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展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由“株洲发布”策划承办的“七八十年代·我们的生活印记——老物件、老票证、老照片展览”最近展出。我因为对那个年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愫,看了二次。

这些老物件、老票证、老照片,像一个个年逾七旬的老者,它们中虽然有的面色泛黄,缺牙少胳膊少腿,但都隐藏着一段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与善、苦与痛的生活记忆。

收藏了60万斤粮票的蒋盛武先生所提供的全国各种粮票,反映了20世纪相当一段时期一切凭票的艰辛生活。当年生活在农村时,我很羡慕这种票,因为只有吃国家粮的人才拥有。我们农村里的人年年种稻,一个也没闲着,但是仍旧年年缺衣少粮,以致人们都想跳出“农门”。

后来,我虽跳出了“农门”,但每月只有27斤粮的供应。因为那时生活质量差,加上年轻,这27斤粮哪里够用!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末,粮食逐步放开,一些人拿着粮票去兑换塑料脸盆、提桶等。我夫人见了,也要去兑。我因饿怕了,就是不同意,以至如今我还藏有几十斤粮票呢!

当然凭票供应的不单是粮食,还有布、煤、香干子(豆腐)等。说到香干子,我还记得在乡下时,有户戴姓芳邻的女儿在城里工作,每次她回家,总要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票买些香干。在这些有限的香干里,她还不忘送我家若干片,真乃大礼也!

展品中,有块“光荣军属”牌,红底黄字,十分地抢眼。“光荣军属”四字是仿宋体,笔画棱角分明,规整有力,下面有一行小字:株洲市革命委员会赠。观此牌,它又勾起我当年只想去当兵的一幕幕……

那是1971年秋,我高中毕业就积极报名想去参军,在淦田地区医院,当体检到最后一关时,医生听出我心脏有杂音,结果被刷了下来。直至今天,我都有些不服。我当时想,要是体检上了,一定要在部队好好地干,一定要争取当个像《英雄儿女》里面的张团长和王政委式的人物,或是王成、小刘式的英雄。或者,在部队当个老兵也行。我强烈想去当兵的初心,就是认为解放军是最亲最可爱的人,像雷锋、王杰、董存瑞、邱少云,哪个不是解放军!再者,“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多好啊!

展厅中,我还被一块“光荣退休”的牌子所吸引。此牌比“光荣军属”牌稍小,也是红底黄字,落款是“株洲市无线电二厂”。我认为,此牌虽小,但情谊深重。我在单位工作几十年,退休时就没有一块这样的牌子暖我的心,想来不是滋味。我还想,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退休那日单位发个这样的牌子或是证书,多幸福。

在一个长条形的展柜中,我惊喜地看到一本《大跃进歌谣》。它是1958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湖南民歌选”出版的,编者是“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办公厅”。经办展人同意,他取出让我翻阅了一遍。

这本小册子,共收录全省各地民歌288首。这些民歌,极尽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如酃县的《跃进山歌震山河》:“放开嗓子唱山歌,我们的山歌几谷箩,山歌唱的大跃进,跃进歌声震山河。唱的西山水流山上过,唱的西台肥料飞过河,唱的粮食亩产千多斤,唱的穷山沟变金窝。”又如郴县的《我的扁担会唱歌》:“我的扁担会唱歌,天光唱到日头落,唱得水库层层高,唱得肥料堆成垛。”还有蓝山的《不忘恩人》:“春耕田野人穿梭,边干活来边唱歌。想起恩人共产党,浑身上下力气多。”邵阳的《永远跟着共产党》:“向日葵花朵朵黄,不向月亮向太阳,天下人民千千万,永远跟着共产党。”这后面两首,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跟党干革命的朴素感情。

当然还有“技术革新”“植树造林”“多种经营”“扫除文盲”等专题民谣。首首读来朗朗上口,段段品之诙谐有情。

2019-12-22

00:00:00:0马立明世相149361702看展览/enpproperty-->2019-12-22

00:00:00:0马立明世相14936170c1493617.html2看展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