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立
近日,承蒙孩子的班主任“厚爱”,邀我写篇关于“陪孩子一起读书有感”的小文章。说起陪孩子一起读书,我心底是惭愧的。文化底蕴本来就不太厚的我,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陪他读书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大多时候只是陪着他去逛书店买买书,去图书馆借借书。有时候,文朋诗友馈赠的书籍,我也是大摞大摞的往家里搬,有意无意地塞在孩子的目光经常光顾的地方,除此我几乎没有做什么。每每独坐静思时,我的心底会陡生如临万丈深渊般不寒而栗的后怕,这样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是否过于“懒散”了呢?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从孩子这个阶段成长过来的。唐诗有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深知,培养孩子需要循序渐进,因为读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收获的。我比较爱读书,每每一卷书籍在手,立马能够进入“书路本无雨,空翠湿人衣”的心境。
读书,是件来之不易的事。
我的家乡,隐藏在罗霄山脉深处的一个小小旮旯里,是炎陵一个偏之又僻的小山村。我只要走出家门,抬头是山峰,低头是沟壑。乡里乡亲十有八九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村里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凤毛麟角,全村只有一个读过高小但没有拿到毕业证的“李秀才”。当我还没达到学龄的时候,每天都羡慕邻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一大早什么事都可以不做,从床上爬起来,吃完早饭就可以急匆匆去上学读书。而我则要牵着家里的老黄牛去山坡上去吃草,老黄牛背上的蚊子总是缠着我叮咬,时常手臂上、脚上遍布被叮咬过后的小红包,奇痒难忍。站在小山坡上,我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渐渐走远的身影。七岁那年的秋天终于来临,我总怨恨这天来得太迟,仿佛已经等过了几个世纪。当我的奶奶把一个绣着五角星的崭新的小书包交到我手中,我激动得眼角流出了泪花。
奶奶笑盈盈地对我说:“我的孙崽崽也可以去读书啰。”我问她:“奶奶,你读过书吗?”奶奶抬起手,用衣袖在眼角轻轻地擦了擦眼泪,心酸地说:“旧社会,穷人连填个肚子都是饥一餐饿一餐,哪里读得起书啰。要不是搭帮毛主席,搭帮共产党,你也要像奶奶样,一辈子都只能够当个睁眼瞎!你可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学习呀。”奶奶一边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我仰起稚气的脸,用浸透感恩的眼光望着奶奶,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告别奶奶后,我开始踏上了求学读书的路……
读书,常读便常新。
都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所以我很喜欢翻来覆去地读自己喜欢又比较固定的书籍。通过自己人生的阅历改变和时光变迁,重新去理解和演绎书中的天地。将自己的心袒露在天地之间,去感受,去追寻,去醒悟书中的韵味。佛家有云:“悟者,佛也。”也许,这也会是读书人的“不二法门”。
我喜欢读哪些书呢?主要读那些有益家、国,有益社会,有益人类的那种书籍。
毛主席在立志出韶山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还作过一副对联:“谋利应谋千秋利,
求名当求万世名”。毛主席正是以他独有的胸襟,书写着伟人的读书人生,全心全意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言行一致的高标准为中华儿女树立了完美的榜样,激励着无数中华民族好儿女发愤图强。温家宝在网上与网友交流读书态度的问题时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愿天下父母都陪孩子一起读书!
2018-08-03
00:00:00:0144011102越读越有味/enpproperty-->2018-08-03
00:00:00:014401110c1440111.html2越读越有味/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