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作家鲁彦的茶陵时光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往事

鲁彦

1943年10月,著名作家鲁彦来到茶陵,开始了他为期半年多的茶陵治病休养生活,在湖南省立第二中学(现茶陵一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近乎最后一段时光……

颠沛流离的时光

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鲁彦、返我,中国现代著名乡土作家,中学语文课文《听潮》的作者。

“鲁彦自从离开家乡后,从没有在一个地方定居过三年以上。”(覃英《鲁彦生平和创作简述》)早在1917年,年仅十五岁,小学尚未毕业的鲁彦,便随同在外做小店员的父亲到上海,当学徒,做小伙计,从此开始了他出外独立谋生,四处漂泊而贫病交加的一生。

鲁彦出身贫寒,又遭逢乱世。对现实的不满、抗争和呐喊,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20年,因为“觉得那样的生活太没有意思——非离开那儿不可”“渴望着容许他入团,来过那理想的快乐的生活”(傅彬然《忆鲁彦》),他参加了由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组织的“工读互助团”,成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旁听生,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在文学创作道路上,鲁彦十分幸运地得到了鲁迅、茅盾等大师的奖掖和扶持。正是因为十分敬仰鲁迅,他取笔名为鲁彦。他与鲁迅先生也有过密切的交往。据《鲁迅日记》记载,仅1925年-1928年,四年时间内,两人之间的交往就达34次之多。鲁迅给鲁彦赠送过《苦闷的象征》和《呐喊》等书,在有关文章中戏称鲁彦为“吾家彦弟”。

1941年夏天,巴金、艾芜、张天翼等人聚集桂林,大家决定办一个刊物来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巴金提议鲁彦担任刊物主编,于是便有了1942年初创刊,坚持了三个年头,抗战期间影响最大的文艺期刊之一的《文艺杂志》。

由于长期劳累奔波,鲁彦患上了肺结核。到1943年,已经卧床不起了。经过劝说,他终于放下了杂志的编辑工作,于10月份左右从桂林来到茶陵休养,直至1944年7月,再从茶陵返抵桂林,在茶陵度过了几近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茶陵的祥和岁月

仿佛一种预感,初到茶陵,他的心情甚是悲切。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我现在所最关切者乃是孩子们。儿女过于稚弱,今忽远离,恍如弃之,心中愧恨,梦魂难安。”(王西彦《在魑魅的追逐下——记鲁彦的病和死》)在来到茶陵之前的这一年春夏间,鲁彦万般无奈,被迫将三个大一点的孩子托人送到湖南攸县难童保育院寄养。为此他一直“心中愧恨,梦魂难安”,到达茶陵后,随即托人把孩子接回身边。

茶陵休养期间,鲁彦一家的生活,主要靠鲁彦夫人覃英在湖南省立二中任教来维持。

覃英(1906-1993),字谷兰,湖南宁乡人。早年毕业于长沙女子第一师范,后肄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29年与鲁彦结婚,育有四子一女。覃英毕生教书为业,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为照料鲁彦,支撑家庭,也为教育事业,覃英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这期间,冯雪峰来信告知,鲁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野火》已经出版,并且寄来了稿费。这当然是个喜讯,对于一个疾病缠身、辗转病榻的人,更不啻为一剂灵丹妙药,让人振奋。与此同时,柳亚子也曾为他发起募捐,给他筹集医药费,对他也不无小补。

千里迢迢,鲁彦为什么选择来茶陵休养?应该是三个原因使然:一,茶陵尚未沦陷,位置偏远,暂时比较安定;二,三个孩子寄养在邻近茶陵的攸县难童保育院,夫妇俩急于接回身边;三,茶陵有湖南省立第二中学,便于覃英一边任教,一边照料一家大小。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其实,茶陵休养时期,对于常年颠沛流离的鲁彦,是一段难得的宁静祥和的时光。家人团聚,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有覃英的悉心照料,有冯雪峰、柳亚子等许多朋友的关切和帮助。这样的境况,对于鲁彦的康复无疑十分有益。事实上,这期间,他的病情也大有好转。他也因此开始做长驻茶陵的打算:尽快把长篇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春草》续写完成,然后进入第三部作品《疾风》的创作。

割舍不断的茶陵情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1944年上半年,日军发起新一轮战役,从江西进攻湖南。紧邻江西的茶陵首当其冲。七月,日军逼近茶陵。省立二中被迫撤离,鲁彦一家只得重返桂林。

“他们带了三个儿女逃难。逃到衡阳,打算乘火车再回桂林,可是搭车的人拥挤不堪,他病体虚弱,上不了车,就在火车站等车,躺了三天三夜。最后连车站的工友也感动了,帮他上了车,才算到了桂林。可是经过这次长途跋涉的劳累,加上国是日非,忧患交逼,他终于不能支持,在八月二十一日(应为二十日——作者注)病逝。”(徐炜《迎着敌人的刺刀——我编<文艺春秋丛刊>的回忆》)

“一个从桂林发出的电讯,说鲁彦因旅途劳顿,至桂林后病情转恶,但以囊空如洗,无钱打针,终于二十日晨逝世,厥状至惨,享年四十四岁(应为四十二岁——作者注)。”(王西彦《在魑魅的追逐下——记鲁彦的病和死》)

在茶陵期间,鲁彦的儿子王恩珂随父母在省立二中短暂就读过。2005年9月,从网上得知茶陵一中将隆重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身在北京,已近80高龄,获得过国家发明一、二等奖和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金属材料科学家王恩珂,特别发来贺信,称:“鲁彦、覃英携子女曾于1943年9-10月至1944年5-6月在茶陵省立二中(一中前身)校内居住与执教。学生王恩珂特向母校师生致意,庆贺母校百年华诞。我因身体不适,未能下决心赴湘庆贺为憾。”并赠送《鲁彦选集》一本以示纪念。情真意切,令人赞叹。

2018-09-28

00:00:00:0张华娇145746702作家鲁彦的茶陵时光/enpproperty-->2018-09-28

00:00:00:0张华娇14574670c1457467.html2作家鲁彦的茶陵时光/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