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母亲“住院”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11月26日接到母亲电话,她告诉我,最近膝关节有点不舒服,想住院治疗治疗。前两个星期,母亲还每天给刚做了手术的舅妈天天送餐,这次主动提出住院,我想肯定不是一般的不舒服了。我建议母亲立刻去看医生,母亲却十分坚定地表态,下周一去。去哪家医院看病,她会利用这段时间考察,不要儿女操心。过了几天,我问母亲考察好了吗?母亲告知想去中心医院。

母亲今年73岁了,膝关节疼痛有十几年了。这些年来通过服药、贴膏药、敷药酒、药泡脚等方法减轻疼痛,却一直没有根治。23年前,母亲因静脉曲张住过一次院,现在主动提出住院是做了很充分准备的。11月30日是周一,我按母亲规定的时间8时整开车赶到小区,父亲陪着母亲早早地坐在了门口,住院用的洗漱用品和衣物早已打包好。上车后,母亲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在曾经的病历本上写上了这十几年的医院治疗和自己治疗的用药情况和病情变化,母亲怕自己的普通话讲得有浏阳味,和大医院的医生沟通有障碍。

前几日,母亲学会了微信转账支付,以便减少医院现金的细菌接触。住院期间不要儿女送餐,她会安排好的,儿女有空的话过来看看聊聊就行。利用30分钟的路程时间,母亲把她做的准备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两遍,直到看到父亲和我不断点头回应,才满意地笑了。

到了中心医院,遇上了同学,一位带着母亲,一位陪着父亲,都是看病,相互打了声招呼就急忙找医生去了。母亲感慨道,你们都不容易啊,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了,父母又慢慢开始变老了,工作还忙不赢。

9时整,母亲一边感慨着,一边按照自己网上预约的排号时间,来到了骨科主任诊室。母亲带上健康日记,言简意赅地描述了病情。

“不用住院。”医生给出了建议。

“我要住院。”母亲拿出了自己的态度,“我都23年没住过院了。”

“娭毑,要都像您23年没住院,我们医院早就关门了。当然,我特别希望您身体健康,但这次真的不需要住院。”医生蛮风趣。

最终,母亲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不住院,但需要打一针封闭和服一点药。对于打封闭,母亲有点后怕,1995年她打的时候休克过,但医生还是建议打一针。母亲犹豫思考过程中,弟弟从单位赶过来了,父亲、我、弟弟三人一起和母亲沟通,以前打针休克不代表今天会,是不是自己太紧张?以前看过的医生听到母亲打封闭休克过,都不敢再提出此建议,我觉得这位医生既替患者着想,又很有自己的见解。一番思想斗争后,母亲看着陪在身边的我们,心里似乎踏实了许多,接受了打针的建议。可是,当医生举起注射器时,母亲就开始紧张了,当棉签在膝盖疼痛处涂抹时,我很明显地感到母亲的手在冒汗。药液慢慢注入,母亲一个劲地喊父亲:“老钟,老钟。”旁边一位刚刚打完封闭针的女患者羡慕地说:“一大年纪还有机会撒娇,幸福!”一听这话,一直喊叫的母亲喊得更亮了:“疼呀!疼呀!疼呀!”

“休息一下就可以出院了,您老是本院出院最快的病人。”医生说完又开始紧张地忙下一个病人去了。弟弟脱下棉袄枕着母亲的头,父亲按医嘱轻轻地活动着母亲刚打过针的关节,我替母亲擦拭着流汗的额头,十几分钟后,我们一起搀扶着母亲,带上母亲准备住院用的洗漱用品和衣物出了门诊室。

车上,母亲执意要把我支付的医药费给我,按平常我是执拗不过母亲的,她说的必须执行。平时即使我请他们到家吃饭,他们都会大清早坐着公交车过来,带着自家种的蔬菜。回去时,我想开车送,她都会坚持只送到附近的公交车站,然后凭老年证坐车回家。我们给的节日礼物,她总是加倍地给了孙辈们。这次又执意要把我支付的医药费给我,我便说:“孝顺孝顺,不只是孩子顺父母,同时也需要父母顺孩子,只有双向互动才能顺畅。您出钱我省钱,我出钱您省钱,存下的不都是一家人的钱吗?”意料之外,这次母亲听后很欣慰地接受了儿女的一点心意。

12月2日是母亲73岁生日,早上6时,母亲打来电话,说疼痛好了些,并表示会好好照顾自己,听“家庭医生”父亲的话,和父亲一起相伴到老,共享天伦之乐。

2020-12-06

00:00:00:0钟诚华152692502母亲

“住院”/enpproperty-->2020-12-06

00:00:00:0钟诚华15269250c1526925.html2母亲

“住院”/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