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阅读时代,如何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赵柒斤

“我不认为对孩子的数字阅读实行‘围追堵截’是一种高明的办法,相反,我认为让孩子读书少一些功利主义、多一点快乐因子更可取。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或颜如玉,但好书一定会变成铠甲,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4月《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出来后,许多人颇感欣慰。全民综合阅读率提升、阅读人群持续增加: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只有32%的80后90后00后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下降6.8%、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4.4%的现实。

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数字阅读的影响。翻书点屏兼顾已多年,单就数字阅读而言,我也相当矛盾:既对技术帮助阅读感恩戴德,又对破解“信息茧房”“过滤气泡”的桎梏束手无策,更对手机阅读导致思维逐渐苍白有些懊悔。技术带给了我阅读的空间跃迁和时间便捷,但人工智能的推波助澜,各路闲杂信息摇曳生姿进我的心口,一并涌错字连篇的资讯、哗宠取宠的“标题党”、20分钟读完一套经典、“投你所好式”的互联网推送……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在碎片化的信息里的自己,被削弱了判断力和思考力。

我不否认,数字阅读也有文字或文本,但与翻纸质书相比,这确是不一样的阅读活动。翻纸质书要求专注、持续,进入一本书就像踏上一趟有始有终的旅程。譬如阅读小说,读者始终处于孤独状态,与之私会的只有不在场甚至已经去世的作者;而网上点击,无论“浏览”还是“冲浪”抑或“听书”,基本上都处于断裂、跳跃、悦己、随兴、分散状态;在功能上,数字阅读也常常是针对问题而作,锁定问题,在搜索器中快速搜罗数据,续而进行过滤、评估、重组等;另外,数字阅读非常注重互动交流,譬如加入论坛、社群等,但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只愿停留在自己选择的悦己领域。所以我一直坚持——翻阅纸书与数字阅读有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网络似乎天生具备“欺老爱小”的属性。年龄越大的人学个打字也感非常吃力,孩子上网、玩智能手机似乎是一学就会、一玩上瘾。现在的一些孩子,连查生僻字也不再翻词典、字典,造句也直接网络搜索。我也不主张多玩手机,也不认为对孩子的数字阅读实行“围追堵截”是一种高明。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和提升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先看看国外是怎么做得吧。美国曾推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律,其中面向学前教育的“阅读优先”项目,要求每个州必须制定一套综合阅读计划,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掌握阅读能力。同时,该法律还对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阅读作出规定。故而无论乘飞机、坐地铁,还是从公园长椅旁走过,都能看到许多美国青少年捧着书或电子阅读设备,沉浸在文字的海洋。在培养孩子纸质书阅读兴趣方面,一些国家的做法是让孩子读书少一些功利主义、多一点快乐因子,使孩子们视读书为一种爱好、一种兴趣。比如日本,不仅制定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设立了“国民读书年”,而且图书馆、电子书市场面向少年儿童的服务也是异彩纷呈,甚至连游戏机也可以成为读书工具。俄罗斯更是别出心裁地将普希金、契科夫等用文学大师做成少年儿童喜闻乐见广告,并把经典书目制成录像短片、音乐电视短片,在电视台、电台播放,引导孩子们提升读书力。因此,俄罗斯也获得了“最爱阅读国家”的美誉。

我说的阅读纸质书,并非别人口中咀嚼过的渣子,也不是人云亦云地划上几句重点,而是孩子亲自在字里行间找寻过的高贵灵魂,内心被唤醒的热情,在怀疑和引导中确认的理想主义。培养和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家长也要做表率,必须放弃每天一到家就网红脸一样的速读,趟上床仍不厌其烦地点短视频、刷抖音。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带着孩子翻阅词典、字典、教材和名著,引导并鼓励多思考,把读书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或颜如玉,但好书一定会变成铠甲,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2019-06-10

00:00:00:0147602802新阅读时代,如何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enpproperty-->2019-06-10

00:00:00:014760280c1476028.html2新阅读时代,如何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