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舅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舅舅南人北相,今年米寿的他站在172cm的我跟前,居然还比我高出半个头。

舅舅一生从事农村工作,解放初期至退休一直在株洲市郊区工作,先后担任过清水、荷花、建宁的公社书记,俗话说:乡村干部一靠腿,二靠嘴。家人眼中的舅舅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知他是怎样去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村基层工作的。也许,大多数人都有两面性,可能他工作起来又是另一副面孔。

舅舅是我母亲几姊妹中唯一的男丁,听母亲说,舅舅年轻时自由恋爱,找了一个姑娘,又白又俊,个头也高。不知是成分高,还是其他原因,我外公死活不同意,后来舅舅离家出走大半年,外公又给他许了一门亲事,就是我舅妈。开始时舅舅死活不从,最后还是拗不过外公,结了婚,先后生了4个孩子。

舅舅出生在本市栗树街李家祠堂一个殷实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可能由于他的工作,加上长年累月奔走于乡村阡陌,晒得一脸发黑,家里人唤他为“乡里人”,久而久之“乡里人”

成了他的代号,倒是他的真名李月乔,极少被人提起和记得。

舅舅工作时我印象不深。小时候我住在舅舅家的时候,记得他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时吃住在公社,农忙时节,有时一个月才回家一趟。

前几年,我陪同事去清水塘湘天桥一户人家找治痛风偏方,那个郎中70多岁了,是清水公社的,我问他认识我舅舅(李书记)啵,他连说:“认识,认识!经常下村下户,访贫问苦。”

说他是一个共产党的好干部,老实人,扎实人。

舅舅有很多与他年龄差30、40岁的忘年交,那是他当郊区建委主任时的属下干部。那时他们都只有20岁出头,刚出大学校门,舅舅让他们挑大梁,把重大项目交给他们设计,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后来郊区并入高新区,以原郊区的城郊设计院为主组成市规划设计院,那帮青年才俊许多成为注册设计师和这方面的专家、领导。舅舅退休后,他们感恩当年的提携,每年大年初六相约在舅舅家,把酒言欢,给舅舅带来了晚年的快乐。

舅舅身体一直不错。那年,我父亲生病,70多岁舅舅带着我到堂市乡下找保姆,路过一条水路,两岸中间只搭了一块一尺宽的跳板,踩上去晃晃悠悠,舅舅脚下生风,几步就跨过去了。

舅舅83岁那年清明,叫上我给外婆上坟。我外婆埋在早禾坪李家的祖山上,由于久没人去,杂树丛生,舅舅和表哥手持镰刀,左劈右砍,开出一条路。外婆的坟在路尽头的一个坎下,足有一米多高,舅舅纵身一跃跳了下去,我瞅瞅脚下,最后还是叫表哥挖了一个踏脚的眼,分两步跳下去的……

舅舅解放前读过中学,尤会“四六句”。小时候我住外婆家较淘,母亲怕我生病,晚春了还给穿很厚的衣服;6、7岁那年冬天,我拿着纸折的船去附近水塘玩,跌在水里一身透湿……舅舅为此编了顺口溜:“刘大宝,不得了,6月天气穿棉袄,12月天气洗冷水澡……”

与表姊妹和街坊小孩吵架时,他们就对着我念,气得我不行,长大后才知是舅舅的“杰作”。

母亲和舅舅感情深,平时,她总是嘱咐抠门的舅舅吃好一点,喝好一点,对自己好点,不要省钱,舅舅有什么不适,她总挂在心上,念念有词。母亲去年患脑梗住院,开销花费大,舅舅两次来探望都拿了1万块钱,过年又拿了2千。一辈子抠门出名的舅舅,这样的举动,可以说一生绝无仅有,兄妹之情可鉴。

舅舅对病中的母亲,没有动人的辞藻,他的举动更像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坚定的信心。

随笔

父母总是吵架为哪般

佟才录

神农风

下班刚到家,妻子便对我说:“刚才母亲来电话了,说她和父亲又吵架了,叫我们回去一趟。”

这已经是父母今年第十二次吵架了。自我从农村调进城后,大半辈子从没红过脸的父母频频吵架,而只要一吵架,母亲就会打电话给我们,我只好连夜开着车,携妻带子回乡下为父母从中“调停”。一次、两次尚可,次数多了,我心里有点儿不耐烦,都是70多岁的老人了,不缺吃、不少穿的,和谐过日子多好,吵什么架啊?

到了父母的家,已是掌灯时分。父母正准备吃晚饭,餐桌上摆着一盆过水面条和一大碗茄丁肉末卤儿。母亲笑着又添了三副碗筷招呼我们坐下吃面,丝毫看不出有过吵架的迹象。我憋了一路的气瞬间释放,把碗筷往前一推,开门见山地说:“爸,妈,你们这次又是为什么吵架啊?”父亲支吾了一下,母亲赶紧接过话茬说:“今儿晚上做面条吃,我要打茄丁肉末卤儿,可你爸他非要吃鸡蛋西红柿卤儿,我们意见不统一就吵起来喽。”我听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这么芝麻绿豆大点的事也值得你们吵架,还大张旗鼓地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大老远地跑过来。你们都多大岁数了,能不能替你们儿子想想,我们上一天班多累啊,还得黑灯瞎火往乡下跑……

我越说越生气,声音也越说越大。母亲低下头检讨自己,一个劲地说都是她的错,不该给我们打电话,惹我们烦心,给我们添乱。这时,父亲却突然站起身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地对我说:“混账东西!你们知道你妈为什么总给你们打电话吗?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吵架,从来都没有,包括之前打电话的几次。你妈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让你们多回家看看,我们想你们啊!”

原来,父母为了让我们多回家看看,竟自导自演老两口吵架拌嘴的戏码。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回到城里后我心潮起伏,辗转难眠。怎样才能解决父母“空巢”带来的问题呢?接他们进城吧,他们又不肯,说住不惯,而我们又确实没有时间天天回乡下陪他们。左思右想,我决定买一台电脑给父母送过去,又花了一周时间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qq语音和视频。自那以后,我们一家人每天晚上都在qq视频里陪父母聊上一会儿。我和妻子向父母说说工作和家庭情况,儿子则向爷爷奶奶汇报他在学校里的学习,父母也跟我们说说他们最近的身体情况以及家里的一些开心事……当然,只要我们周末有空,一家人就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度过温馨的周末。

其实,上了年岁的父母所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丰盈,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唐臻科

我在京剧的西皮二黄里

感受一代君王

坐拥万里江山

情牵绝代美人的旷世情怀

想象一代皇朝的烟雨里

那梨花始开的盛景

长安城突起硝烟

百花亭里一朵梨花飘零

烽火连天的六月

马嵬坡美人香消玉殒

彼时

盛唐的天空正飘满雪花

左手江山右手美人

而历史让人们记住的瞬间

总是皇权于太平盛世

用霓裳羽衣

演绎

在舞台中央的某一个侧影

蛊惑及其他

需要表达的事物

早已逾越语言的障碍

尘世原本就有许多的留白

无需为此涂抹色彩

比如恐慌、明净、暗礁、浪花

你得调动所有的情绪

将遣词造句进行量身订制

在矫正与修辞的艺术境地

截取那些鲜为人知的信息密码

所有的祈祷都在三缄其口

但蛊惑的神奇信仰

足以让幻影恸塌,山河溃败

一旦沉迷

谁也无法跨越这道鸿沟

过江汉平原

列车窗外的风景

风驰电掣般在视野中切换镜头

在江汉平原天高云淡

目之所及早春的油绿

萌动麦苗的苍茫辽阔

此刻我的指尖

正在翻阅一个季节的册页

试图在一杯水的平面之上

构思一幅平原的春日图景

让鸟儿飞翔

蝴蝶蹁跹

我在列车呼啸的旅程中

眺望大地深处的春色

繁花为原野装扮妖娆

过江汉平原

思绪在春天里肆意飞翔

毛驴拉磨

往事

张盘龙

人过50岁,怀旧之情日增。愈久远的往事,就像尘封的老酒,愈加散发出令人回味的醇香。毛驴拉磨,是我北方家乡的一种农事活动。

在我的家乡河南,乃至比邻的河北、山东、安徽一带,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农村,家中所吃的细粮,如面粉,所吃的粗粮,如玉米面、高粱面等,基本上是石磨磨出来的。两扇大大的圆形磨盘,以圆心为中点,相互接触的一面,被石匠的巧手雕刻成像折叠纸扇一样的褶皱。上面的一扇石磨,离圆心附近,还要凿透一个12寸大小的圆形口子,以便麦子、玉米等往下流淌。两扇石磨的圆心被一根钢钎穿透,牢牢固定在磨台上,再套上牲口,就可以磨面了。

那时候,还是大集体。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每隔两个月要到石磨坊里去磨一次小麦之类的面粉。开磨的前三天,母亲将小麦洗晒干净,并给生产队里饲养牲口的饲养员报一个计划,三天之后要用一头毛驴拉磨。临近磨面的前一晚上,我和母亲便将自家准备好的麦麸、豆饼之类的牲口料送到饲养员手中,算是准备给我家拉磨的毛驴加点营养,开点小灶。这在生产队里是条不成文的规矩。第二天早上四点多钟,鸡叫头遍的时候,我和母亲简单吃过早饭,带上几个馒头准备做午饭用。顶着天上点点繁星,拉上一架子车洗晾干净的小麦,到饲养员手里牵上定好的毛驴朝石磨坊走去。那时,一个生产队也就一家石磨坊,并且是放在私人家里。我们第四生产队的磨坊是在一户姓赵的奶奶家里。赵奶奶家境好,人也和气。到了她家的磨坊后,卸下架子车上的小麦,把毛驴的双眼用一块布蒙上,往石磨上一套;而后将小麦倒在石磨开口子的上方,便大声吆喝着驴子开始拉磨磨面了。“哒哒哒”的毛驴脚步声,催赶毛驴的吆喝声,久久回荡在黎明前村庄的上空,显得意味深长。

跟在毛驴的后面,母亲开始往高粱织成的簸箕里收流淌下来的面粉。然后倒往旁边的细箩筐里,来回掸面。最后,又将箩筐上面较为粗糙的麦麸倒回石磨上重新磨碎,再重新掸,重新提纯、提精。几百斤小麦,一头毛驴,纯手工掸面,往往到晚上月上树梢的时候才能收工。所以中午就在石磨坊里简单对付一下。这期间,赵奶奶家里给我和母亲提供了不少方便。磨完面的第二天早上,母亲又会早早地起床,给我们兄弟烙上几个香喷喷的油馍解馋!

一股股面粉,像瀑布一样,挂满了下面的一扇石磨。这瀑布似流淌的面粉里,包含了母亲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期望啊!当时,我才八、九岁,父亲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母亲的肩上。我们兄弟四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刻,所以饭量也大。在那个以工分衡量劳动价值的年代,我们家没有个顶个的劳动。所以,即便是两个月才磨一次的小麦面,往往到来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家也就断粮了。

细如瀑布的面粉,悄无声息的岁月,将母亲的满头青丝在不知不觉中染成银白。

上个月回乡探亲,与90多岁的赵奶奶提及此事,勾起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毛驴拉磨的年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不知道有多少磨难和坎坷被这石磨磨碎!那段岁月虽然清贫,我却感到格外温暖!毛驴拉磨的年代,始终像石匠双手雕刻成的石磨一样,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定格在我心里!

2018-04-22

00:00:00:0刘云波梨花殇(外二首)14290540c1429054.html2舅舅/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