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孜
余思薇
8月25日晚上,从芦淞区白关镇云山村的一隅传来阵阵动听的歌声。
白关书画院的院落里,来自大山里的30多个孩子在这里生活学习。在“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公益夏令营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家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唱歌、跳舞、朗诵、演小品,尽情释放着青春与活力。
一直坚持自学画画
罗立新是白关书画院的创始人,是土生土长的白关镇人。
罗立新从小喜欢画画。17岁那年,因家中无法负担学费,他只身一人到株洲市里打工。当过建筑工、洗碗工,也做过酒店的领班,虽然有生活重压,他却一直坚持自学画画。
在酒店打工时,罗立新将自己的画作挂在厕所里做装饰。一次偶然的机会,竟意外得到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伟钊的欣赏。
周伟钊告诉罗立新:“如果你想学,我可以免费教你。”在周伟钊与其他几位老师的帮助下,罗立新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旁听生。
租房开办免费培训班
罗立新在学校学习绘画知识,逐渐成长为一名职业画家。怀着对老师们的感恩之心,学成归来的罗立新许下了十年公益之约。
2006年7月,罗立新拿出自己打工的收入,在天元区租了一间房,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画室,免费给家境贫困的孩子指导教学,人最多的时候,来了80多个孩子。
罗立新白天打工,晚上画画,利用周末时间给孩子们上课。平时有空,他还会到一些设施条件差的学校进行义务教学。他将打工和卖画挣得的钱全部投入了公益事业。
2012年,罗立新在荷塘区向阳广场附近另租了一间房,开办了一个公益培训班,许多家境贫困的孩子纷纷来到罗立新的培训班里学习。
公益教学之路几经波折
令罗立新意想不到的是,在招收不少贫困孩子入班后,他遭到了附近几所培训机构老板的排挤。一次,罗立新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几个大汉突然冲进了教室。“他们把我按在地上,还拿刀威胁我说,如果不搬走,就砍掉我一只手。”说起当时的经历,罗立新红了眼眶。“我说,那就砍我的左手吧,我的右手还要画画。”听了罗立新的话,大汉狠狠在他的左手臂上砍了一刀,扬长而去。
尽管几经波折,罗立新还是决定坚持将画室经营下去。之后,他在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和自家老宅分别开设了四家公益画室,全部都免费提供教学。
幸得家人和学生支持
2012年,罗立新与妻子向阳相识。刚开始,向阳并不理解罗立新的做法。有一次,罗立新带着向阳去了几个比较偏远的山区学校,“在白关的杨家桥小学,以前那里的教育条件特别落后,孩子们没有削笔刀,只能用牙齿咬,写字画画也没有纸。”亲眼目睹这些孩子的学习环境后,向阳渐渐理解了罗立新的感受。从此,罗立新的公益道路上,多了另一个人的身影。
2014年10月,罗立新拿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将自家老宅旁边的鱼塘和菜地整平,新建了一间公益教室,取名“白关书画院”。
今年是罗立新坚持公益教学的第14年。每周,附近村里的许多留守儿童都会来到这里上课。白关书画院的公益夏令营也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从罗立新一人策划举办,到今年有29家爱心组织、60多名志愿者参与,罗立新的公益教学之路上出现越来越多同伴的身影。
为了给这里的孩子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白关书画院的大门和院中任何一间教室都没有装锁。“这里没有门槛。”罗立新说。
2020-08-28
00:00:00:0罗立新14年来免费接收贫困孩子学习151726302白关有一座“没有门槛”的书画院/enpproperty-->2020-08-28
00:00:00:0罗立新14年来免费接收贫困孩子学习15172630c1517263.html2白关有一座“没有门槛”的书画院/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