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炎陵红军标语的书法特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人们通常认为户外张贴的宣传标语,在书写上是粗制滥造的,谈不上什么书法不书法的,没有艺术价值可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管什么时代,人们手写的宣传标语,在书写上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东西,或者说,有不少手写标语事实上就是精彩的“书法作品”。

近日,笔者参观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看到陈列在展厅的那些从乡间民居墙壁上揭裱下来的红军标语原件,除开标语的内容不说,单看它们的书写形式,就让我大为震惊!可以说,这个博物馆陈列的一百余幅红军标语,有相当一部分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特征,是值得我们爱好书法艺术的人欣赏、学习和借鉴的。

先看书写形式。从书法的表现形式上看,炎陵的红军标语主要有斗方、条幅、横幅和对联等表现形式。例如:“不革命的不分田地……”“国民党制造军阀,共产党打倒军阀”,这是典型的书法斗方,这一类型的标语占绝大多数,约有60%。“酃县工农赶快起来消灭土豪……”“拥护无产阶级……”等是十分标准的书法条幅,占比例达到25%以上。“打到遂川去拥护全苏大会!”“要平等”“要自由”等算得上是极好的横幅,占红军标语的比例约有10%左右。“想当年剥削劳苦工农利中生利好是好;至今日斩杀土豪劣绅刀上加刀痛不痛?”这就是对仗比较工整的对联了,而且还书写了横幅“阶级斗争”,这一类标语约占5%。

再看书写字体。因为宣传标语的特殊性,它要求让广大群众能够看得懂,认得清,草书、篆书等字体是肯定不能上墙的。炎陵的红军标语的书写字体,以行书、行楷书为主,楷书为辅,间或还有隶书。如上文所举例子中,

“国民党制造军阀”等就是很好的行书作品;“不革命的不分田地”“酃县工农赶快起来消灭土豪……”“拥护无产阶级……”等就是行楷书作品;而“打到遂川去拥护全苏大会!”“要平等”“要自由”等则是较有章法的楷书作品;“想当年剥削劳苦工农利中生利好是好;至今日斩杀土豪劣绅刀上加刀痛不痛?”这副对联又是极有特色的隶书作品。

三看字法、笔法、章法和用墨。我们来看“不革命的不分田地……”这幅标语斗方。全副标语正文88个字,落款13个字,属于较为典型的行楷书字体。正文和落款的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都讲究来龙去脉: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中锋行笔的笔法特征十分突出。像第一行的“分”、第二行的“杀”“贫”“吏”与第三行的“反”、第八行的“焚”等字的捺笔,有比较浓重的颜体楷书意味。第四行的“共产党”与第七行的“共产党”重复出现,以及第一行、第五行、第九行重复出现的四个“不”字,书写时,还注意了笔法与结体上的变化。虽然这幅标语的每一个字的结体并不十分精致,但它的每一个字,甚至整幅字的布局、用墨的轻重,都值得我们用书法艺术的眼光去品味、去推敲。

再看“国民党制造军阀,共产党打倒军阀”这幅字,可以说这是一幅非常有艺术水准的行书斗方作品。这幅标语的正文只有聊聊14个字,重复的字就有3个:“党”“军阀”,占总字数的近一半。这幅字乍一进入我们的视线,就有一种很强烈的冲击力,给人带来震撼性的美感享受。首先,它的布局十分抢眼、十分奇巧。14个字的正文,分布成4行,字数对比悬殊,字数多的两行,每行有5个字,少的仅有2个字,但是,整体布局却显得疏密有致——密处不能通风却不显得拥挤和压迫,疏处可以走马却不显得空荡与失衡。书写者通过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来调节整幅字的空间布局。比如第一行“国民党制造”5个字,“国”字粗重,领起全幅,其他4个字则写得轻细、小巧;第三行“共产党打倒”5个字,又起伏有致,“共”“打”两字粗重,其他如“产”“党”“倒”3字则写得轻细。而第二、第四行的“军阀”两字重复,第二行的“军”字粗重,中竖长伸,占去第一行两个半字的空间,“阀”字则与第一行的“党”“制”等字基本上一样大小、粗重;而第四行的“军”字则只占第三行的一个半字空间,占第一行的两个字空间,“阀”字又略大于第三行的每一个字,比上面的“军”字短而宽,气势上则互相呼应。

其次,这幅字的用笔用墨十分有特色。用笔的轻重,用墨的浓淡燥润交错变换,形成了一种粗细交替、浓淡掩映的艺术效果。第一行“国”字、“制”字用重笔,出现浓墨,其他三个字则用轻笔,细线穿插其中;第二行“军”字重笔浓墨,“阀”字则轻笔细线,偶露枯笔峥嵘。第三行“共”“打”粗重,“产”“党”“倒”三字又变成燥墨细行;第四行的“军”字略轻,与前一行“共产”两字呼应,“阀”字和感叹号则粗重一如前三行的“打”“军”“国”等字。整幅字用笔、用墨做到了前呼后应,枯润交错,达到了波澜起伏,激情昂扬的艺术效果。而落款“红独一师二团”轻细简洁,干净利落,衬托了正文的磅礴气势。

再看隶书对联“想当年剥削劳苦工农利中生利好是好;至今日斩杀土豪劣绅刀上加刀痛不痛?”虽然它的隶书“蚕头燕尾”作了较大变异,掺杂了一定的楷法意趣,但整幅对联的隶法仍十分浓厚。一是结字扁平方正,符合隶书结体规则;二是横、竖、撇、钩、捺等笔画的写法具有十分突出的隶书笔法特征,如上联的“年”“剥”“削”“劳”“苦”“农”“工”“中”,下联的“至”“今”“日”“斩”“土”“绅”等字;三是相同的笔画在书写时注意讲求变化,如上联“剥”“削”“利”“好”等字的竖钩,写得既符合隶法,而又各各不一:有的圆转,有的顿折,有的笔势下倾,有的笔势上扬,有的则平正匀称,体现了书写者较深厚的隶书书写功底。而横批“阶级斗争”4个字,虽然语序采用现代汉语从左至右序列,但字法上却耐人寻味,与上下联一气呵成,配合起来显得沉稳凝重,棉里藏针,韵味无穷。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定,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留存在炎陵的红军标语,除了它们内容上的宣传教育作用之外,它们的书法艺术特征也是十分突出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2021-06-08

00:00:00:0黄建林1550788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2106/08/c1550788.html2炎陵红军

标语的书法特征/enpproperty-->2021-06-08

00:00:00:0黄建林15507880c1550788.html2炎陵红军

标语的书法特征/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