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通讯员/谭盼盼
“阿姨,回家后要多喝水,及时补充体液和能量,走路时要特别小心,以免摔跤。”7月21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刚做完两台髋关节置换手术,彭建全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从手术室一出来就赶往住院部,叮嘱准备出院的患者。
彭建全是省直中医院骨二科的主任。与死神赛跑,每年救活数十位骨盆骨折患者;潜心研究,创新了骨折微创治疗技术。这位从医30余年的骨科医生笑称自己“有一手绣花功”。
骨科医生需要有“绣花”功
提起骨科医生,浮现于我们脑海的可能是锤子、锯子、螺丝刀等画面,因此骨科医生常被戏称为“木匠”“铁匠”。
对于这个称呼,彭建全却并不认同。在他看来,骨科手术不只是敲敲打打,将螺钉、钢板、钢针、钢丝简单地组合。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为例,需要通过一道道工序精雕细琢后让人工关节与患者自身融为一体,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今年59岁的谷先生来自茶陵。今年3月,他在工地干活时,右小臂被一块巨大的水泥板直接砸断,脱离了身体。见状,工友立即将其送到当地医院急救。由于病情危急,谷师傅随后被转入省直中医院。此时,其右小臂已断离身体长达9小时。
“患者右臂的创口很不平整,而且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等挫伤严重。”彭建全见状,立刻开通绿色通道,为谷师傅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可手术难度却超乎想象。
除了骨头外,彭健全必须找准患者的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并且标好号。一些已经严重收缩的神经,他只能先切除部分组织,再创造神经接合的条件;一些直径不到十几毫米的神经,他必须在显微镜下精准对接……
“就像绣花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这要求医生的每一次切割、分离等操作都非常精确,否则术中失之毫厘,病人在术后的功能恢复就会差之千里。”彭建全说,经过9个小时的手术,他终于为患者接活了断肢。
与死神赛跑,他每年救活数十位骨盆骨折患者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的严重损伤之一,此类患者常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率超过60%。
去年12月,有一名矿工在井下作业时被重物砸伤,导致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入院时,患者已陷入重度休克状态,命悬一线。
“他可能没救了,手术意义不大。”有医生判断道。
“他还这么年轻,是家里的支柱。哪怕他只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尽力去挽救。”彭建全答道。
随后,不愿放弃的彭建全立即开展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临时复位骨折、补液、止血、紧急输血、处理伤口……经过通宵达旦的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渐平稳。让人欣慰的是,术后半年,该患者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据统计,每年,彭建全都要抢救数十例严重骨盆骨折的患者。
在同事眼里,彭建全似乎不知疲倦,“不管手术持续了多久,只要患者活了,他就会乐呵呵的。”
潜心研究,创新骨折微创治疗技术
在透视机的引导下,确定患者的受伤部位,然后分别做4个长约1.5厘米的切口。之后,将穿刺针穿入目的椎体的椎弓根,拧入椎弓根螺钉,再插入钢棒并将椎体撑开固定,仅用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完成,患者在术中出血很少。这是彭建全开展的一场胫骨骨折髓内钉微创治疗的手术场景。
“近年来,我们科室在全市创新使用了髓内钉微创治疗方法。相比传统手术方法,该方法切口瘢痕少,患者在术中出血少且康复期大大缩短。”彭建全说。
事实上,技术的革新离不开不断学习。这些年,他多次前往国内顶尖医学进修,系统研习骨折的微创治疗。除了“走出去”,他还潜心研究,先后承担了3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2019-07-23
00:00:00:0医者仁心1480040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1907/23/c1480040.html2这个骨科医生会“绣花”/enpproperty-->2019-07-23
00:00:00:0医者仁心14800400c1480040.html2这个骨科医生会“绣花”/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