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五月,太阳已颇显威仪。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可地面仿佛启动了加热模式,一打开车门,暑气就噌噌地将人包裹无遗。老天爷如此热情,登山又是个力气活,行么?突然,从山里传来叫喊声:快来快来啊,这里有空调呢!这一声吆喝,有如饥渴者望到枝头的杨梅,未吃,也已经止了一半的渴。入山,已闻水声。寻声看去,是一架六七米长的木板桥。桥上用毛竹扎了栏杆,空中还弯了半月的造型,实用,也更有了桥的味道。对岸,松林幽幽,偶有几只松鼠掠过。潭里的水浅绿,清澈,手伸进水里,把玩一下细白的沙,又去了几分暑气。一时,众人都蹲下身子,捧几捧溪流,称道好水。此情此景,使人想起王维的《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溪水逶迤而上,同行的彭主任说,此水,即观音溪。
才走了一阵,暑气已悄无声息溜了。阳光隔着树木斑驳而下,给幽暗的溪流增加些许生气。古藤如蟒蛇时而腾空而起,时而攀树而上。斗折蛇行的观音溪,或飞流直下,如银如丝,或积水成潭,幽深莫测。布满青苔的石头,记录下经年的春秋轮回,无声诉说着世间沧桑。
依山而上,石路随溪蜿蜒。有些地段,悬崖峭壁,刀削一般,山民们用马丁嵌上圆木,搭成木桥,用竹子织成扶手,越险而过。两岸,皆是入云的树木,一色原生态。山势稍缓处,有大大小小的石桥横跨溪水。石桥造型不一,亲山吻水,和谐共生。水潭里,游客登上竹排,放歌一曲,体验山溪行船的乐趣。这不,攸县的夏先生和虞女士,即兴来了段《纤夫的爱》,一招一式,恰到好处,羡煞了岸上观众。
再上,山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而进。左侧的石崖上,刻有“崴脚石”三个字,黑石红字,分外醒目。同行的段三从老师,是本埠文史行家,他见我盯着那三字迷惑不解,手指脚下的一处,问道:你看这石坑像不像马蹄?我一看,还真活脱一个马蹄印!段老师边走边聊,讲述了一个悲情故事。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李显再度登基。他励精图治,恢复唐朝旧制,很想有一番作为。无奈韦氏专权,宫廷风云无常,李显感恩于前次罹难时韦氏的不离不弃,不忍下手,遂看破红尘,渐生去意。李显携妹妹安定公主秘密来到茶乡大龙,欲去天子山隐居度日。那年李显被贬黜为庐陵王,便已相中那处宝地。谁知韦氏还不放过李显,派兵追杀,观音心生慈悲,杨柳轻拂,追兵的马崴了一脚,李显方躲过一劫,得以在天子山结庐修行,最终在唐开元13年(725)六月初一这天得道成仙。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建了天子庙,供奉李显神像。文革时期,仅一山之隔的庐陵信民,悄悄将李显神像搬到白竺,建起了恢宏的天子庙……
沿着绵延陡峭的观音山,我们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来到了观音溪的尽头,得以一睹观音瀑的芳容。白练从百来米的山顶一冲而下,宛如洪波决口,又似大海倒悬。青色的崖石上,珠飞玉散,烟雾腾腾,水草簇簇,仿佛一副硕大的天然水墨画。水潭中央,石头点缀其中,黑白相间,水石相融,朴素,典雅,是拍照的理想之地。傅女士一袭红裙,温文尔雅,某君提议,不妨盘坐石上,微阖双目,手持念珠,岂不锦上添花?如是,入镜,美女镇定自若,雍容大气,好似观音下凡,众人齐声叫好。
好一座迷人的观音山!
2020-05-31
00:00:00:0谭熙荣150795802情迷观音山/enpproperty-->2020-05-31
00:00:00:0谭熙荣15079580c1507958.html2情迷观音山/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