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逢墟切”是一个美好的词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某日,我小学同学微信群里,有人喊了句“逢墟切(去)”,让大家怦然心动。突然觉得,逢墟切,这三个字,无限美好而令人向往。

记得小时候,农历每月三六九定为逢墟日。每到逢墟日,村里人都要着意打扮下,

头发梳得溜溜光,衣裳穿得齐齐整。平时习惯打赤膊的男人,这时穿上了衬衫,有的女人还穿上了布鞋,脚上套着袜子,然后呼朋引伴,相邀逢墟切。

从村里去墟上,有大约3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各村的人源源不断汇入人流中。提篮挑箩担着粪基子。篮子粪基里放着禽蛋、菜蔬和大豆等各种农副产品;箩筐里装满了谷和米,挑箩的人打着小飞脚,“吱呀吱呀”赶着路。还有人赶着猪牛,慢慢腾腾地摇着走。有别家的大闺女,打扮得漂漂亮亮,跟着父母去相亲,羞答答地,又喜悦又不安。有长得俊俏的媳妇或姑娘,便成了大家目光的焦点。有男人戴着墨镜装酷,旁人便要戏谑他是“水老倌”。还有河那边的山里人,要起大早走几个小时的路程,赶去逢墟,山里的女人模样气质有点特别,皮肤白嫩,撑着小花伞,成了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大家走着说着笑着,遇到熟人,前呼后喊,彼此开着俚俗的玩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墟上。

墟场就是供销社前面的一个大坪,

排几排再绕几个弯。从墟口子上进去,农副产品,杂货铺,糖果铺,衣物,肉摊豆腐摊,油煎粑粑,米店,木材场,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一路慢慢游,慢慢看,瞧一瞧,摸一摸,问问价,还还价。“自家种的小白菜,新鲜着呢,您瞧瞧,能掐出水来,来两斤?”“正宗的土鸡蛋,自家养的鸡。”“卖豆腐,卖豆腐,来两块炒辣椒吃。”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肯定会遇到亲戚朋友,老远就在喊,要打两句讲,有的干脆站在一边,陈谷子烂芝麻的事说个够。后面的不小心踩了前面的脚,前面的就开骂几句,没长眼是不?后面的回应几句,你才不长眼呢,我又不是故意的,旁人立即劝解,算了算了。整个墟场熙熙攘攘,闹闹囔囔,好不热闹。

墟场拐角处,人家的屋脚前,几个算命的拉着二胡,“咿咿呀呀”地招揽生意。有做生意的,问今年的财运好不好?有身体不好的,问这个坎能过吗?有问生男生女的,问找对象的,围了不少人。

手里的货卖出去了,换了钱,砍点肉,买点豆腐、油盐,不忘买点糖果糕点哄哄孩子,扯点布回去做衣裳。说媒的联系相亲的双方见面了,丢下两个年轻人边走边聊,男的如果中意了,就会在摊上买点水果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接受了,就有戏了。然后择个吉日,定下亲事,过个一年半载,新娘子就可以接过去了。说来奇怪,我的几个堂姐就是这样相亲成功的,比起城里人自由恋爱结婚的,她们的婚姻要稳定得多。

转了两圈,该卖的卖了,该买的也买了。走累了,口也渴了,肚子也“咕咕”叫了。出墟口子上,正好有小吃点。一个大棚子下,摆了几张桌子,老板娘前前后后招呼不停。女人带着孩子,吃点粉或米豆腐,那米豆腐,辣辣的,有点香,有点甜,既解渴,又能填满肚子。男的呢,喜欢就凑在一起,喝点本地的黄米酒,歇歇气,打两句讲,开点玩笑,过个嘴巴瘾。

心满意足,看看日头当顶,该回去了。下墟还来吧,还来,好,还一起喝酒打讲。逢墟日,村里的人家,比往日气氛热闹多了,桌上菜丰富了,孩子们的零食多了,村里的笑声比往时也多了。

如今,家乡的逢墟日还是三六九,只是只剩下几个老人走路了,年轻人大多骑车或开车,路上不断出现三层小洋房。墟场比以前宽而长,物产更丰富,种类更齐全,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逢墟切,三个字,还是让人觉得无限美好而令人向往。

2018-05-27

00:00:00:0张冬娇143285002“逢墟切”是一个美好的词/enpproperty-->2018-05-27

00:00:00:0张冬娇14328500c1432850.html2“逢墟切”是一个美好的词/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