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油烟污染投诉下降的背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明

5月6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全省的进驻督察正式结束。从督察组向我市交办的案件数量上看,本轮督察的群众信访举报低于过往5轮中央、省、市环保督察中的任何一轮,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减少。

历览过往各轮环保督察,餐饮油烟投诉都是重头,其中以餐饮业最为集中的天元区为甚,其餐饮油烟投诉量历次占比均在35%以上,数量最多的有55起。但在本轮中央环保督察中,天元区的餐饮油烟投诉仅为4起。

餐饮油烟污染投诉大幅减少,背后有哪些做法可资借鉴?

先调解、再执法

这个环境执法中队专管油烟问题

在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天元分局,执法人员何永亭的上班时间与众不同——饭点之前提前用餐,饭点到了出门干活。

2019年4月,该分局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之先河,成立餐饮油烟执法中队,何永亭便是首任中队长,他的上班时间也自此改变。

“天元区有在册大小餐饮企业、门店3000多家,执法人员疲于奔命,但油烟投诉依旧居高不下。”该分局局长文红武介绍,成立油烟执法中队,让以往的“人人管”变为“专人管”,改变了过去一个投诉多人处理,甚至久拖不决的局面,集中力量促攻坚。

常年与餐饮企业、门店及投诉人打交道,何永亭总结出一个道理:处理餐饮油烟污染投诉,本质上是一项群众工作。

“很大一部分的油烟污染投诉,是因为餐饮企业或门店,与投诉人久有怨怼。我们介入后,被投诉方有意安装治污设施,但投诉人不同意,僵持不下,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何永亭说。

“一个小店,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投诉人的权益,又必须得到保障。两头牵着的都是民生。”何永亭介绍,调解,便成了处理这类投诉最为主要的工作方式。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至问题解决、双方满意。”文红武介绍,在处理餐饮油烟污染上,该分局坚持先调解、再执法,2019年成立油烟执法中队至今,因为调解不成必须执法处罚的案例,也不过寥寥几起。

装设备、重监管

90%以上大中型餐饮企业配好治理设施

餐饮企业、门店点多面广,仅靠有限的执法力量,显然不能长治久效。管好餐饮油烟,必须在以执法为基础的末端监管上,下大力气管好源头,并做好部门协同,形成联合监管的工作格局。

管好源头,天元区全力推进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工作。至目前,天元区90%以上大中型餐饮企业、门店已完成高效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全区37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完成餐饮油烟专项整治。

装好设施,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运行好、维护好,真正发挥其作用。天元区引入专业技术单位,就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实行第三方运维。

“定期清洗、运维,建立工作台账,环保部门就其运维情况实施考核,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文红武介绍,在装好、用好油烟净化设施的同时,该局重点发挥区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整合区城管、网格员和街道、社区环保专干的力量,建立起了餐饮油烟问题的长效巡查、监管机制。

“多方协作之下,对于餐饮企业、门店的监管,可以精确到每一条街,责任到具体的人。”文红武介绍,巡查中发现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第一时间要求加装,安装了未运行或运行效果不佳的,责令第三方运维单位立即整改。

“意识转变了,以前是环保部门要求装,现在是餐饮企业、门店主动装。”何永亭介绍,如今他带领的油烟执法中队,工作强度已大幅减轻,餐饮企业、门店装修开业前,大部分会主动向社区或环保部门咨询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事宜。

打开门、听呼声

“局长热线”关心群众身边小事

5月6日下午,天元区市民罗松华致电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天元分局“局长热线”,反映天伦路一家烧烤店油烟扰民。

当天下午,环保执法人员即联合区城管、街道和社会的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核实罗松华反映的情况,现场为这家烧烤店制定整改方案,并于5月7日下午完成整改。

罗松华拨打的“局长热线”,是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天元分局在3月15日向社会公布的投诉举报电话,至目前,已受理投诉举报80余起,内容涉及餐饮油烟、噪声、扬尘等方面。

“每个局班子成员一次接三天,轮流来,时间是早6时至晚10时,有诉必处、有诉必复。”文红武介绍,在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又单独向社会公布一条举报热线,是为了更好地倾听市民呼声,更及时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2021-05-08

00:00:00:0154693102油烟污染投诉下降的背后/enpproperty-->2021-05-08

00:00:00:015469310c1546931.html2油烟污染投诉下降的背后/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