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通讯员/张倩
有人说,心胸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被喻为“在刀尖上跳舞”。作为省直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已从医29年的陆辉辉早已习惯了这份惊心动魄。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他勇闯禁区,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瓣膜修复成形手术;为了与死神赛跑,他24小时待命,只要患者有一线生机,他便全力以赴。
株洲首创,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无需置换瓣膜
7月3日下午,在省直中医院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刚从手术室出来,顾不上休息,陆辉辉赶紧来到普通病房查看患者肖女士的恢复情况。
原来,就在前一天,陆辉辉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肖女士进行了二尖瓣修复成形手术,而该例手术也是我市独立完成的首台风湿性心脏病人的二尖瓣成形手术。
今年44岁的肖女士(化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多年,伴有二尖瓣极重度狭窄、房颤、重度肺动脉高压等症状。2003年,她就在广西南宁做过球心脏囊扩张手术。近年来,她的病情愈发严重,常常胸闷气喘、伴有心慌,心跳加快等。今年6月,在亲友的建议下,她慕名找到了陆辉辉。
“以往,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都是进行瓣膜置换。如此一来,患者需要在术后长期服用抗凝药,增加了术后出血与血栓的风险。”陆辉辉说,通过对瓣膜进行修复成形,就能避免以上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期。
事实上,由于技术难度大、风险极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手术一直是心胸外科的禁区。这两年,仅有北上广的个别医院开展过此类手术。然而,早在2011年,陆辉辉就已尝试针对老年人的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开展二尖瓣成形手术。今年上半年,他更是将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请到株洲来传经送宝。
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7月2日上午9点50分,陆辉辉决定向禁区发起挑战。术中,他将患者的风湿性结节以及增厚的纤维膜剔除掉,将瓣膜的交界切开,重新安上一个成形环,将瓣膜修好。2个小时后,该手术顺利完成。
“通过这个手术,患者原来关不上的‘门’就可以关好了。”陆辉辉说。
与死神赛跑,让急性心包填塞患者转危为安
心胸外科常常遇到危急重症,尤其是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等急症,它需要医生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2017年12月10日晚上9点11分,一名患者因胸背部多处刀伤导致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入省直中医院抢救。经CT显示,患者出现心脏破裂伴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危在旦夕。
“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马上送入手术室。”正在值班的陆辉辉当即下令。
刚进入手术室,患者便出现休克状态。虽早有心理准备,可打开患者的胸腔后,陆辉辉和同事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患者的心包已经涨大呈暗紫色,里面有大量血凝块,心脏已经停跳。”时间就是生命,陆辉辉迅速清除积血和血块,缓解心包填塞,然后进行心脏按压。
一分钟后,患者的心脏复跳。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只见患者的心脏出现一个长约1厘米的破口,陆辉辉立即用手指按压出血部位并修补创口……
半个小时后,患者的血压终于稳定了。患者脱险了,陆辉辉和同事的手术服早已湿透。
“我的手机从不关机,24小时待命。只要有电话,就要迅速到场。”陆辉辉打趣道,他的工作“玩的就是心跳”。
“只要有一线生机,我就要为病人争取”
在不少人看来,一个人从医越久,“胆子”就越小。这一点,在陆辉辉身上并不适用。
两年前,一位60多岁的男子因患有严重的缩窄性心包炎心衰及肾衰竭,被不少医院下达了“死亡通牒”。几番周折,患者家属找到了陆辉辉。
“患者全身浮肿,身体极其虚弱,意识模糊。继续保守治疗不做手术,无力回天。只有做手术,还有一线生机。”陆辉辉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手术成功。
“如果手术失败了,你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吗?”记者问道。
“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只要有一线生机,我就要为病人争取。”陆辉辉说,作为一名医生,患者才是他最需要考量的对象。
“不好意思,还有个会诊在等我。”采访还未结束,忙碌的陆辉辉又被另一通紧急电话“催”走了,年过五旬的他依然动力十足。
2019-07-09
00:00:00:0妙手仁心147909002陆辉辉:勇闯禁区,
为心脏病患者修瓣膜/enpproperty-->2019-07-09
00:00:00:0妙手仁心14790900c1479090.html2陆辉辉:勇闯禁区,
为心脏病患者修瓣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