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声律启蒙》宜慢读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前段时间,央视全新打造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形式,用现代唱法演绎传统诗词,让那些经典的诗词凭借音乐的翅膀,再次焕发青春。十期节目播下来,圈粉无数,车上听个广播,都是《经典咏流传》中的曲目。

记得第二期里就有歌手赵照演绎的《声律启蒙》。干净的声音,加上简单而有韵味的配乐,瞬间攫住了听众的心。虽然之前对于《声律启蒙》一书早有耳闻,却并无太多想读的冲动。直到看了这期节目,才促使我真正走近《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的作者是清代的车万育,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网上还查到几句关于他的评语——“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说白了,应该就是一位性情耿直的饱学之士了。

据了解,《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既然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对我这种早就过了年龄的“老阿姨”,这时候再来启蒙会不会为时太晚?不过既然书已在手,不管那么多了,读了再说!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不愧是声律启蒙,一路读来,果然觉得声韵协调,琅琅上口,恨不得一口气读到底。事实上,《声律启蒙》的确是一本精炼的小书,总共上下两卷,每卷十五章(十五个韵),每章230个字左右,合计不到7000字,连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都达不到,一口气读完也不是难事儿。

不过,既然已错过了在儿童启蒙时期熟读《声律启蒙》来培养对声韵格律的修养,就不必急惶惶囫囵吞枣,不留半点余味了。此时应有苏东坡的心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应该徐徐品读之,体会“音律之美”以外的“内涵之丰”。

说起《声律启蒙》的内涵之丰富,如不慢读,还真品味不出来。只有字斟句酌,才会发现其中大有乾坤。所有应对,除了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同义(近义)之对、反义之对、虚实之对等等,几乎每一个应对的背后都是大有来历和出处的。

有的应对来自于古典诗词的启发。车万育生活的清代,已经有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作为积淀,对于饱读诗书的他来说,从经典诗词中汲取营养,那是信手拈来的事。

就拿上文中引用的一小段来说,多少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都能从中联想起一些熟悉的诗句,比如:云对雨——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雪对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两岸晓烟杨柳绿——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园春雨杏花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果再钻研一下,借助网络的力量,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句都能找到相关的诗句。比如:晚照对晴空——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州谢脁北楼》),等等。

还有的应对出自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别看区区几个字,如果展开来讲,很可能就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或神话故事了。继续以上文引用的原文为例,比如:三尺剑——为什么是三尺剑,不是五尺剑、七尺剑呢?此处的“三尺剑”专指汉高祖刘邦,他曾说过一句话叫“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再比如:人间清暑殿——与天上广寒宫相对。众所周知,广寒宫就是嫦娥姐姐住在月亮上的宫殿了,人间清暑殿又是指什么呢?原来,它指的是东晋孝武帝在今南京鸡鸣山南建造的一座宫殿,“虽暑月,常有清风,故以为名”(《晋书·孝武帝纪》)。

看来,《声律启蒙》虽是古时启蒙读物,但既为经典,还是足够我辈慢慢赏读,细细咀嚼啊。

2018-05-11

00:00:00:0星星1431103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1805/11/c1431103.html2《声律启蒙》宜慢读/enpproperty-->2018-05-11

00:00:00:0星星14311030c1431103.html2《声律启蒙》宜慢读/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