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年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千年屋就是我们那里常说的“材子或寿器”,直白地说,就是棺材。母亲的棺材,在她四十多岁时,就请鹿峰寨的谭木匠置办了。可如今过了耄耋之年,她的棺材竟又一次地被人借走了。

母亲8岁时,家里就把她送到离家二十里地的余家做了童养媳。那年,余家准备为儿子完婚,正遇上国民党溃退,余家儿子又刚好从县城办事后往回赶,在途中,被抓了壮丁,从此没了音讯。

解放那年,母亲嫁给了我父亲,政府安排他们在一家炼铁厂工作。后来,也不知咋回事,父亲竟成了牛鬼蛇神,全家被遣送到农村。到农村没几年,父亲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留下体弱的母亲和几个嗷嗷嗷待哺的孩子。

父亲过世后,母亲由于悲伤和劳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常常病一来就像死里逃生一样,全身抽搐,嘴巴紧闭。最严重时,连一口水都灌不进,把我们姊姊妹妹吓得哭哭啼啼,弄得邻里也跟着叹气抹眼泪。好在母亲命不该绝,每次都是那个申医生用扎银针的法子把母亲救回来。母亲被这种怪病折磨了六年,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那时候母亲还不到50岁,母亲想到这病也磨死人,万一哪天一口气扯不上来又咋搞呢,到时连口棺材也没有。于是,在母亲患病的第五年就请了木匠师傳来家为自己做了副棺材。接着,又请了漆匠来上桐油刷漆。

一天,天麻麻亮,忽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母亲赶紧披衣下床,开门一看,原来是队长邓祖兴带了几人站在门口,急急地对母亲说:“运姑嫂,我们是来向你借寿器的。咱队的那个知青,昨晚突发急病死了,一时没有,只好来向你借了。”母亲一听是知青死了,又想起那个知青下放在队上,吃苦耐劳,实在不容易,二话没说,就同意把棺材借走了。

把棺材借出去好几年后,母亲又请了木匠为自己做了一副。其实在我们老家有个不成文的说法,说把棺材借出去是件好事,有道是棺材,又添寿又增财。还别说,自我母亲把棺材借出去以后,灾啊病啊,很少缠上母亲,母亲的精神状态也好,财是没发。我们这里还有个乡俗,就是棺材借出去,是不能送棺材回来的,只能还木料,让借出去的人家自己做。

这样又过了许多年,我们全家也为母亲做了70岁寿宴。常言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母亲对我们说:“知足了,你们爹走的时候只有40岁,我现在有70岁了。”她又对我们说:“我什么都准备好了,寿器、寿衣、寿鞋,连纸钱木炭石灰都备好了。”我们一听母亲这么说,都朝地上“呸呸呸”,口里说母亲,你莫乱讲,你好好的能活到100岁。

一天,天刚麻麻亮时,还是那个邓祖兴,现在是由生产队长改成村民组长了,他又带着几个人来向母亲借寿器了。说组上的王全力在村里水泥厂被碎石机给轧死了。母亲一听,心里痛得不行,这么年轻咋就走了,留下妻子儿女咋办呢?她又二话没说,让他们把寿器抬走了。

这事过许多年后,母亲想起自己八十多岁,万一哪天闭眼了,没寿器咋能入土呢?于是又请来了木匠。寿器成型那天,母亲很高兴,等漆匠刷好漆后,打电话把我和老妹叫回去。她说:“这口寿器高低都不能借出去了,留给自己用。”

世上的事情是万万料不到的,在我们回到城里没多久,村里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市里派在我们村组的一个扶贫干部在扶贫途中不幸殉职了。这位扶贫干部原是一个孤儿,是党和政府培养出的一名好干部。他殉职后,当地村民为他开追悼会并把他安葬在鹿峰寨上。母亲给我打电话时,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他真好呢,为村里做了许多好事,还三天两头来帮我做这做那,陪我聊天,我想好了,决定把我那口上好的寿器给他。”

我听后,鼻子酸酸的,说不出话来。

2019-05-26

00:00:00:0李方明147467902“千年屋”/enpproperty-->2019-05-26

00:00:00:0李方明14746790c1474679.html2“千年屋”/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