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绩效改革:擦亮攸县“教育名片”

2022年0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黄永新

通讯员/李晓岚

一年减少临聘教师200人,会不会影响全县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呢?攸县的答案是:不会。

一方面要消除学校行政人员过多过滥现象,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改革,会不会对教育教学质量带来影响呢?攸县的答案还是不会。

一减一补,师资力量悄然优化

“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攸县,教育系统推行绩效考核改革已走过四年的探索历程。

重头戏还是在今年。该县以课时津贴为突破口,修订完善《公办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从根本上激活了教师队伍的原动力。

“学习借鉴泸溪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思维,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1月23日,攸县县委副书记李鹏程在株洲市学习泸溪经验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直以来,乡村学校专业教师紧缺与行政人员过多过滥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之一。

攸县的破题方法是,在全部清退临聘教师、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同时,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制定教师招聘方案。近三年,共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幼教师582人。

专业教师紧缺、师资结构不优的现状如何破解?攸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近三年,共引进34名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和41名中青年研究生,全县教师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针对实际情况,大力送培公费定向师范生,着力解决乡村学校专业教师紧缺和“教非所学”问题。目前,共送培公费师范生490人,基本形成了以公费师范生为主、其他渠道为辅的教师补充机制。

让攸县教育人底气十足的是:近年培训教师1万余名,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居全省前三名。特别是自2018年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成功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被教育部评为“国培十年优秀典型工作案例”,成为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攸县名片”。

考核与投入并重: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对教职工实行绩效考核,无疑会触动部分慵懒者的利益。

攸县首先明确了考核范围和组成,确定绩效考核的范围是全县公办学校(幼儿园)各类在编在岗工作人员。

绩效考核奖分过程考核奖和目标考核奖两部分,其中:过程考核奖包括课时津贴考核奖,班主任工作考核奖等六部分;目标考核奖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

绩效改革大方向明确后,该县又在各学校广泛测算、广泛调研、广泛座谈的基础上,出台了绩效考核指导意见。

各基层学校根据县局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细则》。明确了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行政管理、教辅后勤岗位工作量参考系数标准;明确了村小、中心小学、初中课时津贴标准;规范了各中小学校内设机构和管理岗位,切实消除了学校行政人员过多过滥的现象。

按人头平均发放绩效的模式被彻底打破,考量与考质被写入规章。各校将课时津贴考核奖,班主任工作考核奖等按月考核并公示,报县局绩效考核办审批存档后按期造表发放。

与此同时,县局根据《攸县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考核结论分一类、二类、三类下拨到各学校,该部分绩效一类学校人平上浮5%,三类学校人平下调5%。

一方面抓严抓实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把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近年来,该县共投入4.2亿元,顺利完成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30余所,建成教师周转房600余套。每年教师节,奖励教师资金200余万元。

当下,走进攸县各校园,看得见的变化是:各学校校长、行政人员率先垂范、带头上课,高级教师、老教师、年轻教师都积极要求增加课时量。

被广为传播的数字是:近三年,共有10人考取清华、北大;连续多年中考、高中学考、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2020-12-0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