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阅读伟大语言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罗玉珍

我从十年前开始比较高密度的创作,当然了,好东西没写出多少,坏毛病惯出不少,有几年甚至几乎不出门,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与人打交道就不见人,除了成天想着要写点什么看点什么,我没有别的乐趣和兴奋点。但成效也并不大,真正那时候读过的对我影响很大的作品不多,但毫无疑问我从阅读中吸收了不少营养。这是潜移默化的,你必须相信一点,读书永远比不读好。

当我还有些对语言的渴望,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焦虑,这是创作带来的惯性。虽然认真起来读得也不多,但只要打开过我所欣赏一些书,哪怕只读了其中一小部分,只要我的心在这上面有了一部分波动,我的焦虑都会小很多。这是个科技的知识的无比复杂的时代,我没有更多精力在别的地方使自己变得更好,我在它的脚步后竭力地奔跑,我得进步,并同时解除生活中不断加剧的压力,还有比读书更方便更好的方式吗?

最近读的书不多,波拉尼奥的《未知大学》,维特根斯坦的《维特根斯坦笔记》,加斯东·巴拉什的《水与梦》,《诗经》。他们在炎热还没散去的时节给我带来了不少宁静,其他还读了一点余华、杜拉斯、米沃什、阎连科,但只是翻看了其中一部分。书就在手边,有时捞着哪本读哪本。

吸引我阅读《未知大学》是之前对波拉尼奥的了解,我喜欢他语言中的力量,简洁,天才的出其不意。那种极致,浓烈的,自由的表现主义,哪怕只翻看少量几首也能充分领略。读他的语言能让我瞬间提神,因为平凡的生活充满了麻木。

有一天晚上,我随意翻看它的《未知大学》,其中一首诗让我突然流下了眼泪,仅仅几行的作品,语言朴素极了,但像锥子扎出我的眼泪。后来我擦了一下眼泪,那本巨厚的书突然合上,我再要找就找不到了,因为我甚至没有记下它的标题。

后来又读到他的《智利之夜》,这本书是管我的同事李军借的。他可能还没看就被我拿来了,吸引我的是书的第一句:如今我快要死了,有些话不得不说。这个开头太牛了,是我喜欢的。那些审视生命坦率真诚的人,是我情感里十分接纳的,如我所想,他的语言太茂盛了,强烈的倾诉欲,强烈丰富的情感,天才的语感。看上去絮絮叨叨,却充满淋漓的元气。我读作品之前不去了解一个作家的自身背景,我只读作品,读完再去联想和了解他,与当初读《白鲸》后对梅尔维尔的判断一样比较准,我觉得波拉尼奥不会长寿,后来知道确实如此,虽然不是在意外中逝世,但那语言里透露的东西给了我他会早早离开的直觉。他燃烧得太猛烈了,我不知道他是因为自己也感觉到不会长寿而抓紧剧烈燃烧,还是因为过分透支精力而导致不能长寿。不管因为什么,我只知道,这样有力的发光的语言是足以穿透时间的。

维特根斯坦是我喜欢的哲学家,还有克尔凯郭尔、尼采、西蒙娜·薇依。读哲学很好玩,比读小说更过瘾,一方面来自共鸣,一部分来自费解,但很多时候看到自己想说的早就被人说出来了,那感觉很奇怪,高兴又烦。

至于《水与梦》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全读进去。买这本书是基于自己对水的敬畏和想象。我几年前就开始写一篇文章《对水的敬畏和想象》,一直没有写完。也许是因为生在山里,见过的大江大河太少,我真是怕死了水,学游泳怎么也学不会,但喜欢坐在水边看水。大海、湖、江水、潭,这些水都让我着迷,在带着畏惧的着迷中,我曾经读过一些写到水的作品,但都觉得不够好。《水与梦》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专著,语言理性又优美,深奥又亲切,充满哲学的思考与辩证,但并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水太复杂了,但同时它是透明的,越是难以言尽的东西越是让创作者着迷,在每个人眼里都有种水的面貌,我希望通过思考与想象能创作出令人赞叹的东西。

《诗经》,我翻过无数次了,这是可以翻一辈子的书,古老的宁静凝聚在每个字上,念一遍也觉得时空清净。中国诸多传统文学著作具有去烦去躁的魅力,《诗经》无疑像初秋的清晨,净洁隽永,沁人心脾。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读一读《诗经》,不需要读长篇那样的耐心,甚至不需要哲学那样的烧脑,有适合任何人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有适合恋人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的语言朴素动人,只言片语间勾勒了一个宇宙。昨夜风凉,舒适宜人,我随手翻开,看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短短八字,太动人了!语言的伟大,不就是如此?

2019-09-09

00:00:00:0148439902阅读伟大语言/enpproperty-->2019-09-09

00:00:00:014843990c1484399.html2阅读伟大语言/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