源实验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此外,还邀请卫健、疾控等部门专家,对各学校校医、疫情防控专干、负责消毒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各个学校则制定有针对性的“两案十制”并进行培训和演练……一张绵密的防控网延伸到全县校园的各个角落。
及时补“短板”,投入900万元进行“厕改”
光亮的墙砖,干净的便池和洗手池,整洁的隔间和蹲位。思聪中学的700多名学生复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校厕所旧貌换新颜。
茶陵是革命老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有不少学校还在使用旱厕或是通槽式冲水厕所。由于这些厕所普遍达不到无害化要求,对人粪尿中的病原体不能及时杀灭。加上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容易引发各类病菌交叉感染。
“为了及时补齐这一块‘短板’,我们组织对全县350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进行精准摸排。县委彭书记在2月25日召开疫情防控专题调度会,当场拍板安排专项资金932万元启动校园‘厕改’工作。”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局里迅速制订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招投标方案,从2月下旬开始,陆续将全县281所学校(幼儿园)的32所旱厕和876个通槽式冲水厕所,全部改造成有存水弯的冲水式厕所。同时完成窗户通风改造1480个,配套做好改造后厕所的用水、用电和化粪池清理工作,确保了开学前的校园防疫工作不留死角。
高筑“防火墙”,提升校园应急防控能力
早上8时许,正是上学高峰期,茶陵县下东中心学校门口的热成像测温仪开始“大显身手”,1秒钟可检测5-6人的高效率,让体温正常的学生可以轻松“秒”进校园。
热成像测温仪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乡村学校,只是茶陵县从长从严从高构筑校园安全“防火墙”的一个缩影。
“全县共投入384万元,用于购置口罩、酒精、消毒液和体温检测设备等各类疫情防控物资。”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共采购额温枪3300把,确保2582个班级(含幼儿园815个班)、233个年级组、各幼儿园门卫、各幼儿园校车全部配备至少1把,各学校门卫配备2把。
采购热成像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48台、智能人体热成像测温仪或红外检门式测温仪15组。目前,学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城乡学校,校门口均配备智能人体热成像测温仪等设施。城区较大规模学校门口、食堂、宿舍等场所,均安装非接触式手持热成像体温探测仪。
据悉,该县将这些检测设备与各学校智能化校园网实现有机融合,从长远角度夯实和提升校园应急防控能力。
供图/茶陵县教育局
2020-06-01
00:00:00:0154483302构筑五级防控平台
呵护十万师生平安/enpproperty-->2020-06-01
00:00:00:015448330c1544833.html2构筑五级防控平台
呵护十万师生平安/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