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访龙门镇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初夏时节,受邀前往株洲县龙门镇采风。采风的车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大家对即将探访的龙门镇镇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与电影《龙门客栈》或游侠,义士等联系在一起,身未至,心已远,大家都有些兴奋,仿佛将到一个江湖儿女快意恩仇的地方。同行的县作协主席在株洲县土生土长,她听闻大家的各种揣度,笑着说,龙门镇位于株洲县南部,离株洲市区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太湖乡、长冲乡合并而成,辖区内原是有龙门村的,又因为株洲县全县乡镇区划调整规划中已有龙潭镇,龙船镇,龙自古以来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故取名龙门镇。

一路说笑着,车爬上一道陡长曲折的山路,站在山腰,龙门镇太湖村“太湖水库”几个红色大字赫然躺在绿油油的山坡上。待爬上山坡,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山岭,伴着水中的倒影逶迤前行,十八道弯的水路蜿蜒其中,一时田园锦绣,风光绮丽。同行的老师告诉我们,株洲县方言“大”发音为“太”,“大”“太”不分,原本是“大湖”的,也就写成了“太湖”,于是太湖之名由此传开。我却有些不信的,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太湖”,距今也有数十年历史,一个水库的命名或不该如此草率,也许是因为“大湖”并不像一个水库的名字,又有些妄自尊大的意味,所以遵循着当地百姓的发音,取名为“太湖”吧。

此时的太湖水库正是枯水时节,湖中的水位很低,两岸黄土裸露,一叶搁浅的小舟静静地倚靠在岸堤旁,微风拂过,吹皱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吹动了两岸苍翠的青杉、翠竹、苍松,也惹得小舟不住的左摇右晃。湖堤上有一户人家,见着我们一行人的到来很是热情,搬椅子,倒茶水,端出待客的各式小茶点,连大黄狗都不欺生,只友好地围着我们摇尾巴。站在岸上喝着热茶,虽未见到太湖水库蓄水期的宏大与壮丽,却被太湖两岸翠绿的竹海给深深吸引,看着“翩翩两黄鹄,飞飞共竹林”亦是另一番闲情逸致。

龙门镇虽不大,镇内自然景观与古迹、古木、古遗址却不少。有古迹之处自然少不了传说故事。来到花冲村,村支书一边给我们带路一边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太安山一带流传的谭公真人的故事。谭公真人原是太安山下一穷苦人家出身,靠砍柴,放牛为生。太安山古木参天,植被茂盛,是砍柴的好去处,谭公真人在太安山砍柴,常在山下一口古井处休息。他经常看到一只漂亮的野鸡在古井边梳理羽毛,戏水玩耍。渐渐他发现只要野鸡戏水,哪怕晴空万里也会瞬间遍布乌云,不一会儿一场暴雨如约而至。有次谭公真人又来古井处休息,许是惊动了野鸡,它张皇飞走了,从嘴里落下一颗宝珠。谭公真人顿时明白宝珠就是呼风唤雨的宝物,他毫不犹豫地把宝珠吞下,从此,他为方圆百里的黎民百姓祈福求雨,治病救危,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的敬仰。后人感念谭公真人为百姓解难,为他在太安山腰建庙塑像以示纪念。

说话间,车行到了太安山半山腰,一间古朴斑驳的山门面南而立,门上正上方刻有“太安山”白底黑字,题词年代不详。山门两侧对联上书“大道无事和风甘雨,安民有感绘日慈云。”应是重修所制。庙门石碑有记载:谭公殿始建年代不详,历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县境内保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座寺院。2008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庙里原有斋房,戏台等,文革时期悉数被毁,现今的古庙,唯有几堵砖墙是原迹,其余前后两殿均是修旧如旧而成。即便如此,庙里保存着的明清时期残缺的石碑,古庙前巍峨挺拔、枝柯交错、葱茏劲秀的古树,山门旁苍劲挺拔的竹林都是古庙千古沧桑的历史见证。

如今,谭公殿早已完成了他千百年来的使命而回归空寂,然而谭公真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高尚品性,千百年来滋养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龙门镇民风淳朴,日暖风和,百姓乐善好施,热情真诚,恰如《归园田居》里所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龙门镇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焉知不是谭公真人广施恩泽所赐?

2019-08-16

00:00:00:0唐璐■原载《文艺窗》148228102探访龙门镇/enpproperty-->2019-08-16

00:00:00:0唐璐■原载《文艺窗》14822810c1482281.html2探访龙门镇/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